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太子师

第三章 太 子(1/2)

  隋文帝有五个亲儿子。

  而且这五个亲儿子都是一母所生,都是嫡子!

  隋文帝作为一个皇帝,在他的统治时期,诞生了“开皇之治”,可以说是一个成功的皇帝。

  但,作为父亲,隋文帝很失败。

  为什么说隋文帝很失败?因为他的五个儿子很失败!

  老大杨勇,先立后废,奢侈腐化,率意任性。

  老二杨广,弄虚作假,残暴伪善,好大喜功。

  老三杨俊,荒淫奢侈,骄横跋扈,屡教不改。

  老四杨秀,生性残暴,精力充沛,热衷政治。

  老五杨谅,优柔寡断,无勇无谋,贪生怕死。

  给杨安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老二杨广,因为杨广顺利夺嫡,成为后来的隋炀帝,在五个兄弟中寿命最长,虽然也只活了49岁。

  隋炀帝在历史上争议较多,但对他“暴君”的评价却是一致公认的。为了满足他的好大喜功,他刚愎自用、残杀功臣,穷兵黩武,想要踩着万民的尸骨摸天,最终骂名千古!

  所以,就算隋炀帝曾经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建立不世之功,但杨安还是认为他算不上成功!

  如果他有选择的机会,他会从这五个皇子当中选哪一个来教?

  杨安想起了前世地震之前,那名调皮男生的问题。

  其实,在此之前,他自己有过这样的考虑。

  老二杨广,也就是后来的隋炀帝,肯定是排除在外的。

  因为杨广善于隐藏,为了目标可以压抑自己的其他欲望,这还是人吗?

  这根本就不是他能够教得了的。而且后来的隋炀帝,骄傲自大,刚愎自用,谁敢提反对的意见,那就是死。就算他成为杨广的老师,可是到后来,他看不得杨广的所作所为,稍微提点意见就被处死了,这也太不值了。

  老三杨俊,骄横跋扈,屡教不改,杨安没有自信能教得了。

  老四杨秀,残暴到把囚犯活生生剖腹来取乐,杨安觉得太恐怖。

  老五杨谅,懦弱无能,胆小怕死,还不肯听劝,教了也是白教。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虽然前世杨安把这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但那更多的只是作为一种激励,是一种理想状态。在真实的社会中就算有,普通人也根本看不到,更别说接触到。

  现实当中,同一名学生,很可能不适应别的老师的教学方式,却适应你的教学方式,但你并不能因此就说能教好所有的坏学生。

  就比如给你送来一个智商高于你的坏学生,你立马就束手无策。因为你所有的行动,在高智商的他看来,都是“小儿科”。你会备受打击而变得沮丧。

  所以,如果在隋文帝的五个儿子当中选一个的话,杨安会选杨勇。至少杨勇在历史记载中,没有暴虐的劣迹,而且,就算别人对杨勇提出批评建议,杨勇也没有进行打击报复。

  更何况,杨安掌握的历史知识中,杨勇在施政方面也可圈可点。其中,在处理北齐遗民问题上,就体现出比隋文帝更为先进的治国理念。

  杨安现在所处的隋朝,由之前的北周和北齐合并而成。而隋朝开国皇帝隋文帝,是在北周长大的;北齐相对于北周,社会发展程度比较高,尤其是北齐的工商业,在北周根本就见不到。

  隋文帝的思想过于老套,认为老百姓不是当兵就是种地,根本就不应该存在第三种职业。

  在隋文帝看来,那些离开土地,从事工商业的劳动人民就是游手好闲的刁民,而刁民一旦游手好闲,就会为非作歹、扰乱社会。

  有了这个先入为主的思想,隋文帝岂能让这些刁民任意妄为?他认为应该加以惩罚。

  所以,隋文帝发话把这些人迁到北方边境去。这就相当于流放。

  一旦这些百姓被无故流放,就会不满大隋的统治,民怨沸腾甚至造反都有可能。至少会让整个山东地区都骚动起来。

  就在此时,太子杨勇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他跟父皇说,让北齐的遗民移风易俗是件大好事,但百姓恋土怀旧是人之常情,如果操之过急,强迫他们离开故乡,容易引起变乱。假如慢慢引导,假以时日,让百姓们沐浴皇上的圣恩,百姓们自然就渐渐走回正道了。

  好在隋文帝还算开明,听劝纳谏,也因为杨勇的建议,山东地区的老百姓侥幸躲过一劫。

  由此可见,太子杨勇宽仁忠厚,同时也算是有一些施政能力的。

  这恰恰是在五兄弟中,杨安唯一看得上的品质。

  为什么说“唯一”?

  因为杨安也很无奈。由于隋文帝教子不得法,五个儿子都算不上优秀。

  之所以选择杨勇,纯粹是“矮子里面选将军”,只能将就。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小说推荐阅读: 纵甜爱笑的柠檬鱼凤栖梧桐鸣海乡白花蓝蝶梦中那个我爱的少年萌妮梦中的惊险经历带着猫咪拯救世界缘分到了最后仅此这般长音未守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