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太子师

第二十四章 最早的话剧(1)(1/2)

  何谓百戏?

  就是早期封建社会,勤劳智慧的劳动人民在辛勤劳作之余,自行开发出的,诸多日常娱乐项目。

  这些娱乐项目主要是一些游戏杂耍,起初的作用,仅仅是自娱自乐。

  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有头脑灵活的人,带着一些人从劳动人民中脱离出来,专门从事游戏杂耍,并以此为生。

  这种从劳动人民中分离出来,专门以游戏杂耍为生,娱乐大众的新行业,有一个统称:百戏。

  百戏在隋朝之前,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受到广大劳动人民群众的欢迎。

  但在隋文帝建立大隋后,却下令禁止百戏。

  为什么禁止?因为恢复生产,发展经济的需要。

  因为在隋文帝的眼里,离开土地就是游手好闲,连商人都被他视作无业游民,差点被成批流放到偏远之地。

  商业都这待遇,就更别说百戏了。隋文帝一道诏书,下令大隋全面禁止百戏。

  杨安听赵三说百戏就是游戏杂耍的时候,心里就明白了,这游戏杂耍,相当于后世的娱乐行业。

  往小了说,大街上耍猴的,卖艺的,属于百戏的一种;

  往大了说,影视戏曲、话剧歌剧、音乐会,也可以说是百戏的一种。

  既然百戏的主要功能是游戏娱乐,杨安觉着找一个替代品并不难。

  他的前世在学生时代,就积极参加学校的文体活动,什么唱歌表演、魔术游戏啥的,虽然他不是全能型的,但至少有一两样还是拿手的,比如说唱歌表演。

  而参加工作成为班主任后,每年都要组织参与班上的元旦晚会,他也经常作为老师代表,被学生起哄逼着上台表演一两个节目。

  虽然表演不是他的主业,但作为业余爱好,他还是很感兴趣,并积极参与其中。

  他在这方面表现出来的能力,也一直被同事和学校领导赞赏。

  他压根没想到,自己穿越到隋朝以后,有一天会用到自己在娱乐上面的天赋。

  经过短暂的思考后,杨安下了决定。

  为了顺利实施自己的计划,让太子夫妻感情和好、幸福美满,他决定结合自己的特长,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策划出一场与众不同、让人耳目一新的“百戏”。

  杨安的策划,就是以自己为中心,或者说,是把自己当做主角,演一场大戏。

  这场大戏,杨安考虑到太子妃不喜音乐的缘故,所以里面什么跳舞、唱曲的排除在外。

  打戏自然是要有的,因为太子妃喜欢舞刀弄枪。

  美女有没有?按理说应该是有的,因为高颜值的表演,更能吸引人。

  但考虑到太子妃的观感,杨安决定放弃美女。

  但没了美女,对太子就缺少吸引力。杨安想来想去,忽然想到了戏剧大咖,周星星。

  受戏剧之王周星星“无厘头”的启发,杨安决定戏中当然要有“美女”。

  但这些“美女”都经过了夸张的丑化,目的是引发“笑果”。

  虽缺少美女,少了美色带来的观感上的愉悦,但却以更具娱乐性的“笑果”来代替,也完全可以弥补美中不足。

  但仅仅是具有娱乐性,杨安觉得还是不够,决定再加上另外一个要求:具有教育意义。

  最后,杨安给这场大戏定下的基调就是:不跳舞、不唱曲、有打戏、有丑女,还要有教育意义。

  定下五点基调后,杨安便开始动手,设定人物、化妆要求、编写场景要求、编写剧情、编写台词等等。

  杨安知道,他现在写的这玩意后世叫做剧本。

  因为受后世发达的娱乐影视业的启发,再结合脑中储存的众多历史故事,杨安编写这部大戏的过程中,几乎没有遇到任何障碍,两个时辰便大功告成。

  随后,杨安将剧本从头到尾看了一遍,又另抄了四五份。

  这另抄的剧本,准备给不同的角色使用,角色不同,除了剧情相同外,上面只有单个角色的台词。

  抄写剧本,杨安又花了小半个时辰。

  最后,杨安将剧本整理完毕,开始每晚都要进行的惯例:习练赵三教他的武艺。

  他已经养成了一个习惯,就算睡得再晚,睡前他都要习练至少半个时辰的武艺。

  第二天一早,杨安便让人把赵三叫来,递给他一张纸,让他按照上面的要求将人和需要的物品都找齐。

  物品可以慢慢准备,东宫内没有的,就到外面去买,三天内准备完毕。

  但是需要的人员,今天上午就要全部定下来。

  赵三接过来一看,只见上面要求找年龄大、相貌丑的宫女若干名,还有年轻相貌丑陋的太监若干名以及所需要的化妆品,衣服、帽子等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小说推荐阅读: 纵甜爱笑的柠檬鱼凤栖梧桐鸣海乡白花蓝蝶梦中那个我爱的少年萌妮梦中的惊险经历带着猫咪拯救世界缘分到了最后仅此这般长音未守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