重回1995种植养生

等商量好了细节,李福荣表现得比陆军还要急。

听说他还没有银行卡,转头就招呼吴天龙带着他们到了就进的农业银行。

当陆军再从银行出来后,暴雨暂时顿住了。

这时他手里已经捏着一张装着三万五千块的农行金穗卡,积压在内心的石头总算被钞能力挪开。

“有了这笔钱,家里就能逐步走上正轨了。”陆军忍不住畅想后头的好日子。

他心里其实一直有个执念,就是想老婆孩子热炕头,毕竟这是他上辈子没体会到的。

去年说的亲本来都快成了,结果家里一出事,人家也就不想在提。

他也因为早早出去打工,临近三十岁才结了个露水夫妻。

那女人给他生了个儿子后,人就不见了踪迹。

上辈子都没去找她,陆军现在更不会有那想法。

“有机会的话早点结了也挺好~”陆军这个年纪在农村大多数都已经结婚了,家里人也是急在心里。

虽然没到规定的年龄,可是农村不会管你那么多的,反正孩子也能上户口。

而陆军却没这个麻烦,他虽然明年才满20岁,可身份证上早就22了。

这是他爷干出的事,就是为了让他早点成家,在户口簿上多报了三岁。

别看他平日里大智慧的模样,有些根深蒂固的想法却是改变不了。

陆家是从他那一代逃荒过来的,上面两个哥哥被抓了壮丁,陆军本来有个姑姑据说是养丢了,这就导致陆家人丁单薄,爷爷有这想法情有可原。

农业银行门口。

陆军和李福荣打了个招呼,并保证等自己下次过来一定做东请他们喝上一顿。

随后谢绝了吴天龙要送他的客气话,转手拦了辆摩托车去医院办事。

在路上。

陆军坐着车朝司机问道:“老哥,你买这摩托花了好多钱?”

现在有钱了,陆军也就准备买一辆摩托车,这趟回去后他就要开始到处跑,没个交通工具还真不行。

司机老哥迎风说道:“我这是嘉陵牌,还是个二手货两千多块钱拿来的,平时市里跑跑还是可以。”

“买个新的要多少钱?”陆军不记得现在摩托车的具体价格,只知道很贵。

“那要看你买哪样的咯,差不多的也就七八千,再好就要上万,你有熟人又另说。”

这个年代的摩托车市场,价格透明度不高利润很大,相同的车在不同的地方,价钱好像随心所欲一样。

陆军要买车是得找个熟人才好,市里恰好有这么一位,他拿到钱本就准备去拜访的。

“等办完事就去一趟~”

……

通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是他们这最好的医院,再过十几年就会变成第一人民医院。

不管什么年代进医院都有四难,挂号难,缴费难,住院难,检查难,而且现在还没有线上预约和自助取号,流程繁琐得很。

陆军排队等了两个多小时才到他。

医生姓唐,是一个四十多岁的地中海,头发朝后梳得一丝不苟,似乎有本事的医生都是这幅卖相?

“女娃在哪开的刀,多久了?”

陆军一五一十的道:“在我们这骨科医院开的刀,马上就一个月了,当时刚拆了线就接回家,现在睡觉时不时的还痛醒。”

妹妹陆瑶是错位性骨折,但是比较严重,手法复位有风险,只能开刀。

唐医生皱眉道:“你这就是护理得不到位,骨科医院的专业性是有的,女娃的腿有没有发麻肿胀的情况?”

“现在倒是没有~”陆军想起上辈子是出现过这些问题的。

唐医生点了点头:“那就还行,我给你开点药回去吃一段时间,要是还没有缓解或者出现胀痛,就赶紧送过来检查下。”

唐医生大概知道病人家里是什么情况,嘱咐道:“平时不要舍不得,多给买点水果,屋里的鸡蛋,肉这些要多吃。”

陆军点头表示明白,又问些细节后才道了声谢,照着单子去拿药。

从医院里出来,也算松了口气,妹妹不用来回折腾一趟肯定是最好的。

上辈子就是家里没照顾好,伤口复发了,结果这丫头硬是拼命忍着,实在受不住了才被发现。

到医院这弄那弄的又是草草接回家,最后长成了跛脚,走几步路就顿一下。

“回家得好好交代一下母亲,思想上的钢印总是有的,还是女人为难女人的事。”

上辈子陆军没好说什么,毕竟家里就那样,可现在钱也有了,这事绝不能再出现。

招了辆摩托车去农贸市场,陆军提着一袋苹果从车上下来。

他有个小姑嫁到了城里,家里是做水产生意的。

当然,这个小姑也不是亲小姑,是那几年陆军爷爷为了融入集体,找了大队同样姓陆的几家认的亲,现在相处得还算可以。

陆军屋里还欠着她一千多块钱。

农贸市场不大,只有两家卖水产的,卖的也都是家鱼。

这会正是要过午的点,一个长相细美匀称,戴着围裙袖套的中年女人正在忙活。

“幺姑~”陆军喊了一声。

陆美玲听到熟音抬头一看,自家侄儿正站在她面前,顿时眼角都笑眯起来。

“军军,你咋上来了?”

陆军答应道:“瑶瑶脚还在痛,我上医院来问哈看。”

“是不是身上钱不够了?”

“够了,够了,就开了点药,回去先吃着试试看。”陆军心头发热。

他这小姑虽然不是亲的,但也没两样,对他家一直很好,每次回娘家都会到家里来坐坐,兄妹俩的零食也没少吃。

不过在陆军回来之前,幺姑因为这会的操劳生出一堆妇科病,年轻时做生意也没顾及到孩子,儿女算不上孝顺,只有陆军经常去看望她。

陆美玲见他手里提着袋子责怪道:“来我这你还买东西,你是钱烧得慌是吧,吃饭没得?”

现在水果卖的很贵,苹果这东西农村的小娃更是一年都见不到几次。

陆军笑了笑表明来意:“幺姑,我幺姑父呢,我找他说点事。”

“他出去送货去了,等哈就回来,你找他啥事先站进来说。”

这会生意正好,陆军点了头也没多说,而是站进鱼摊不顾她的阻拦套上围裙帮客人杀鱼。

他们这杀鱼倒是简单,不像其他地方,不仅要给杀干净弄好,还得剔骨劈成鱼片。

陆军还算熟练的把鱼敲晕,铁刷去鳞,破开肚子留下鱼鳔直接递给客人。

因为“菜篮子工程”的发展,农副产品也逐年变得丰富,市场上改善生活的人很多。

二十年后总有人说这会物价低,那是他们没在城市里,农村消费市场过于单一,大家靠着地就能过活。

而且说这话最多的就是二十几岁的年轻人,他们在这时还小,能接触到和用到的都是便宜的,理所当然认为物价不高。

也不想想家里为什么一年到头啥都不剩,难道大人都把它偷偷藏了起来?

物价从来就没低过,只是挣得少,才啥都不敢买也买不起。

就这会市场上的土鸡蛋普遍都在5块左右一斤,活母鸡8块多一斤,大米1块3一斤,就连幺姑卖的草鱼这会都和二十年后相差不大。

白鲢鱼4块2,鳙鱼4块8,草鱼6块8,青鱼7块5……更夸张的是甲鱼,300多一斤,说出去都没人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