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解郁结,计解邯郸(3/4)
苏代听到此,便知眼前此人便是与自己长久通信的那人,于是立即将其带入屋内。
二人入屋,确定屋外无人窃听,方才坐下谈话。
苏代说道:“想必夫人便是凤鸣也。”
王言回道:“正是。”
苏代继续说道:“百闻不如一见,夫人果然气宇轩昂。”
王言回道:“过奖矣!”
苏代为王言斟茶,而后问道:“如今秦亡赵,几成定局,不知夫人今亲会在下何事?”
王言回道:“计划有变,故而该阻秦灭赵之计。”
苏代问道:“需要鄙人做甚?”
王言于是凑近苏代耳边,喁喁私语,将其计一一告知。
送走王言之后,苏代又入宫觐见赵王,谓其曰:“臣若至咸阳,必能止秦兵不攻赵。”
赵王大喜,说道:“善!苏卿此行有何要求?”
苏代回道:“大王须资我重金,以贿应侯。”
赵王回道:“可!只要可退秦兵,莫说重金,就是寡人项上人头,也可拿去。”
苏代忙跪下,说道:“臣岂敢要大王脑袋。”
赵王说道:“苏卿莫慌,寡人打比方耳,快请起。”
苏代起身,继续说道:“既如此,还需大王割城以和。”
赵王说道:“一切求和条件苏卿自行定夺便是。”
苏代作辑说道:“臣遵旨。”
于是,苏代持千金入咸阳,见范雎。范雎召见,给以上座。范雎问曰:“先生为何而来?”
“为君而来。”苏代边说边打开箱子,里面金光闪闪,满是黄金,苏代又言,“箱中之物乃为见面礼,请应侯收下。”
范雎命左右将箱子抬出,问道:“何以教我?”
苏代说道:“武安君已杀马服子乎?”
范雎答道:“是!”
苏代又问:“武安君将击邯郸乎?”
范雎又答:“然!”
苏代继续说道:“赵亡则秦王将君临天下,武安君当封为三公。武安君用兵如神,身为秦将,所收夺七十余城,斩首近百万。其南定楚之鄢、郢及汉中之地,北俘赵军四十余万,即使周公、召公和吕望所立之功,不过于此。今又举兵而围邯郸,赵必亡矣!若赵亡则秦成帝业,武安君则必定位居三公,君能为之下乎?虽不甘屈居下位,可已成定局,君不得不屈从也。秦军曾攻韩,围邢丘,困上党,上党之民皆反为赵,天下不乐为秦民之日久矣。今亡赵,其北地则归燕,东地则归齐,南地则归韩、魏,而秦之所得民无几何人矣。”
范雎愕然,忙问曰:“然则如何?”
苏代回曰:“君不如许赵割地以和于秦。夫割地以为君功,又使武安君无灭赵之功,君之位,则安于泰山矣!”
范雎大喜,是夜盛宴款待苏代,以谢其计。范雎又于次日,向秦王进言道:“秦兵在外日久,已劳苦。不如请许赵之割地以和,且休士卒。”
秦王应允曰:“惟范叔自裁。”
后范雎回府,与苏代商议割城之事。范雎要赵割十城,苏代则说道:“秦军已得上党之地,邯郸之西南已无赵地。秦要十城,此乃强人所难也。”
范雎则说道:“邯郸一破,秦岂止只得十城。”
苏代于是命人又抬进一箱黄金,送予范雎,说道:“还望应侯再斟酌斟酌。”
范雎命左右将箱子抬入屋内,说道:“六城如何?”
苏代思虑片刻,回道:“可!”
议和已定,秦王乃下诏,召白起班师回朝。
次年正月,此年即为公元前二百五十九年,白起兵围邯郸数日。白起只围不攻,诸将甚为不解。王龁于是问白起曰:“不知将军为何兵临邯郸,却只围不攻?”
白起答曰:“邯郸乃赵都,必屯有重兵。赵军知秦军攻来,必有所防范,若此时强攻,赵卒必死命顽抗。不如围之,以挫其锐气,待城中粮草殆尽,一举而拔之。”
王龁深以为然,说道:“将军所虑周详,末将不及也。”
于是,军中再无人对白起不攻邯郸,而有所疑虑。实际上白起此举是为等待秦王诏令,以求退兵。
是日,秦王使臣持诏而至,宣道:“寡人见将士在外已久,甚为劳苦,寡人甚为心疼。故全军即日班师回朝,以休养生息,来日再战。请武安君即刻率军回都。令毕!”
听完王诏,主将皆愤愤不平。白起亦假意愤恨。王龁、王陵皆进言道:“不如攻下邯郸之后,再班师回朝,可乎?”
白起无奈道:“大王既已下令,攻之则是违抗王命。”于是下令全军班师回朝。
王言亦从邯郸出城,与白起共回咸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