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都市言情 重生83:我在东北打猎的悠闲人生

第371章 这是咋个事儿啊

  唐河端坐在马车上,倒也不着急,还斜着眼睛看了一眼周大勇。

  周大勇的老脸胀得通红,低着头也不吭声。

  倒是唐玉,有些坐立不安,脸上还有些不忍之色,忍不住杵了一下唐河。

  “弟,你赶紧去瞅瞅,别整出事儿了!”

  唐河顿时大怒:“出事儿能咋地啊,你真那么心善,干脆你跟我姐夫离了,让他给人家养孩子去得了!”

  周大勇低头没敢吭声,倒是大老姜吓了一跳,“啊哟啊哟,这是咋个事儿啊?”

  唐玉被唐河骂得眼泪都下来了,也不敢吭声了,两个小的看着舅舅突然发火,吓得要哭,然后被杜立秋一手一个都拎了起来,塞(sēi)到了唐玉的怀里。

  “唐儿,咱真得去瞅瞅,那娘们儿骚啊,万一再来几个男的,老嫂子要吃亏啊!”

  唐河一想也有道理,跳下马车就往村北边跑。

  杜立秋和武谷良赶紧跟上,就这阵容,在东北农村

  大老姜妈呀一声:“这是咋个事儿啊?”

  三条精壮的小伙子晃着膀子一跑,引来不少人注目。

  就这阵容,在东北农村,特别是大兴安岭这边的农村,基本可以横晃了。

  大兴安岭这边的职工,多是从龙江那边的林业系统转过来的,而农村是六十年代挨饿的时候才聚过来的。

  一个村儿里姓啥的都有。

  就算同一个姓,说话都是你东北口音,他山东口音,还有一个是河南的。

  像唐河这样,身边有俩可以出死力的兄弟在,那基本上就是三个家庭绑一块了,欺负别人差点事儿,可是谁也别想欺负咱。

  八十年代的时候,家家都生三个四个的,如果大兴安岭没有没落,再过二十年,三个家庭连中年带青年,那就是将近二十号精壮啊,基本上就有了横行霸道的底蕴。

  不过,没过二十年,没了,直接散到全国各地去了。

  唐河他们赶到村北头,寻着叫骂声就找到了陈秀琴家。

  李淑华和张秀春把一个三十来岁,瘦弱的女人按到了院里的雪壳子里头,一边叫骂着一边撕扯着。

  骂得脏撕得狠,大棉裤都给扯下来了。

  陈秀琴紧着牙关,环抱着胸口缩着身子,任由李淑华和张秀春撕扯,一声也不吭。

  四周也不少看热闹的老娘们儿,指指点点的,倒是没人上前。

  看到唐河过来,顿时热情地打着招呼。

  毕竟唐河一出手,全村儿都吃肉,他的名声在亮水河不是一般的好。

  唐河没功夫答理这些老娘们儿,再看撕打的战场,顿时没了那股子凶气,反倒有点手足无措了。

  陈秀琴好像经验很丰富的样子,因为这个时候,你越是反抗,越是叫骂,就越会激起对方的凶气,然后撕打个没完没了。

  反倒是这副逆来顺受的样子,让凶气十足的老娘们儿反倒是觉得撕打起来挺没意思的。

  这时,哇哇的哭声在门口处传来。

  三个孩子,最大的五六岁,最小的才两岁,挤在门口哭成一团。

  从孩子的年纪可以判断得出来,陈秀琴可能还不到三十岁,只是这年头农村人都比较显老。

  三个孩子身上的衣服补丁摞着补丁,但是都洗得很干净。

  再看这房子,也破得不成样子了,特别是黄泥和草糊的墙面,高低不平,明显是手艺不咋样。

  孩子一哭,李淑华和张秀琴也不好再当着孩子面撕打了,一边骂着一边往外走。

  陈秀琴也只是默默地,把裤子拽上,把衣服捡起来抿起了怀儿,然后赶紧跑去搂着孩子进了屋,从头到尾,一句话都没说。

  大老姜这会赶着马车过来了,也只看到了个尾巴,不由得拍着大腿说:“这是咋个事儿啊?”

  唐河看着破破烂烂的房子,听着屋子里仨孩子的哭声,不由得挠了挠头,还能是咋个事儿啊。

  让老妈他们去了姐姐家,他跟着大老姜回了家。

  半扇猪肉砍了一半,豆油荤油往屋里一搬,大老姜这位结拜大哥脸都胀得通红了。

  自己这个义弟,还真是把老哥哥放在心上啊。

  大老姜也不推辞,赶紧让老伴做饭做菜,他自己拎着土篮子、冰穿子就出了门,不到一个小时就回来了。

  土篮子里头装着五六斤杂鱼,还有不少蛤蟆,而且还都是个大肚儿圆都是红点的母蛤什蟆子,一个个都有拳头那么大。

  大老姜冻得直哆嗦,把土篮子一扔,让老伴多让油,把蛤蟆也焖了,然后直接上了炕头,从柜子里掏出舍不得喝的瓶装北大仓,拧开瓶盖灌了好几口,然后捂着被乎接着哆嗦(dēse)。

  捞点鱼倒没啥,河叉子里有的是。

  可是这大冬天的捞蛤蟆,这可就有点过于重情了啊。

  没人冬天捞蛤蟆,不是捞不着,而是一般人挨不了那个冻啊。

  蛤蟆冬眠都在勾塘子或是河叉子靠岸的地方窝个深洞,然后一大堆公的母儿的窝在里头冬眠。

  把冻砸开之后,你还捞不着,还得半个身子趴到沟塘子里头,探到蛤蟆窝里往外掏。

  看大老姜的衣服都没湿,这是光着膀子掏出来的。

  我草,现在正是大兴安岭最冷的时候,就算是白天,那也得零下三十多度,这个温度,光膀子探到水里头掏蛤蟆,这得是什么感情啊。

  而且看那些母抱子个个都是小孩儿拳头那么大,肥得几乎都蹦不动了,这都是活了三五年往上的蛤什蟆子。

  “老哥,这大冬天的,过了!冻坏了身子,老弟过意不去啊!”

  唐河心疼地说,甭管咋说,也五十多岁的人了。

  大老姜也缓了过来,豪爽地一笑:“老弟来家了,这都不叫个事儿!来来来,喝酒喝酒!”

  排骨炖酸菜,鸡蛋酱,萝卜大葱白菜芯的蘸酱菜端了上来。

  老嫂子也是实称人儿啊,炖酸菜用的排骨,居然都是精排,一点脊骨都没给放。

  肉也都是挑着三指厚的肥膘子切里头的。

  就这菜,在东北基本上能打全场了。

  而且在锅里,还有酱焖杂鱼,酱焖蛤什蟆呢。

  不过老嫂子先端了一般炒鸡蛋上来。

  大兴安岭这地方有讲究,请客得双数,蘸酱菜不算菜,而且鸡蛋不能最后上,有吃完就让人滚蛋的意思。

  把酒倒上,先啃块排骨,再整口蘸酱菜,然后把杯一碰,二两白酒一口干了,眉头胡子都快纠纠到一块了,然后再哈一口酒气,那叫一个得劲儿。

  大老姜一边给唐河他们倒着酒,一边问道:“老弟,这倒底咋个事儿啊?”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