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几天,李恪等人终于征完了兵,没有丝毫逗留就回去五原了。
李恪简单的和荀彧介绍了一下五原和雁门等郡的局势,让荀彧出乎意料。
他本以为这些边境尽是些寸草不生,荒无人烟之地,李恪一经介绍才知道,并不是啊!
雁门郡的人口甚至赶上了中原一个普通的郡人口,再加上鲜卑的俘虏和奴隶,那就更多了,当然这些不算。
“我的想法是,这第一年且先练兵,再完善治理内政,修生养息。毕竟这三郡的情况不是很好。”李恪在马上开始和荀彧商量起了近一年的计划。
云中郡,五原郡,雁门郡,甚至包括夹在云中郡和雁门郡里面的定襄郡都在李恪的掌握中了。
以前不敢说,现在有了新增的一万五千大军,还控制不住这么几个地方?
荀彧也想了想说:“将军杀了鲜卑单于,恐怕鲜卑人不能罢休,将军想要修生养息好像不现实。”
李恪笑道:“如果是别的族群,我可能还会担忧,但是鲜卑嘛。”
“檀石槐的儿子和连在他父亲手下将领里面并没有多少的威信,全靠他父亲的余威撑着。檀石槐的弟弟魁头,是个不安分的主,恐怕这两位并不能和平相处。”
历史上,檀石槐还活着的时候就给和连铺路,结果死后,魁头都敢出来争权,最后和连为了巩固地位,开始大肆侵略汉朝边陲,结果被部下所杀。而下一任的鲜卑单于,就是魁头。
荀彧不由得高看李恪一眼,言语不通还能做到知己知彼,果真不凡。
李恪继续道:“但是这份和平顶多维持一年,和连或者魁头,甚至是两人都要侵略边陲,时间还是很紧的。”
“偏偏粮草经由冀州到雁门需要经过晋阳,受到郭蕴的制约,就怕他在我们开战的时候使绊子,故意延唾粮草下发。”
荀彧皱紧了眉头,他知道这个郭蕴,是袁氏门生,也知道袁氏在朝廷上和李恪对付。但是没想到,这些人竟然会为了争权威胁国家安危!
虽然荀彧认为李恪可能有些夸大其词了,但是心里难免的恶心。
“我这里从古籍里面看到了一个名叫屯田制的办法,能够解决粮草的问题。但是实行下去,最开始一个周期可能收成不大。”
荀彧点了点头说:“下官也看过相关的,办法确实不错,但是恐怕拓荒的人手不足,以致屯田制的实行可能延后或者军队的训练可能会耽误。”
李恪笑了笑:“这点我有考虑,早在征兵的时候,就允许流民将家眷带过来,承诺补给粮食。到了现在这个时候,那些流民估计已经开始开荒了!”
荀彧眼前一亮:“将军好有先见之明!”
李恪笑着摆了摆手说:“事情我是想到了,但是具体如何治理,还是看文若的了。”
“遵命。”
队伍慢慢悠悠的走了三四天才到达五原。虽说李恪是雁门太守,但是他并不想回雁门。
雁门这里人生地不熟的,也就是土地和人口比另外两个郡强,不然李恪更不会回去的。
到了五原,李义已经等待迎接了。
“李叔,何必如此?”李恪苦笑着下马。
“他们都去练兵了,老夫没什么任务就过来了。”李义笑的满脸都是褶子。
李恪无奈,进入了城池。
“将诸将召回来吧,我有事安排。”李恪做到了大厅的正中央,命令侍卫。
没过多久,众将全都回来了。
李恪看着下面的将领,内心很是满足,这些个沙场宿将都在他的麾下,鲜卑人有什么可怕的呢?
“先来安排一下练兵的事宜。算上新征得戍边军和虎贲军,加上地方的守卫,三郡的兵马差不多两万三千多。”
“现在就由高顺和曹性负责步兵的训练。徐晃,张辽和成廉负责骑兵的训练,林七负责虎贲军。各部择精壮者为伍长佰长。每五人抽调一个最为强壮的出来,我另有安排。”
“至于粮草和地方上的事宜,裴文行和荀文若可以配合。”
“还有就是屯田制,尽快的实行下去,其他两个太守注意配合工作。”
李义和高顺点头允诺。
“差不多就这样,诸位还有什么疑问?”
曹性绷不住了,说:“为啥把我从骑兵那里调到步兵那里?”
骑兵是军中主力兼精锐,地位比步兵高了不知多少,而且自己训练了好几个月的兵马交付给别人,任谁都不乐意。
李恪虽然理解他,但是很不爽,这么多人呢,你还真的出来辩驳?
“因为你有经验啊,这些关键的军队交于别人我不放心。”李恪和声静气的安抚道。
曹性还是满脸不乐意,但是没有再说什么。
其实李恪也是考虑过得。曹性统帅骑兵的本事并不出众,甚至成廉也是如此。
但是成廉的武力值高了曹性好几个档次。可以说,曹性的武力值也就是个二流武将。而成廉则是稳稳地一流,毕竟在历史上,人家的武力值得到了曹操和吕布的认同的。
张辽和徐晃不一样,他们读过兵书,又骁勇善战,统帅骑兵能发挥出比曹性更大的威力。
其实还有最重要的一点。这两个人算是李恪自己提拔上来的,好控制,但是曹性不一样,这个人一点不给李恪留面子,而且如果安排不合理,还会违背李恪的命令。
人贵在自知,像曹性这样的下属,往往都是被领导第一个拿去开刀的。李恪受过他的保护,曹性对他有救命之恩。李恪只能尽量不给曹性犯错的机会,因为一旦犯错,军法可不留情。
李恪又具体的安排了一会详细的事务,随后就让众人解散了,单独留下了高顺和成廉。
李恪详细的了解了他们练兵的法子后,让他们也离开了。
自己则在回忆后世的练兵之法,现在的条件,似乎可以安排上了。
经过大学一个月军训的李恪,对新兵的训练还是有感悟的,在大脑里形成逻辑后,准备明天试一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