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天归家,凤鸣悔恨(1/3)
长平之战后,秦军并未班师回朝,而是留于上党,休养生息,厉马秣兵,以乘胜灭赵。此时,上党民叛乱。白起军分多路平叛。白起亲率军平端氏邑。因端氏城内皆乌合之众,不出二日,秦军即破城拔之。为防再乱,白起继续率军驻扎于此,以待新吏接管。
王言并未让信天与那二百四十名赵卒一起归赵,而是一直留于身边。起初,信天对王言仍有戒心,不敢与之多说一言。相处久后,信天知王言对其并无威胁,也就放下戒备,常跟在王言身旁。
这天,于端氏衙署大院内,王言教信天舞剑。王言以纯钧剑挥舞,而信天则用木剑仿之,一招一式,有模有样。这时,白起巡防归来,将王言叫入屋内。王言于是让卫兵和信天耍剑,自己去见白起。
屋内,白起谓王言曰:“夫人为何将一赵降卒留于身边?”
王言说道:“信天乃林胡人,乃我之族人,岂能与赵卒相提并论。”
白起说道:“可他终究是赵军降卒,留于身边,孔生事端。”
王言说道:“是否有人对此有所非议?”
白起答道:“今日巡防,窃听到有士卒议论此童。”
王言说道:“如何议之?”
白起回道:“议我是否与赵有私通也。”
王言斥道:“此乃荒谬之极。夫君若与赵有私通,怎会坑杀四十余万赵人。”
白起说道:“可他们毕竟愚钝,不会加以判断,只会以偏概全。”
王言继续说道:“可现今将信天送回赵国,赵境缺丁,必又抓其入伍。此举无异于送羊入虎口也。”
白起说道:“如此,如何是好?”
王言答道:“信天家在邯郸城外乡下,秦军攻邯郸须经其家。到时我亲送其回乡,而其乡已归秦所有,赵人便不可迫其入伍。”
白起说道:“如此,此童便要与我们待到进攻邯郸之时。”
王言回道:“总之,我不可再将其送入虎口。”
白起则说道:“可他留于此,总归是夜长梦多。”
王言说道:“为今之计,只能尽快发兵邯郸。”
白起说道:“三日后,新吏便到,到时我即刻重集大军,进军邯郸。”
王言说道:“谢夫君体谅。”
白起说道:“夫人严重矣!”
言毕,王言偎依于白起胸怀。此刻,她幸福无比。如今,灭赵复仇对她来说已非首要,与白起厮守才是她最想要的。
三日后,新吏到任,白起重新集结大军,驻扎于百里石长城。帅帐内,白起、王言、王龁、王陵、司马梗、蒙骜各位而坐。
白起谓诸将曰:“长平一役,赵元气大伤,应该乘胜追击,一举灭赵。”
众人齐回道:“吾等必听武安君调遣。”
白起于是说道:“为速战速决,现军分三路伐赵。一路由王龁将军率领,王陵将军辅之,攻武安、皮牢;一路由司马梗、蒙骜率领,北定太原,从而尽收上党地;而我亲率一军,直取邯郸,。届时,王龁将军攻下武安、皮牢之后,东进与我汇合,共击邯郸。而司马梗军拿下太原后,回军巩固后方。”
王龁、王陵、司马梗、蒙骜齐起身回道:“末将得令。”
十月,各军出发。此时赵缺兵少将,极为衰弱,根本无力抵挡秦军。王龁攻赵之武安、皮牢,拔之。司马梗击太原,定之。白起则直入邯郸,所到之处,赵人皆弃戈而降。随后,白起军继续行军,直逼邯郸。
一路上,王言和信天同坐于马车内。信天一路欣喜若狂,多次对王言说:“很快便能见到娘亲”。很快,行军至信天家,马车于信天家门口停下。赵民见秦军路过,闻风丧胆,皆闭门避之。信天母也不例外,信天家门紧闭。王言、信天下车,白起也跟随下马。
信天一下车,便跑去敲门。信天母于屋内不敢出声,闻敲门声更是肝胆俱裂,不敢吱声。信天愈发焦急,敲得愈大力,以为母亲遭遇不测。最后信天边敲边哭,大喊道:“娘,快开门,我是天儿。”信天母一下听出信天的声音,忙从地窖爬出,跑去开门。母子久别重逢,紧紧相抱,喜极而泣。而白起、王言于屋外静看这一切。白起一如既往地严肃,王言则眼眶湿润。
忘情过后,信天母方意识到,屋外站着一位身穿盔甲的将军和一位身着微服的妇人。信天母略显恐慌,欲关门避之。信天忙说道:“娘,多亏了屋外那位将军夫人,是她向她身旁那位将军说情,才保孩儿一命。”
信天母脸色犯难,不知该闭门,还是请屋外两人进屋。而信天则出屋,拉住王言的手,将她带进屋内。白起紧随其后。信天母也只能假意迎其入内,内心始终七上八下。信天搬来小凳,请王言、白起坐下,信天母则倒来茶水,请二人喝。随后信天母抱着信天,亦坐于凳上,客套道:“谢将军和夫人饶小儿一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