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演绎

第二百六十章 新的形象(1/2)

  这些建议,不仅对保卫邯郸具有决定性作用,也可以把自己从颓势中解脱出来。

  在国人的心目中重塑一个新的形象!

  他没想到,一个普通的青年士兵,竟有这么高深的见解,感动得紧紧握住他的那只手:

  “面临危亡,赵胜方寸已乱,全靠大家扶持、高人指教,方能将国事维持至今。

  听君一席话,茅塞顿开,从迷茫中找到出路。

  先生所教,确能起到鼓舞士气、增强战斗力的作用,在当前十分重要!

  赵胜虽是驽马,又怎敢因恋栈豆而误国家?

  愿将府中一切尽数交公,这组建‘敢死队’的重任,就请您担当吧。”

  李同也为平原君的态度所感动,谦逊地说:

  “先生二字实不敢当。

  臣本是无名小卒,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虽然是一孔之见,自觉也应抒发于君前才算尽到自己的责任。

  所以冒死犯颜,既然您如此信任,臣怎敢不效死力?”

  说干就干,平原君在朝会上当众宣布了自己的决定。

  并把府中的人名册和财物登记表全部交给廉颇“军管”。

  赵王同时表态,宫中的人力物力也要最大限度的支援前线……

  君和相的行动,对于大家是启发,也是压力。

  不论自愿不自愿,朝臣和富商们也纷纷做出“倾家”的牺牲。

  朝臣中与平原君不相上下的就有一、二十家。

  民间像卓氏、郑氏这些“钢铁望族”更是富埒王侯,其次的大大小小也有百十家。

  因为是“自愿”,并且登记到册,许诺“战后加利偿还”,所以这次“捐献”运动收获很大。

  全城军民都能得到一件御寒的衣服;

  食物方面也有一定改善。

  平原夫人虽不必真的拿起刀枪参加战斗,但能亲自率婢女到城上劳军慰问,轰动效应也就相当大了。

  沉寂多日的邯郸城中又飞出了笑声……

  由于有了较充足的经费,李同果然建起了一支武功高强的精锐部队。

  把禽滑继的小分队也吸收过来,由禽滑继任副队长。

  作战形式上在一般情况下仍独立行动,但同守城部队的关系已不再那么松散。

  随着形势的变化、出于战争需要,禽滑继也感到自己的小分队应该扩大。

  不能再处于游离状态,所以同意这次改编。

  由于这支精悍的部队基本上是以他原来的队员为骨干。

  从心理上说他还有一种荣耀感。

  至于职位,他们这种人并不计较高低;

  而且对李同也很钦佩,所以两个人合作得很密切。

  通过薛琦、毛远的训练,李同已熟练地掌握了用独手作战的技巧。

  更重要的是提高了自己的组织、指挥能力,所以对于领导这支部队并不感到困难。

  当然,毕竟自己年轻还缺乏经验,又是骤任重职,所以他很注意谦逊地经常向人请教。

  多听取同伴、部下的有益意见。

  通过研究,他们把这支部队分为十六个分队。

  平时可以自由捕捉战机,在大的行动中则要服从统一指挥。

  这支部队的特点是队员都有较高的武功,矫健敏捷,装备精良,战斗力强。

  刚组建不久,在秦军发动的一次强攻中这些特点就充分发挥出来。

  由于攻、守双方的力度都不均衡,所以城防中在猛烈的冲击下就可能会出现“溃破点”。

  以往都是由廉颇匆忙组织兵力去抢救。

  有了这支部队,哪里出现危急,只需廉颇一声令下,他们就迅速奔向哪里。

  像飓风般把进犯的敌人一扫而光。

  几番亮相后,部队的更大作用是成为了守城军民的“精神支柱”。

  无论遇到多么危险的情况,他们都不再惊慌失措而敢于拼搏;

  因为他们知道身后有战无不胜的“抢险队”,一定能使他们转危为安。

  压力减轻了,士气更为之一振。

  物资的补充和这支精锐的部队,使邯郸军民的抗战信心倍增。

  从某种意义上说,李同这些建议的实施,是邯郸保卫战能够取得最终胜利的一个重要因素。

  正是由于他的卓越贡献,才使这个青年士兵的名字被有幸载入《史记》中,从而流传千古。

  城内的这些新措施,很快就由细作密报到秦王那里,气得秦王一拍桌案:

  “怪不得邯郸城防的力量突然增强!原来出了个小鬼做妖!”

  气得他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小说推荐阅读: 黑暗的亡灵书暗夜漂流城我是全职录书人大秦:开局我被祖龙听到心声异域迷仙故事的城市我来到了灵气复苏之后锦衣夜行之末世VR来世不做道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