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会于亭,楚与秦盟(1/3)
魏冉回秦之后,秦王又恢复其相邦之职,楼缓复为上卿。经伐魏数战,魏冉对王言已是佩服之至,并由衷地想助其灭赵。于是约王言于穰侯府后花园流水亭相见。
亭中案上名茶美食已备,热水正于火炉上翻腾。两人坐定,魏冉提起炉上水壶,将水倒入案上已添加茶叶的小壶中,盖上盖子,提壶摇匀,将壶内茶水倒进王言面前小杯,又将自己面前小杯倒满,随后放下小壶,说道:“此次邀约王姑娘,是为实现王姑娘之志也。”
王言提杯,向杯内缓缓吹气,说道:“我何德何能,可得穰侯相助?”
魏冉回道:“王姑娘助秦征战四方,可谓为秦立下赫赫战功。如此便可得老夫相助。”
王言将杯中茶水饮尽,说道:“那多谢穰侯抬爱。”
魏冉亦将面前茶水饮尽,说道:“今韩、魏已惧秦,秦若伐赵,还有何虑乎?”说话间,已将案上两杯斟满茶水。
王言说道:“既然穰侯问起,我不妨直言。如今韩、魏对秦已无危也,而齐、燕距秦甚远,亦暂不惧之。然楚军驻于江南,对秦之南郡虎视眈眈久矣。若其乘秦伐赵之机,过江攻秦,以南郡之兵虽可挡之。然大王过于谨慎,又有仇必报,恐将在赵酣战中之秦军召回,转而攻楚。如此对灭赵极其不利也。”
魏冉说道:“言之有理也。故伐赵前,该先灭楚江南之兵乎?”
王言思虑片刻,将手中茶水饮尽,回道:“何必大动干戈?盟之即可。”
魏冉说道:“楚刚失地近半,楚人恨秦深矣,楚王如何许盟?”
王言回道:“以武力使其屈服。”
魏冉疑惑道:“此无异于大动干戈也。”
王言回道:“只须散言于楚,使楚人知秦又攻楚即可,而秦无须发兵。”
魏冉说道:“若不兵临城下,楚人难以就范。”
王言说道:“只有秦一国之兵,楚人当然难就范。但联韩、魏之兵,楚以一敌三,且无援可求。无须发兵,想必楚王闻之已肝胆俱裂,自会使人入秦求和。”
魏冉说道:“可。”
王言又言:“秦新败魏,必能胁其伐楚。而韩厘王新薨,韩内朝局不稳,若秦对新韩王以利诱,承诺可助其稳定朝堂,韩王亦会从之。”
此时,水壶内之水又翻腾而起。
魏冉说道:“老夫这就着手去办。”
翌日,魏冉便将盟楚之计与秦王商议,秦王从之。遂遣楼缓出使韩、魏,劝其出兵,王言为副使,以男装之扮跟随。
韩王于王宫偏殿召见楼缓、王言。刚进殿,一大臣从其旁擦肩而过,怒气冲冲而出。
拜谒已毕,楼缓向韩王介绍王言,说道:“此人乃秦副使也。”随后,楼缓又言,“我王愿大王与秦出兵伐楚。”
韩王犹豫,而后说道:“寡人登基不久,朝局不稳,不宜出兵也。望先生告与秦王,望其见谅。”
楼缓说道:“此次伐楚,若得楚地,可均分之。”
韩王思虑片刻,仍不愿出兵,说道:“寡人王威未立,此时若出兵,恐诸臣不从。”
这时王言说道:“大王此言差矣。就因为大王王威未立,更该借此良机助秦伐楚。”
韩王问道:“此话怎讲?”
王言回道:“此次大王若与秦合纵出兵,一来可立威于众臣,告其大王之言即为天命;二来秦王会因大王此次出兵,而对大王好感倍加,它日朝中大臣若有不服或叛变者,秦王自会出兵救大王也。”
韩王听毕,大喜,回道:“寡人必助秦伐楚。”
于是楼缓、王言辞谢韩王,入大梁见魏王。
魏王听闻秦使到,急忙出门迎接。楼缓、王言未下马车,魏王已于车外毕恭毕敬等候。待楼缓、王言下车,魏王恭敬道:“秦使远道而来,辛苦矣。”
王言、楼缓分别向魏王拜谒,随后跟随魏王走上台阶。魏王面带难色,说道:“魏已无地可献给秦,请秦使向秦王替寡人美言几句,魏往后必对秦马首是瞻。”
楼缓刚欲开口,被王言插话道:“我王使吾等入魏,本为取地于魏。然我苦劝之:‘今魏已地狭,恐无地可献秦也。’我王回曰:‘魏若不献地,则出兵伐之。’我曰:‘伐之无益也,魏如今所剩之地不过寥寥千里,取之不足以成霸业也。反之,楚虽被秦占去江北之地,但楚地仍广,取之秦足以号群雄。’我王则曰……”此时王言故意停顿。
魏王忙问道:“秦王如何说?”
王言继续说道:“我王曰:‘楚强于魏,攻楚取地难于攻魏取地也。故应当攻魏。’此时我心生一计。”
魏王又急着问道:“先生何计也?”
王言回道:“我问我王曰:‘若秦与魏合而攻楚取地,于秦攻魏取地,两者谁易也?’我王回曰:‘当然是与魏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