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走向现实的窗口(2/2)
师傅最喜欢说,“走,我带你们去仓库!”估计是被人看见有三位女大学生跟在身后,也比较拉风吧!
那天,师傅指着一堆像山一样的材料跟她们说,“你们眼前看到的材料,是学潮时购买的,当时被拦在铁路中间,运不进来,耽误了生产,后来订单被迫取消了,买的材料也用不上了。”
真是触目惊心!她们仨都没说话。牵一发而动全身,在这里就是这个意思。
最生动的教育不是语言,是事实。也不知师傅是有心还是无意。
那位师傅对她们既不热情也不冷漠,保持着一定距离,又无时不刻不在表明他的身份。
他说,做核算物资的财务人员,不能只想着账和实物对不对得上,还要熟悉实物的类别,不同实物的价值对时间的耐受力不一样,有的东西无论放多长时间,也不会贬值,有的可能每天价格都不一样。看不同物资的记账方法,不能只看结果,要知道原因。
那日,正逢植树节,单位组织植树,她们跟师傅一起,在遍布石块的山坡上挖洞栽植,看着瘦骨嶙峋的山。
“这上面种的树能存活吗?”林语问师傅。
“每年都要求来种,真都活了,那就不用种了!”师傅答道。
“种了后,有没有人再来维护呢?”林语再问,想着靠天收很难活太久。
“物竞天择,适着生存,这么荒的位置,谁会再来。”
师傅跟她们讲话,一点儿也不避讳,林语看着亲手种的树,也不知来年会不会还在,竟想到了花园山的弃婴,强者生存,哪里都一样。
实习快结束时,师傅特地安排了一辆车,亲自带她们去BJ的山顶洞遗址和房山石经游玩。
山顶洞人是我国华北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化石,属于晚期智人,已经能捕捞水生动物,他们将生产活动范围从陆地扩大至水域,标志著人类认识和利用自然界的能力的提高。
房山石经是我国从隋代至明末绵历千年不断雕制的石刻宝库,它是研究我国古代文化、艺术,特别是佛教历史和典籍的重要文物。
这两处景点距离集团比较近,可视性都不强,师傅在那儿,亲自当导游解说员,林语她们都有点小失望,一点都不好玩,好不容易申请的半天假,竟是另一种学习。
相比其他同学单位安排的娱乐景点,师傅跟她们灌输的是历史和文化,他希望能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到她们,去留无意,尽心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