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太子师

第62章 首战告捷(1/2)

  酷吏名叫崔弘度。

  其经历与杨素相似,其人勇猛善战,在隋朝建国的过程中立下汗马功劳,跟杨素同期拜上柱国。却因一次在平叛时未及时杀掉叛军首领,致使当时的丞相杨坚,后来的隋文帝被叛军痛骂,所以爵位比杨素要低一等。

  本来崔弘度与杨素的官阶相同,年纪又大,遇事杨素都在崔弘度之下。可偏偏因为这事,崔弘度爵位比杨素低。

  更气人的是,不久后隋文帝又安排杨素成了崔弘度的上级领导。

  所以崔弘度一直不服气,经常顶撞杨素,不听杨素的指挥。

  但杨素反而宽容忍耐崔弘度,从来不和他一般计较。杨素甚至对别人说,他很欣赏崔弘度的忠诚老实。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崔弘度不仅自己忠诚老实,还经常告诫部下:“人要忠诚老实,不能骗人。”

  部下每次都连连点头。后来一次吃鳖,旁边有八九个小吏伺候。崔弘度便想借机考验他们是否真的忠诚老实。

  他挨个问这八九个小吏:“鳖的味道鲜美吗?”

  属下们怕他都说:“鳖的味道很鲜美。”

  崔弘度勃然大怒:“奴才怎敢骗我!你们并未吃鳖,怎知它味道鲜美?可见尔等欺诈成性,每人重打八十大板!”

  因为这事,僚属、百工们见了他,没有不吓得流汗,对他不敢有丝毫隐瞒欺骗。

  从此,崔弘度的酷吏名声便传开了。

  民间甚至有个顺口溜,“宁饮三升酢(zuo),不见崔弘度。”

  “酢”就是醋,意思就是老百姓宁可喝三升醋,也不愿意见崔弘度。由此可见,老百姓有多怕他。

  崔弘度到了后梁地盘后,不仅待属下严厉,对老百姓也一视同仁,动辄非打即罚。

  后梁作为隋朝的傀儡政权,统治一直比较宽松,老百姓自由散漫惯了,如何受得了他这般残酷的管理?

  这时后梁宣帝的曾孙,萧铣站了出来,说在崔弘度的管辖下没有活路,不如投降江南的陈朝。

  萧铣打着后梁宣帝的旗号,一呼百应,原后梁属地上的江陵百姓十万多人就此踏上逃亡之路。

  好在崔弘度带来的士兵不多,无法拦住十万老百姓的逃亡,更何况还有陈朝的接应。

  陈后主好大喜功,一看有这么多人投奔自己,沾沾自喜,以为自己是有道明君,万方来朝。随后在陈后主的指挥下,陈朝派出舟船,将江陵的十万多人接了过来。

  隋文帝本来就要讨伐陈朝,一直愁着找不到借口,现在正好师出有名。

  开皇八年三月,隋文帝下诏,历数陈后主二十条罪行,告诉陈朝,大隋要吊民伐罪。这等于是向陈朝下了宣战书。

  但隋文帝并没有马上开战,而是将诏书印发了三十万分,派间谍秘密送到江南的陈朝散发,以争取人心。

  开皇八年十月,隋朝正式发动攻陈战争。

  隋文帝总共调集了五十一万多人的兵力,如同杨安当初给出的建议,将这些兵力分成三路,分别负责长江上游、中游、下游的作战。

  第一路由太子少师兼信州府总管杨安担任行军元帅,下设两路大军,负责上游作战,重点突破三峡的峡口。

  第二路由隋文帝的三儿子秦王杨俊担任行军元帅,下设三路大军,负责长江中游作战,驻扎在汉口,意图渡江攻打陈朝的武昌。

  第三路由隋文帝的二儿子晋王杨广担任行军元帅,下设四路大军,负责长江下游作战,重点攻打陈朝的首都健康,也就是现在的南京。

  在三路大军中,长江上游和中游的军队是策应部队,任务是吸引陈朝视线、牵制敌人兵力,而下游的军队才是主力部队,任务是直捣黄龙,占领陈朝的首都,宣布陈朝的灭亡。

  杨安接下皇上的圣旨后,跪在地上连忙谢恩。他深知,除了他自己带领的这一路大军,另外两路都是皇子任行军元帅。

  他杨安何德何能敢与皇子平起平坐?只不过隋文帝认为太子作为储君,理应坐镇大兴城。而他作为东宫一员,代表太子建功立业罢了。

  杨安此时驻守信州已有三年,太子的儿子杨旋,仔细一算也快三周岁了。

  三年的时间里,信州船场造出来容纳千人的大船八艘,容纳一两百人的小船六十多艘,一百人以下的小船几百艘。

  经过日夜训练的水军精兵,也有上万人。

  杨安没有想到,平陈之战的第一场战斗,正是他打响的。

  开皇八年十二月,秦王杨俊率领十万大军进驻长江以北的汉口,做出一副要攻打江南武昌的样子,陈朝赶紧调动驻扎在上游三峡口的数万军队援助武昌。

  如此一来,上游三峡就兵力空虚了。

  陈朝驻守三峡的军队刚调走,杨安率领的水军就上船顺流而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小说推荐阅读: 争霸乱世王者为符文之地献上祝福三界英雄录我有无数大佬争霸领主信我啊!我真是召唤师率土:我的资源能兑换让我玩个球?我的世界新时代乱与群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