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大善人

017、唐宗宋祖(1/2)

  长安城。

  “捷报!捷报!”

  报捷的声音又一次传遍了长安城,距离上一次报捷,已经过去了几个月。

  长安城的百姓,再一次热血沸腾起来。

  每一次捷报传来,都会让大唐百姓充满了对大唐的热爱,渴望建功立业。

  这种鼓励,显然是非常巨大的。

  很快,报捷的军士,便到了太极殿。

  “启禀陛下,安西都护府兵出祁连山,郑驸马带兵在祁连山,全歼吐谷浑两万人!”

  李世民一拍桌子,大喜道:“好!”

  随后,他便接过奏报,仔细看完之后,叹道:“朕有中基,何愁天下不安?”

  高德一旁也高兴的说道:“恭喜陛下,贺喜大唐啊。”

  李世民随即召集大臣,围绕这次战斗,大唐君臣再次进行了讨论。

  “陛下,郑驸马立下大功,让西北局势得到稳定,当再进爵位,可封起伊吾县公!

  其余众人,也都应封赏,阵亡将士,当厚葬,并抚恤家属。”

  房玄龄首先说道。

  王珪说道:“陛下,那郑华既然已经做了驸马,岂能再进爵位?否则,他必定骄纵,恐非大唐福气啊。”

  “哼,老王,你怎么总是针对郑华?

  我侄儿以三千之众,歼灭吐谷浑两万人马,如此大功,岂能不封?”郑仁基非常不满,直接怒怼王珪。

  自家侄子爵位越高,以后自己也会更加沾光。

  最近,郑仁基也纳了好几门小妾,准备继续努力,多生几个儿子,以后跟着堂哥混,把这一支发扬光大。

  所以,任何人对郑华不利,郑仁基都会怼一下。

  当然了,郑仁基也是个会察言观色的人,他发现每次怼完人之后,李世民并没有责备他,所以,也是越来越起劲儿。

  王珪也不多说,他每次目的就是要提醒一下李世民他的存在。

  老头儿对于治理蝗虫,效果并不好,已经被李世民降职,退休那是迟早的事情。

  御史崔仁师说道:“陛下,臣听闻那郑华在祁连山铸造京观,手段残暴,有伤大唐名誉,若外族联盟,对抗我大唐,恐非大唐之福啊。”

  崔仁师对郑华的崛起,也有些不安,上次崔放往粮草里面掺杂陈粮,就差点被郑华揪出来,所以,崔氏也不希望郑华这一支郑氏崛起,骑在他们头上。

  五姓七望之间,自然也有竞争,都希望自己这一脉可以压制别的世家大族。

  李世民微微颔首,其实他是非常喜欢郑华这样干的。

  自古以来,中原王朝对于高原游牧民族,都不是很好对付,他们也是经常给中原王朝造成困扰。

  有时候即便是投靠中原王朝,过不了多少年,又会背叛,真是让人头疼。

  郑华此举,无疑会震慑吐谷浑人、吐蕃人还有党项人等,这样可以让凉州等地少受滋扰,好好发展。

  不过此举的确也有些残暴的味道,华夏民族一向讲究人死之后入土为安,即便是敌人,死后也应该埋葬,最少火化。

  这样用巨大的石壁,来铸造京观,还是非常可怕的事情。

  “如此,各位以为,该如何处置郑华呢?”

  李世民问道。

  房玄龄说道:“既然如此,陛下,那就功过相抵吧,郑驸马也是一片赤诚之心,完全是为了大唐!”

  李世民眼前一亮,房玄龄的提议,让他满意。

  毕竟,如果再封赏郑华,这小子一年不到,就已经爬到了县侯的位置,还是驸马,那岂不是要不了多久,就会让自己封无可封?

  功过相抵,好办法!

  李世民马上道:“准!”

  “陛下圣明!”

  众大臣随即敷衍道,圣明不圣明,恐怕有的人心里是不清楚的。

  房玄龄又说道:“陛下,吐蕃、吐谷浑都有使臣在长安城,他们想要我大唐赐婚,不如这次就给吐谷浑人一个教训,召其上殿,斥责其背信弃义之举!

  同时,也可召吐蕃使臣以及其他在长安城的各国使臣一起觐见,给吐蕃一个下马威!”

  “嗯,玄龄之见,甚合朕意,那就明日宣各国使者觐见吧。”

  李世民心里,不由得还是有些飘了起来。

  大唐立国也不久,就已经让万国来朝,这证明自己这个皇帝,确实干得不错,有望跟秦皇汉武相提并论,甚至超越他们。

  下朝之后,李世民去了后宫。

  把喜悦的心情,跟长孙无垢分享。

  “观音婢,咱们的女婿真是太厉害了,这次又全歼了吐谷浑人两万多人,朕太高兴了。”

  李世民一进门,就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小说推荐阅读: 争霸乱世王者为符文之地献上祝福三界英雄录我有无数大佬争霸领主信我啊!我真是召唤师率土:我的资源能兑换让我玩个球?我的世界新时代乱与群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