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之谜—赵匡胤之死(1/2)
让我们来用侦探的角度探讨一下赵匡胤之死。
受害人:赵匡胤职业:皇帝
嫌疑人:赵光义职业:开封府尹
和受害人关系:亲兄弟(备注:在帝王家最不靠谱的恰恰是兄弟)
死亡地点:太岁殿时间:癸丑夕(夜里3点左右)
鉴于受害人于被害人死亡时间太久,只能从后人的传记里了解。
官方版版
《资治通鉴》作者:司马光,可信度:较强
十月二十日晚上,赵匡胤突然驾崩,宋皇后第一个赶到现场,之后让太监王继恩前去召唤四皇子赵德芳入殿继承大统。
但王继恩一出宫后就直奔赵光义的府邸,告知赵光义关于赵匡胤驾崩的事情。赵光义听说哥哥忽然驾崩,大惊,犹豫不决,不知道怎么办。关键时刻王继恩大声吼到:你还在等什么,在等皇帝就是别人的了。听完这句话,赵光义立刻走出们。跟着王继恩往皇宫走去。
宋皇后见到王继恩回宫后连忙问道:“德芳来耶?”
王继恩答:“晋王至矣。”
宋皇后反应“愕然”,颤颤巍巍的对赵光义说出了一句话:“吾母子之命,皆托于官家”。
赵光义对着尸体假惺惺的哭了几声,对皇后说:“共保富贵,无忧矣”,第二天就登基了
神话版:《续湘山野录》作者:文莹和尚
赵匡胤年轻的时候认识一个道士,这个道士在赵匡胤还是平民的时候就算到了他是日后的皇帝。后来赵匡胤做了皇帝又找这个道士算一下他的阳寿。这位道士掐指一算说:陛下,如果在开宝九年十月二十日如果天气晴朗,你就还有一年的阳寿,如果看不到星星就要赶快交代后事。
结果等到了十月二十日的晚上,晴空万里的夜晚忽然阴风大作,倾盆大雨。赵匡胤知道自己活不了多久了,马上急招赵光义进宫。关于他们之间说了什么,后人不得而知。只知道他们俩那晚上喝了很多的酒,后来哥俩还一起出来看了下外面的大雪。并转身对弟弟赵匡胤说着“好做之,好做之”。
当晚赵光义留宿于宫中,第二天早上,赵匡胤就驾崩了。赵光义奉遗继承皇位。
平常版:李焘的《续资治通鉴长编》
李焘的版本关于道士算命的事情和版本一一模一样,不一样的是赵匡胤们两兄弟那晚上一直在宫里喝酒,但是没有出门看雪。而且赵匡胤和赵光义确实是发生了争执,而且赵匡胤还举起了斧头,猛戳晋王并大喊到:“好为之!”。颇有些“强买强卖”的意思。
娱乐版:可信度:几乎没有
在那一夜赵匡胤突然生病了,赵光义便去探望。恰逢花蕊夫人在床前伺候,赵光义见色起意,调戏花蕊夫人。这时赵匡胤在昏迷中渐渐恢复了些许意识,见到这幕,大怒。赵光义见哥哥醒了,自己被捉了个现行,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把赵匡胤弄死了。
不管以上是真是假,但一下几种结论是可以的出来的。
1.赵匡胤是瞬间死亡,没有任何疾病征兆。
2.赵匡胤死前没有指定皇位继承人,也没有遗言。
3.赵光义在赵匡胤驾崩后,第一个去的皇宫。
综合以上各种版本故事。神话版的太离谱,平常版的却更像是赵光义自己编撰的,太维护他本人了。官方为了维护皇帝面子问题,自然他的说法中也掺杂着虚假成分,但还是有些可信度的。让我们从这个版本出发,看看那晚到底发生了什么。
在官方版本里关键人物是王继恩这个太监。他为什么去找了赵光义,而不是赵德芳?
政治投机?为了自己以后的荣华富贵?脑袋一糊涂走错路了?
在我看来,这样做的可能性很小。
如果连带到以后的事就清楚了。
据《宋史》记载赵光义继位后,急忙改元。这种未逾年而改元,在宋代历史上绝无仅有。此外,没过几年,太祖子德芳死因不明,德昭被逼自杀,太宗弟廷美贬死房州。
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这些透露出来的种种蛛丝马迹足可以说明赵光义自己就很心虚。心虚就说明皇位来路不正。
从这些史料可以知道那个叫王继恩的太监决不是自作主张,明显是背后有人指示。
若连皇帝身边的太监都是赵光义的人,那还有什么比这更可怕的呢?
确实有,这其中还包括禁军头领田重进。
或许很多人不以为然,但你要知道禁军是干什么的?在皇帝睡觉时站岗的。
如果赵匡胤知道这些,肯定背后冒冷汗。自己弟弟的势力已经发展到如此恐怖的境界,是赵匡胤万万没想到的。
按照《续资治通鉴长编》里记载的话,皇位明显是赵匡义强加到弟弟头上的。
这也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