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割上党,赵坐收之(3/4)
王言说道:“将军只求韩之太平,却不顾上党臣民之心。”
冯亭无奈,说道:“如今已是无计可施,在下此举实属无奈。”
王言说道:“非也。”
冯亭忙问道:“莫非先生有良计乎?”
王言说道:“如今上党迟早落入他人之手,不如以上党归赵。赵受之,秦必攻之;赵遇秦兵,必亲韩。韩、赵为一,则可以挡秦矣。”
这时,伏拜在地的三位乡绅齐声附和道:“王先生所言极是。吾等吏民皆安为赵,不乐为秦。”
冯亭说道:“善!先生之计高明也。如今秦据野王,则上党非韩有矣。与其降秦,不如降赵。秦怒赵得地,必移兵于赵。赵受兵,必亲韩。韩、赵同患,可以御秦。”
三位乡绅皆叩拜道:“将军英明。”
随后,冯亭将三人扶起,又言:“不知何人可为使入赵,向赵王献地?”
王言回道:“在下不才,愿入赵,将上党之民意告于赵王。”
冯亭说道:“善。那就有劳先生。”
于是,王言持书及上党地图入邯郸。
这天,赵王与众臣朝会。赵王谓众臣曰:“寡人梦着偏衣之衣,乘飞龙上天,不至而坠,见金玉之积如山。”
筮史赵敢对曰:“寡人夜卧,梦着偏衣之衣者,残也。乘飞龙上天不至而坠者,有气而无实也。见金玉之积如山者,忧也。”
大夫赵禹则对曰:“偏衣者,合也;乘龙上天,升腾之象;坠地者,得地也;金玉成山者,货财充溢也。大王目下必有广地增财之庆,此梦大吉。”
赵胜则说道:“今赵国强民富,何患之有?赵筮史危言耸听也。”
这时,一侍卫进殿,禀报赵王曰:“宫外有一自称韩使之人,欲求见大王。”
赵王疑惑道:“韩使忽然而至,是为何?”
赵胜答曰:“恐为救韩而来。”
赵豹则说道:“听闻韩王已同意割上党予秦,韩此刻应无倾亡之危。”
赵王说道:“见之即知。”
很快,王言入殿,拜谒已毕,告赵王曰:“鄙人奉上党郡守冯亭之命而来。”随后将所带之书呈出。
左右下殿将书呈予赵王,赵王阅之。书曰:韩不能守上党,献之于秦。然其吏民皆安为赵,不欲为秦,臣不敢违吏民之意。上党有城市邑十七,愿再拜献之赵王。惟大王辱收之!
王言又言:“请大王收下。”
赵王大喜,谓众臣曰:“冯亭欲献上党十七邑予赵。赵禹所言广地增财之庆,即刻验矣!”
赵豹劝谏道:“臣闻无故之利,谓之祸殃,王勿受也。”
赵王则说:“人畏秦而怀赵,是以来归,何谓无故?”
赵豹再言:“秦蚕食韩地,拔野王,绝上党之道,不令相通,固自以为坐而受上党之地也。冯亭所以不献于秦者,欲嫁其祸于赵也。一旦为赵所有,秦岂能甘心哉?秦服其劳而赵受其利,虽强大不能得之于小弱,小弱顾能得之于强大乎?岂可谓非无故之利哉!且秦以牛田之水通粮蚕食,尽出强兵,裂上国之地,其政已施行,不可与为敌,必勿受也。且冯亭所以不献地于秦,而献之于赵者,将嫁祸于赵,以解韩之困也。王何不察耶?”
赵王不以为然,说道:“今发百万之军而攻,逾年历岁未得一城也。今以城市邑十七为礼,送予我国,不受惜矣。”
赵胜站出来说道:“大王所言甚是。发百万之众,而攻人国,逾年历岁,未得一城。今不费寸兵斗粮,坐受十七城,此莫大之利,不可失也。”
赵王又问:“受上党之地,秦王必怒,故而必派武安君白起攻赵,谁可挡之?”
赵豹说道:“何止武安君白起,还有那凤鸣。昔日马服君设计杀凤鸣,不料阴差阳错,杀了白起之妻,而凤鸣未除。新仇旧恨,恐无人可挡白起和凤鸣也。”
赵胜反驳曰:“他人难与白起相抗。然廉将军勇盟善战,且爱惜将士,野战不如白起,但据城而守可以胜任。”
赵王曰:“平原君此言,正合寡人之意。就由平原君率兵五万,往上党受地。”
于是,王言和赵胜率兵回上党。上党吏民开门迎之。后赵胜见冯亭,告之曰:“赵国使者臣赵胜,敝国大王使胜传令,以三座万户都封将军为郡守,并封华阳君。十七县县令封千户都三座,皆世世为侯,吏民皆升爵三级,吏民能相安,皆赐之六金。”
冯亭不受,垂涕曰:“赵王之赐,吾不能受也!吾有三不义也:为主守地不能死,一不义也;不由主命,擅以地入赵,二不义也;卖主地以得富贵,三不义也。”言毕,回屋闭门而泣,不见赵胜。
赵胜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