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明:我的初恋是皇后

第291章 新的时代开启

  韩羽以如此强势且粗暴的方式将周延儒扳倒,可谓排除异己乎?

  是的,可以这样说。

  这与当年周延儒,温体仁联手扳倒钱谦益,是否有着相似之处?

  是的,有的。

  那此刻的韩羽,与当初的周延儒有什么分别?

  有,有分别,而且大分别。

  韩羽不惮以最险恶的目光去看待这个诡谲的世界,却以天真的想法去应对这个世界所发生的一切。

  事实证明,险恶的目光是必然的,天真的想法是没可笑的。

  于是韩羽决定不再“天真”,转而用更为粗暴和简单的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找到问题根源的本质,将其修正。

  而周延儒呢?

  混迹官场近二十年,老谋深算这四个字用在他身上可谓贴切。

  可他的谋算却仅限于他自己的利益,未曾思考过朝堂暴露出来的问题的本质,从而让那些发生在钱谦益身上的事,再度发生在他自己身上。

  换言之,韩羽要干的,乃是从头到尾的改变。

  而周延儒不过是治标不治本的简单清理,甚至只是为了谋取私利。

  无论从初衷而言,还是从过程手段而言,韩羽与周延儒都有着本质的区别。

  第四阶段的辩论其实正如崇祯所觉,根本没有必要。

  周延儒也知道自己败局已定,因为他不可能斗得过皇帝。

  于是他的挣扎显得毫无意义,且在韩羽眼中如此滑稽。

  不过韩羽还是给了他相当分量的尊重,因为韩羽要对付的不仅仅是周延儒一个人,而是整个东林党。

  今日,他通过对付周延儒,将这个在朝中只手遮天的内阁首辅扳倒,告诉所有东林党。

  朝廷,已经不再是某一个党派的朝廷。

  朝廷,应当是大明的朝廷,是大明百姓的朝廷。

  只有一切为大明,为百姓,为国家社稷安危的人,才能留在这个地方。

  而类似周延儒这种,贪腐成性,尔虞我诈,结党营私之人,下场如何,一眼可见。

  随着韩羽的话音落下,周延儒陷入了最后的沉默。

  他的最后一搏失败了,也宣告着东林党彻底的失败了。

  转过头,他看向崇祯,眼神中带着一丝悲戚,眼泪在眼眶中徘徊,却始终未曾落下,好一阵后才缓缓朝着崇祯行了个三跪九拜的大礼,而后转身走向殿外。

  阳光是刺眼的,晚春是陶醉的,殿内是冷漠的,殿外是温暖的。

  只是这一切都将在他的生命里画上句号,因为他的生命即将画上句号。

  最终,周延儒以科举舞弊,渎职欺君之罪被判处死刑。

  崇祯给了周延儒最后的体面,允许他的家人为其收尸。

  至此,韩羽与周延儒的斗争,落下了帷幕。

  这一场长达一年之久,经历大小事件无数,从朝廷内阁到地方县府,从普通百姓到崇祯皇帝,牵扯许多许多人,牵涉许多许多事的斗争,就这样安静且自然的落下了帷幕。

  一如当年温体仁与周延儒扳倒钱谦益时的状况一般。

  当事情发生的时候,满朝震动。

  当事件落幕的时候,满朝静谧。

  当年没有人替钱谦益说话,说话的都被崇祯拿下。

  如今也没有人再替周延儒求情,但凡求情便是同党。

  王永光和侯恂这两个东林党的核心人物看着周延儒走向生命的归宿,两人心中同时泛起了毛将焉附的悲悯。

  可面对皇帝的圣旨,他们也只能将这种悲悯死死的压在心底,不敢挪动,更不敢翻涌。

  偌大的奉天殿内,一时安静得可怕。

  大明朝的天,终究还是变了。

  ......

  下朝后,御书房内。

  处置了周延儒后,此次恩科舞弊案便算是彻底结束了。

  可舞弊案结束了,恩科却并未结束。

  “今次朝廷闹出如此笑话,只怕天下人心浮动,朕已决定明日下罪己诏,昭告天下。”

  崇祯聪明的地方就在于他会自省,而且手段非常。

  下罪己诏这种事,他显然已经轻车熟路。

  这样做的好处有两个。

  一是能够尽快收拢天下人心,让天下士子看到朝廷求贤若渴的态度。

  二是能够稳定朝堂内外因为此次科举舞弊,而对朝堂政治不看好的官员,让他们相信朝廷的处置,也相信皇帝的英明,从而继续脚踏实地的为朝廷办事。

  韩羽,袁崇焕,钱谦益三人闻声,皆是朝着崇祯行了跪拜大礼,以示对崇祯下罪己诏的尊重和敬佩。

  “恩科是否还要继续?”

  随后,崇祯看着韩羽问道。

  此次恩科闹出这么大案子,自然是不能算数的。

  上榜的两百多名进士自然示不能要的。

  如此一来,朝廷的人才如何得到补充?

  “继续。”

  韩羽点点头道:

  “无论天下士子对朝廷,对陛下是否还有信心,恩科都还要继续。”

  “因为只有这样,只有用结果说明一切,才能彰显出朝廷对天下士子的渴望。”

  说到底,此次恩科舞弊案,始终是周延儒与两百名上榜进士的罪恶,与天下数万名,数十万名,数百万的读书人无关。

  朝廷总不能因为这些人的罪恶,而断了全天下士子的仕途吧?

  “不过在这之前,陛下还有一件事要办。”

  韩羽补充道。

  闻声,崇祯立时秒懂,旋即点头道:

  “是啊,若不彻底铲除周延儒的势力,重新选定内阁,天下士子只怕也不会相信朝廷增设恩科的用心良苦。”

  其实崇祯心里明白,所谓铲除周延儒的势力,应该用另外一个词语来概括——清算。

  一如当年清算阉党。

  这种事他早就做过。

  只是此刻的他显然已经意识到当年大幅度大面积的清算所带来的恶果,所以此刻他才没有用这个词。

  这一次,他想有一些不一样。

  于是他看向袁崇焕和钱谦益,询问他们的看法。

  袁崇焕的看法很简单,因为这在之前他就已经与韩羽商量过。

  对于残余的周延儒势力,能用则用,不能用则以罢官为主要手段,尽可能避免流血。

  而钱谦益看到周延儒倒台,大仇得报,至于其他人,他根本不在乎,当即同意了袁崇焕的提议。

  闻声,崇祯十分欣慰的道:

  “你们能这样想,朕就放心了。”

  随后,他又看向韩羽道:

  “此事便交给你来办,一切与周延儒相关的人都要清查到底,若非十恶不赦,一律从轻发落。”

  “臣遵旨。”

  韩羽躬身一礼,爽快的答应了下来。

  见状,崇祯略显疲惫的站起身来,望着御书房外灿烂的阳光,眼神中透出一丝坚毅。

  大明朝的天始终还是由他说了算。

  当年的钱谦益不行,后来的周延儒也不行,此刻的韩羽,当然还是不行。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