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海明志

第一百二十八章 朱纨(1/2)

    “如果等圣上说话,那就一切都晚了”严嵩依旧在笑,只是目光变了。乍看依旧是轻柔慈祥,可第二眼便能读出莫名的意味。严世蕃心底一翻,独眼骤缩,似是受惊的老鹰,沉了沉,说:

  “父亲得到了什么消息?您可不要信,那是夏党……”

  “为父自然清楚,可就怕圣上一时糊涂。儿啊,那个姓罗的面目可憎,生来丧气,不要与他走的太近,你的才学在父亲之上,青出于蓝胜于蓝,不可玩物丧志。还有啊,你也老大不小了,该成家了”

  “父亲说的是,我这回留在京中,自然要结婚生子,和那些不三不四的人断了干系”

  “善,明天还要朝会,等我回来,咱们在聊,我还有好多事情要交代”

  “是,明天儿子就呆在府中,多和母亲说说京师外的事儿”

  “嗯,好儿子”

  父子从花园往回走,路上严嵩又说:

  “你有自己的想法,也有大志,父亲不会过多指手画脚”

  “父亲都是为我好,我晓得的”

  “哈哈,北边的俺答、鞑靼,总来惹事;南边的叛匪,你方唱罢我登场;沿海的倭子,时不时也来骚扰。建功立业的机会很多,可缓不可急,静下心来,你要需要的时机不会少。皇帝正值壮年,虽说久居深宫,专心黄老,却,不曾忘记,自家的天下。咱们始终是臣子,就要有臣子的样子”

  “父亲说的对”

  “嗯,最近夏言有些小动作,却也掀不起什么大浪,为父自能应付。你要韬光养晦,适时,一鸣惊人,圣上喜青词,你要多用心”

  “近一年我写了不少,看了许多”

  “不错。你知道朱子纯吗?”

  “四川的朱纨?”

  “就是他。圣上擢其为右副都御史,要到南赣去了”

  “他在南京做过刑部员外郎,又平定了四川的内乱,是该升职,他到南赣上任也正应该,那边的人不老实”

  “是啊,他能打仗,南赣又距离闽浙两广不远,顺利的话,也许能做个提督”

  “他和咱们似乎不是一路人”

  “两袖清风,秋毫不犯”

  “哦,又是块硬骨头,会成第二个夏言吗?”

  “朱纨和他不一样,少见呐。尽量别去惹他,至少暂时别惹他,总要等新鲜劲儿过了再说”

  “我身在京师,手伸不远”

  “那就好,早点休息吧”

  “是,父亲也请早歇”

  “嗯,知道了”严世蕃扶着父亲回房,到门口住脚,待严嵩进房后,严世蕃回到自己房间,一路上在想:

  朱纨,能文能武,一旦成长起来,恐怕是自家的大敌。因为凡是本事出众的,都对‘严党’嗤之以鼻,更何况朱纨作外臣这么多年,从没来拜访过,可见其心意。父亲还没想对付他,因为暂时没有理由,可自己有啊,未雨绸缪,就当是将威胁消灭于萌芽吧

  扑啦啦~

  一只鸽子从严府飞出,翱翔天际,不知飞向何处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他乡终究是他乡,誉满身,自然要荣归故里。郁庄在当日的武林大会上宣布“三杀令”(其实是武林盟主令,只是大家觉得三杀令更好记,也更有气势,于是自成习惯,称之为三杀令)之后,在各派掌门、长老、代表的建议下,整体作了部署

  各地以各大派为马首,分成八大区域,如遇外族入侵、不法团体叛乱,等突发情况,可听各大派号令,如同武林盟主亲至,维护当地稳定,保证百姓平安,必要时,可与官方接触,配合作战。他会在收到消息后的第一时间作出批示,分轻重缓急,决定是否亲身赶到,毕竟明朝这么大,盟主就一个,不可能事事躬亲

  最主要的是,在没有武林盟主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各地武林人士已经形成了区域性圈子。不同的圈子偶有械斗,盟主的出现,更多是为了解决次要矛盾,将他们拧成一股绳。这也是促成此次大会的主要目的:不要内耗,一致对外。同时,也是郁庄的初衷

  “王兄,众位兄弟,不要再送了,就此别过吧”郁庄骑在追电上,抱拳说道

  王立鑫和八位师弟送了一里,又送三里,再送五里,话越说越密,十分不舍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我是真不想让你走啊”

  “他日还能再见,若初春不忙,请到我处踏青”

  “希望天下太平,届时我们也能像老真人一样闲云野鹤,咱们兄弟走遍红尘”

  “我们共同努力,一定会的”

  “山高路远,一切保重”

  “就此别过,他日再会”

  “王立鑫,好好练功夫,等下次再见,你可不要被我落下”

  “大梁还想和我打?”

  “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小说推荐阅读: 关上新世界的大门开局忽悠女娲,我苟成了人族老祖渔生苦短开局觉醒生死簿,收录诸天神魔诛仙青云之上大秦最后人仙诸天之果封神:开局剧透,忽悠纣王当昏君鬼狐书生大晋殓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