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太子师

第99章 吃下去的都要吐回来(1/2)

  尽管杨安对冷玉兰再三好言相劝,让她回到父母身边。

  可冷玉兰却是坚决不肯。

  太子也过来问冷玉兰父母兄弟在何处,冷玉兰也只说不知。

  无奈之下,杨安和太子只得将冷玉兰交给赵七,让他负责看护。

  赵七本来只对打架感兴趣,听杨安让他安排面前的女子,十分不情愿。

  可等他看清冷玉兰的容貌时,立马就变了一副神色,居然将冷玉兰带到一边,两人聊得十分投机。

  安排好冷玉兰后,杨安和太子便商议下一步的计划。

  此时钱府的宾客早已走了个干净,只剩下钱府的下人,以及太子和杨安的人。

  因为天色已晚,杨安和太子等人,当晚就留宿在钱府。

  第二日一早,他们兵分两路。

  一路,由赵孟德带着五名士兵,清点官仓内官粮的情况,同时派人到赵家、李家和王家的粮仓去查到官粮的证据。

  另一路,则由杨安和太子押着钱寿安赶往衙门。

  县衙里的人昨天得到消息,早已在此等候。

  杨安走进大堂,坐在本该是县令坐的位置上,开始审理钱寿安贪污挪用官粮一案。

  而太子则坐在一旁监审。

  整个审问过程,远比杨安想象的要艰难。

  杨安以为经过昨天的较量之后,钱寿安所犯的罪行证据确凿,没有什么可隐瞒的了。

  钱寿安现在所要招供的,就是交待出幕后之人。

  正如太子所说,一个小小的县令,如果没有后台,就是给他天大的胆子,他也不敢做出这种杀头的事情。

  可是钱寿安的嘴,严实得出乎太子和杨安的意料之外。

  尽管杨安和太子让钱寿安坦白从宽,将功补过,

  可钱寿安就是咬紧牙根,死都不肯承认背后有主使之人。

  他从头到尾,始终都咬定,所有的事情都是自己一人所为,与他人无干。

  而杨安若是追问官粮去处,钱寿安便沉默不语,坚决不肯说粮食都和谁进行了交易。

  杨安这一路没有审出来什么结果,而赵孟德的那一路却旗开得胜。

  对钱寿安审了一个多时辰之后,赵孟德的人便来回报。

  经过清点,官仓内尚有近一半粮食。

  同时,他们在咸阳的三个大户,赵家、李家和王家分别搜出极少一部分官粮。

  而且,赵孟德还说,这三家大户,正要将上有官粮字样的盛装米袋进行销毁。

  如果他们迟去一步,就连这仅有的证据,也会被销毁干净。

  得知官仓内还有近一半的官粮,总算是个好消息。

  杨安和太子本来还担心,如果官粮被钱寿安给折腾殆尽,此行赈灾,无异于难上加难。

  有了剩余一半的官粮做保障,杨安和太子再谈起赈灾来,终于有了底气。

  经过商议之后,两人当即决定,赈灾分两个方面进行:

  一、设立施粥点;

  根据咸阳县内目前的受灾情况,及逃荒人口密度,在人多的地方由专人就地架起大锅,熬制米粥。

  米粥熬制标准,以一根筷子落下不倒为准。

  二、开仓放粮。

  在全县贴上布告,告知所有难民朝廷开仓放粮,所有逃荒的灾民回到原居住之地后,便可领到朝廷派放的口粮。

  而派放口粮的依据,便是根据朝廷“输籍定样”户口数。

  “输籍定样”,原本是隋文帝为了合理收取老百姓赋税而出台的一项政策。

  而眼下,在赈灾时也恰好派上了用场。

  因为杨安和太子采取的两项措施,都是实心实意的在为灾民办实事,是真心为灾民着想,很快就赢得了县衙内大部分人的拥护和爱戴。

  有人主动站了出来,要参与到赈灾的行动之中。

  对于这些人,杨安和太子当然表示欢迎,因为他们本来就人手不够。

  而对于那些态度不明者,杨安和太子也不勉强,只要他们不添乱,也暂时不用管他。

  在派出人手尽快实施开仓放粮之后,杨安和太子再次商议,如何处理赵家、李家和王家粮仓之内发现官粮的事情。

  太子认为这三家太过于胆大包天,应该和钱寿安同等处理。

  但杨安认为,因为昨天当着他们的面许诺过,只抓钱寿安一人其他人既往不咎;

  再加上此三家大户,在咸阳城内根深地固,处理得不好,容易引起更大的骚乱;

  所以暂时不便处理这三家大户。

  太子听到杨安的分析后,尊敬地表示,还是少师考虑周到,一切听少师安排。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小说推荐阅读: 争霸乱世王者为符文之地献上祝福三界英雄录我有无数大佬争霸领主信我啊!我真是召唤师率土:我的资源能兑换让我玩个球?我的世界新时代乱与群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