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凤鸣

巧计淹魏,秦相赞起(1/3)

  公元前二九四年,秦为求东出,继续攻打韩魏二国。秦王派司马错进攻魏国解城。魏国为解解城之困,派兵不断侵扰函谷关。魏军派兵驻扎于函谷关外十里处,时不时遣小队对函谷关进行骚扰。魏军并不酣战,短攻一阵,即刻撤退,伤亡甚微。秦兵偶出关杀敌,然魏军见状即刻撤回大本营。函谷关守兵不胜其扰。而于解城之秦兵见函谷关被袭,忧函谷关若破,自己无路可退,忧心忡忡,瞻前顾后,无心攻城。

  已为秦相的魏冉来到函谷关督战,以解函谷关之困。这一天,他与白起站在函谷关东门关楼上,眺望东方,说道:“前线将士无心攻城,解城迟迟未能占,皆因函谷关被扰。白都尉可有破敌之法?”

  因多次御敌于函谷关,此时白起爵位又升三级,为五大夫。他回道:“欲解函谷关之困,只有将其歼灭。可集结函谷关守兵,出关将函谷关外魏军大营灭之。”

  魏冉回道:“此法甚险。今函谷关仅有守兵五千,而此次来袭魏军亦有五千。秦军虽勇,然五千对五千,胜负难料。”

  白起又言:“然如不将其歼灭,魏军来扰,守关将士不堪其扰外,解城之战也难有进展。”

  魏冉说道:“话虽如此,然出关迎敌,风险过大。不巧战败,则函谷关忧矣!函谷关乃秦之咽喉,须谨慎行事。为保秦之周全,坚守为妙。”

  白起赞同,只是无计可施,内心忧愁。

  是夜,王言见白起眉头紧锁,便问:“君有何忧也?”

  白起回道:“苦于魏兵扰关久矣,而不能拔?”

  王言说道:“若无估错。皆因秦之主力陷于解城,函谷关所留之兵,不足以歼灭关外魏军。”

  白起回道:“然也!因无十足把握,魏相不允出关迎敌。”

  王言又言:“确该如此。倾巢而出,若胜则已,若败函谷关堪忧。”

  白起说道:“正因如此,只能任魏军侵扰,而无能为力。”

  王言暗笑道:“谁言无计?”

  白起喜出望外,忙问:“言姑娘有妙计乎?”

  王言回道:“妙计是有,就怕白兄不从。”

  白起说道:“若能灭敌,何有不从。”

  王言继续说道:“早年我游学诸国,曾勘崤山,发现山上有一山湖,湖边有一水闸,半山腰恰有一山谷。若引魏军至此,可尽而淹之。”

  白起说道:“此计虽妙,然如何引敌于此?”

  王言回道:“你我率一千秦兵,奇袭魏军大营。佯败,而后退至崤山。魏军必追至此。”

  白起疑惑道:“为何如此断定魏军必追?”

  王言继续回道:“虽说魏军扰关为主,若能破关,乃意外之喜,何乐而不为?因此若能歼灭出关之秦军,乃大功也!”

  白起此时为难道:“今日魏相已言明,不准出关迎敌。”

  王言说道:“他不许,亦要出。且只许与他要兵,不许将此计相告。”

  白起问道:“为何?”

  王言回道:“魏相若知此计,必随之,便知此计为吾想出,你便领不得此战之功。”

  白起说道:“此计本是你出,我不领此功,理所当然。”

  王言拍案而起,说道:“我已言明,我将助你封侯拜将。计谋我出,战功你领。”

  白起回道:“非我之功,领而有愧也。”

  王言继续说道:“何亏只有?我为谋士,你为将军。自古之功,均为将军所得。谋士所得,不过金帛钱财。”

  白起说道:“然我未将言姑娘视为谋士。”

  王言又言:“汝待我何都好,我已有言在先,将助君龙翼云霄。黄巷坂之战后,你将我之计告与秦王,致使军爵只升六级,只捞到个守关都尉。”

  白起又言:“可吾认为,既然言姑娘有功,那也该封赏。”

  王言怒言:“莫再多言。不听我便离去,另谋高就。听则明日找魏相要兵,不给则自行调兵。”说完,王言起身回里屋。

  次日,白起于函谷关衙署拜见魏冉,将率兵歼敌的想法告之。魏冉回道:“昨我已言明,为保函谷关周全,全力守关,不得出关迎敌。”

  白起说道:“我有妙计,可灭魏军,仅须士卒一千。”

  魏冉问道:“何妙计?说来听听。”

  白起回道:“此计须保密,否则不成。”

  魏冉笑道:“若有良计,何怕告之。想必也是胜负难料之计。本相可不能将函谷关之安危,系于一个未知输赢之计。”

  白起恳切说道:“望相邦信吾,吾必胜之。如若不胜,提头来见。”

  魏冉回道:“我要你头何用,我担忧的是秦之安危。”

  白起又言:“然关外魏军不除,关内将士和解城秦兵不安。”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小说推荐阅读: 关上新世界的大门开局忽悠女娲,我苟成了人族老祖渔生苦短开局觉醒生死簿,收录诸天神魔诛仙青云之上大秦最后人仙诸天之果封神:开局剧透,忽悠纣王当昏君鬼狐书生大晋殓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