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里逃生(1/2)
“参见陛下”
萧赜端坐龙椅上,微微抬手,“众卿免礼,赐座”。
“谢陛下”,众人依次就坐,太子无精打采的耷拉着眼皮,昏昏欲睡。戴僧静、王敬则等人眼神漂浮,有意无意的看向窗外,瞟向皇帝。
萧道成曾经准备废掉萧赜的太子之位,改立次子萧嶷,是王敬则连哄带拉地把萧道成领到东宫,并在玄圃园举办家宴。萧长懋倒酒,萧子良温酒,萧赜、萧嶷、王敬则三人亲自端着碗,拿着盘,众星捧月的把萧道成逗开心了,这才保住了萧赜如今的皇帝之位。
而在另一个时空里,当萧子响杀了刘寅等人后,是戴僧静当面劝阻萧赜不要把事情闹大,改派胡谐之等人召回。
可以说他们二人分别代表着皇帝和豫章王的态度,现在他们出现在这里,今日之事定然不会简单。
萧赜扫视在座诸位的表现,心里已经有了打算,“适才有人与朕言,刘寅等人与巴东王存有私怨,甚至暗中咒骂巴东王,着人严刑拷问其奴仆,知晓刘寅与席恭穆诱骗巴东王府幕僚及典签官,阴谋构陷巴东王谋反,以报其私怨。如何惩处,众卿家有何谏言?”
这话听得在场所有人一愣,目瞪口呆的看着皇帝的操作,好像都在说:陛下,您这护犊子也太明显、太霸道了。
既然您不肯治罪巴东王,朝堂上直接呵斥阻拦多好,现在闹成这个样子,一句阴谋构陷就掀过去了?
不过这对萧赜而言算不得什么,当初杀大将垣崇祖,谋臣荀伯玉时也就一句“招诱江北流民,意图谋反”。
证据?如果有需要的话,可以“找”出来。
皆言知父莫若子,但太子此刻却收起那副无心世事的闲散样子,震惊于皇帝居然放过萧子响,谋反这件事几乎已成事实,稍加运作,便可给予豫章王派系沉重一击,为何突然反悔?
萧赜右手端起太监奉上的香茗,左手捏起杯盖,轻轻拨动茶水。
‘呼——’。
吹凉茶水,轻抿一口,动作缓慢优雅,好似没有看见太子等人的惊诧。
“呋——”
萧赜将茶水咽下,轻舒一口气,将茶杯放回原处,从容不惊,眉毛微挑,笑道
“为何都看着朕?今年的茶叶分外清香,诸卿何不尝尝?”
众人闻言回过神来,纷纷端起茶盏,效仿皇帝举动
“茶叶形状扁平挺直,大小长短匀齐,象一片片兰花瓣,其色泽嫩绿或翠绿,当为茶中极品”
“茶水鲜艳有光,香气清高鲜爽,滋味甘甜,手法当属一绝”
王敬则和戴僧静两人互相夸奖,试图缓和这尴尬气氛。
可这茶再好,饮者心事重重,亦觉无味。
太子轻抿一口便将其放下,起身拱手道,“刘寅等人心思狭隘,构陷皇子,当以谋反罪论处。然巴东王无诏进京,擅离职守,宫门哭嚎,有辱宗室颜面,请陛下治罪。”
局外人的萧鸾瞬即将本要放下的茶杯再次端起,轻捏杯盖,微微拨动茶叶,茗一口,细细品尝,真是好茶啊!
皇帝看着太子俯首低眉的样子,心中苦恼不已,也许当年的父皇亦如今日一般烦忧。
“巴东王行事轻佻,屡犯礼制,建康乃天下人杰汇集之地,恐教他人误以为我齐国之人粗俗无礼,不可使其久居于此,不知太子有何安排?”
把萧子响的去留推给太子,让这个未来的齐国国君来决定他的生死。
“儿臣愚笨,并无高见,还是请众大臣献策谏言”,说完,太子坐回原位,转头看向还在饮茶的其他人,显然也不想沾上陷害兄弟的骂名。
察觉到萧长懋的目光,太子中庶子胡谐之站起身来,“巴东王宫门哭嚎有罪,百姓围观,建康上下皆已知晓此事,擅离职守置公事于不顾,有背朝廷期许,应当派往岭南反思过错。”
戴僧静随即反驳道:“巴东王确有过错,然派往岭南无疑荒废其身。魏国屡屡袭扰淮北边镇,何不命其镇守淮北,将功折罪。”
握有兵权的萧鸾坐不住了,起身对皇帝说道:“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巴东王乃齐国亲王,身份贵重,战场上刀箭无眼,若巴东王为魏人所伤,恐损齐国颜面,还是派往他处任职吧。”
看着众人意见不一,萧赜顺势给王敬则一个眼神,王敬则心领神会,当即站出来。
“前些日子听闻始兴王身体欠佳,益州又有僚人蛮族作乱,何不将巴东王调往益州?巴东王勇力过人,定可保蜀地安宁,亦可使始兴王返京疗养”
“诸位以为如何?”
戴僧静沉默片刻,拱手道,“此议甚好,臣附议”。
这个时候能保住萧子响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至于益州如何,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见王敬则出来说话,太子明白这是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