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兄弟叫重八

31 大元皇帝(1)(1/2)

  上都西还大都的第七站:盖里泊站。

  天空静谧,星月清澈又寂寥。湖水对着月光皱眉,泛黄的秋草迎着风声摇曳,唧唧的虫鸣给空旷的草原唱歌。

  白色的蒙古包铺开在蜿蜒的驿道上,带着星光,是穿梭在草原的一条白蛇。

  最大的一座行帐中灯火通明,丝竹之声悠扬典雅,宫女们载歌载舞红袖添香。

  朝中近臣、贵族分坐两侧,面前黑漆小桌上都摆满了酒肉。

  中央高台上一位方额面、浓眉毛、厚耳垂的年轻人,面南而坐。

  他低头端详着侍女展开的一幅画卷,时而皱眉,时而点头。

  许久,他眸子大亮,笑容灿烂:“国师所赠画卷深得朕心!呈下去给诸位官人评鉴一番。”

  两位侍女,腰枝软软,手捧画卷,一一呈现给诸位近臣。

  “枝头几点黄梅开放,似乎有阵阵清香袭来。”一单眼皮中年蒙人道。

  元帝微笑颔首。

  “陛下,不用给我,我不通汉文!”一忠厚老者豪爽道。

  元帝轻笑:“是了,右丞相不精汉文,是朕疏忽了。”

  “腊梅枝头上的一对山雀相互依偎才是画中点睛之处!这便是生活的情趣。”一大耳辣嘛色咪咪笑道。

  “正是此理,山雀一画,整幅画卷都活了过来!”元帝端起酒盏一饮而尽,“山禽矜逸态,梅粉弄轻柔。已有丹青约,千秋指白头。好!好!好!”

  场面很诡异,并没有想象中的热情附和……

  他感觉自己有点失态,轻咳一声掩饰尴尬。几位侍女,听到咳嗽轻盈挪到背后,小心地拍着元帝的后背。

  “可汗,也不用给我等拿来,大蒙贵族,自是长生天的宠儿,是草原上的雄鹰,是最尊贵之人,何故媚汉!”几个白胖贵族说罢,离席出账。

  元帝目光恭敬:“几位汗王教训的极是,朕自当谨记。”只是他埋在桌前的手,狠狠攥成了拳头。

  终有一天,朕一言九鼎!

  “陛下,徽宗诗字画造诣极深,堪称大家,只是他却有一事始终不会。”一半百老者正气稳重道。

  元帝看到老者,面露尊重之色:“正斋先生,不必多礼,还请先生赐教!”

  老者先是惶恐:“陛下贵为天子,老臣才疏学浅,先生一称,愧不敢当。”

  而后正色道:“徽宗确实大才,只是他不会当君主罢了。”

  元帝皱眉:“爱卿何以此言?”

  慈眉老者依然正色:“身辱国破,皆由不能为君所致。人君贵能为君,其余诸事不必强求。”

  元帝轻叹:“先生所言,振聋发聩,朕必谨记。”

  二十四岁的他,早已历经磨难,终登大宝,却依旧寸步难行。

  他想中央集权,可集权就得搞汉化,一切按中原的规矩来。

  如果在中原使用草原上的那套政治生态,是根本行不通的。

  可搞汉化,必然要动蒙古贵族的既得利益,会得罪蒙古贵族,阻力太大。

  为什么汉化就动了贵族利益呢?

  其一:蒙人有自己的游牧文化,有自己的文字(虽然是现创的)。汉化了后,我们还是贵族吗?

  其二:汉化必然重用汉人,这样必然占用更多的政治资源,大蛋糕被切分,换谁都肉疼。

  操作得不好,漠北草原和中原汉地就分裂了。变成又一个南北朝。

  一个王朝,如果没有良好的制度设计与文化底蕴,那么权力的争斗必然会像野草疯长一样狂野。元朝显然就是这样的王朝。

  元(1271.12.18-1368.9.14历时98年)传5世共11帝,在大一统王朝中这个数量并不多。

  但是,除去开国皇帝元世祖忽必烈(前后在位约35年,定国号以后在位22年),还有末代皇帝元顺帝(1333年继位,至1368年元朝亡国,在位35年),这两位开头和结尾的皇帝在位58年,中间40年的9位皇帝可谓是斗的你死我活,充分说明了历史比小说还要精彩的另一面,那就是历史比小说还要更狗血。

  下面是元朝皇帝们的家庭大会:

  台下一阵鸡飞狗跳,有骂街的,有拔刀的,有摔跤的,还有鸟悄下毒的……

  铁木真颤抖了……“啪啪啪!”猛拍桌子三下。

  场面安静了,可是他手疼啊:“别人家开会,老祖宗是多么气派啊!儿孙个个父慈子孝,到我这里……却是鸡飞狗跳大打出手!都踏马给我住嘴!尤其动手的那几位!你们跟斗鸡一样,趾高气昂个什么劲!简直是丢人现眼!哎,下毒的那个小子过分了哈,大会结束后你单独留一下!”

  他捂着胸盯着窝阔台:“老三,大位都已经传你,你为何还要害死你的弟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小说推荐阅读: 纵甜爱笑的柠檬鱼凤栖梧桐鸣海乡白花蓝蝶梦中那个我爱的少年萌妮梦中的惊险经历带着猫咪拯救世界缘分到了最后仅此这般长音未守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