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大善人

044、惊涛拍岸(1/2)

  现在天气还早,雪虽然化了,但温度还在零下。

  这个时候,耕作还是有点不容易的。

  郑华也没有得到批文,他也就暂时没有大的动作。

  不过,他还是借助训练为由,拉着队伍出去进行野战训练,同时,在一些无主之地和荒地周围,做上标记。

  另外,修建一些沟渠,形成灌溉的系统。

  有屯田精通这个技能在,郑华搞出来的灌溉系统,是很好用的。

  在外人看来,他们还是在帮着老百姓做事情,赢得了不少口碑。

  不知不觉间,张掖的水利系统,已经逐渐形成。

  不过这些天的系统奖励,比较小,基本上都是小东西,还有一些工具。

  而抽空,郑华也会通过两只海东青,观察前方战场的情况。

  没过多久,李勣的大军绕到了白道城后面,堵住了口子。

  而这个时候,李靖的大军开始发动进攻。

  当大军冲到白道城外几里路的时候,突厥人才发现他们。

  如此的情报工作,也难怪突厥人会一败涂地。

  颉利不敢跟李靖正面对抗,这会儿还在想着保存实力,等执失思力的回报。

  所以,颉利带着精锐部队赶紧撤出白道城。

  不过退出来不久,就撞上了李勣的大军,颉利虚晃一枪,逃往铁山。

  唐军不费吹灰之力,俘获了突厥约10万部众,以及牛羊马匹不少。

  李靖等人,也是该他们扬名。

  这次战争,好几次突袭,都让突厥人毫无防备。

  加上颉利一昧的逃跑,唐军付出的代价,越来越小。

  其实颉利如果真的硬拼,唐军即便能赢,绝对也会伤亡惨重。

  郑华通过观察,倒是学到了一些军事上的东西,比如突袭这种手段,就特别有用,抓住时机,兵临城下,让敌人毫无防备,这无疑可以占据先机,是获胜的重要因素。

  还有战术包围,也很有用,唐军做出多路攻击的态势,就是给对手压力,让对手不敢硬拼。

  愚蠢的颉利,这会儿还在铁山瑟瑟发抖。

  郑华倒是觉得,如果他果断一点,就该退入漠北,让唐军没有办法再找到他的踪迹。

  还在幻想李世民答应和谈,然后还给他地盘,假意称臣再图东山再起。

  他哪儿知道赵德言那点花花肠子,哪儿是唐朝君臣的对手?

  其实赵德言还是大唐的功臣,他给颉利这些年的建议,把突厥人害惨了,搞得突厥部落四分五裂,内部严重不和,而且,也没有模仿中原王朝成功。

  从这一点上,赵德言确实是帮了大唐的忙。

  ........

  长安城。

  执失思力终于是到了大唐的国都,不敢怠慢,马上递交了称臣的国书。

  李世民看到之后,也是马上召开了朝会,商讨对策。

  对此,武将集团基本上还是一个意见,要痛打落水狗,彻底灭了突厥。

  文官集团态度则截然不同,主张接受和谈。

  毫无疑问,两者形成了鲜明的态度对比。

  武将基本上依靠战功才有机会得到富贵,文官则不同,他们认为现在已经教训了突厥人,自己这边,也有点承受不住后勤供应的巨大压力,是时候谈判了。

  而且,文官还有一点,他们可不想被武将骑到头上来,这要是灭了突厥,那武将们的嚣张,绝对是可以想象得到的。

  如此一来,文官们要求和谈,也就更加容易理解了。

  李世民有点头疼,最后留下长孙无忌、房玄龄和杜如晦三人。

  “你们觉得是和是战?”

  李世民问道。

  杜如晦说道:“陛下,此战已经到了目的,但是消灭突厥人并不现实,我军也到了临界点,一旦不能达到目的,很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到时候就得不偿失了,所以,臣建议跟颉利和谈,不过,要把他的地盘分散,削弱他的实力。”

  房玄龄也说道:“陛下,克明说得在理,我军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作战,即便是再强大的军队,也疲惫不堪。

  再打下去,也没有什么意义了。

  灭突厥部落,不是最好的办法,北方游牧民族一向更替有序,一个游牧民族衰落,必然会有另外一个取而代之,咱们是没有办法根除他们的。

  所以,臣也觉得应该和谈,最好对颉利、突利同时分封为王,令其二部相互掣肘,彼此消耗。

  等我大唐再发展几年,兵强马壮,到时候再择机对其进行讨伐。”

  房谋杜断,这两人的话,李世民一向都是深信不疑。

  没有这两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小说推荐阅读: 纵甜爱笑的柠檬鱼凤栖梧桐鸣海乡白花蓝蝶梦中那个我爱的少年萌妮梦中的惊险经历带着猫咪拯救世界缘分到了最后仅此这般长音未守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