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初唐逍遥王爷

第85章 变故

初唐逍遥王爷 花垂死 4189 2024-11-15 07:26

  高昌果然不愧为繁华的西域要地,不过,由于大唐将攻占这里,也使得路上行人少了,但热闹的商业却并未受到太大的影响。或许在商人眼中,不管是高昌王统治,还是东土大唐,只要能安心做生意就可以了,这是古代大多数百姓的想法。

  高昌是和交河齐名的丝路名城。高昌古城,历史悠久,始建于公元前1世纪汉代,因其“地势高敞,人广昌盛”因而得名。公元460年(和平元年)车师国亡,柔然立阚氏伯周为王,称其国为高昌国,掀开了高昌王国的序幕。

  一路上,李泰用摩尼教的礼节与高昌子民打招呼,询问事宜等。在宗教信仰上,高昌先信最早从波斯传来的摩尼教,而后信佛教。

  叹了口气,与一名高昌百姓告别,李泰继续前进,回到商队。李漱被包裹在宽大的袍子中,正与黛丽雅谈笑,看到李泰回来,立即骑马来到李泰旁边,巧笑嫣然道,“四哥,怎么样?”

  微微摇了摇头,李泰无奈道,“看来,这高昌也不好打啊,高昌王是下定决心和大唐对抗到底了,唉”

  李漱一听,悄脸立即露出不屑,“高昌决心对抗到底就对抗到底好了,这有什么,再说,我大唐军队可不是一般的强大,会怕他们吗?”

  看着李漱那天真的样子,李泰不禁想起了高昌王。当初麴文泰以为唐离高昌有7000里之遥,沙碛阔约2000里,地无水草,气候异常,唐朝不会以大兵相加。岂知太宗诏令吏部尚书侯君集为交河道行军大总管,左屯卫大将军薛万均为副总管,率步骑数万及突厥、契苾之众征讨高昌。唐军在熟悉当地地形的契苾何力引领下抵达碛口时,麴文泰忧惧而死,后由其子智盛即位。

  对着李漱预言又止,随即挥了挥手,道了声,“继续赶路吧,大军开拔,速度太慢,已经被我们赶在了前头,希望我们到了波斯时他们已经攻下高昌”李泰很确切地记得,贞观十三年十二月初四,侯君集出兵,到十四年八月,唐军方攻下田地城(今新疆鄯善西南鲁克沁),俘男女7000余人。其后于高昌城下,麴智盛率军迎战,被击败后退保都城。奉命前来救援高昌的西突厥军畏惧唐军威势,也在可汗浮图城(今新疆吉木萨尔北破城子)投降。之后,麴智盛见大势已去,被迫于初八开门出城投降。侯君集继续分兵略地,共攻下3郡、5县、22城,得户8046,人口3.77万,马4300匹,占地东西800里,南北500里。

  李泰担心的是时间,就怕自己等人救回了李恪,在出逃的路线上会出问题。大唐攻下高昌足足用了八个月,远征可真是麻烦啊,唉。幸好将来是帮助富有的波斯,粮草等很多物资还能找他们要,要不然,鬼才愿意跑那么远去帮忙呢,虽说是去救李恪,只希望现在朝廷能快速地将粮草运往西域。

  因为商队是轻装上阵,理由差不多就是搬家去长安,而那位商人的面子还不是一般的大,各城和关卡都轻松过去了,当然,这冤枉钱是没少花,不过,李泰也不会让他吃亏。平时与那商人交流或交代事情,都是由黛丽雅去的,李泰也乐得轻松,只需要与李漱聊天,看看风景,欣赏下风俗即可。

  或许是因为即将开战,商队除了遇到关卡外,即便在高昌城内,那商人也很轻松地出了高昌城,李泰的人亦与原先潜入高昌的下属联系上,得知来自西方的消息后,李泰顿时哭笑不得。

  原来,当日李恪突发奇想地要去波斯南部查探情报,结果刚好碰上白衣大食以摧枯拉朽之势攻下南部的部分地区,结果,因为马的缘故,李恪被抓,他也索性表明身份做起客来。而李恪那酷似太宗的英果令得继任鸥麦尔的新任哈里发奥斯曼十分欣赏,于是在月前举行婚礼,将自己爱女嫁予那位大唐吴王,李恪也理所当然地成为了白衣大食的驸马。

  呆楞了一会,李泰晃了晃脑袋,对着那位情报人员奇怪道,“我没听错吧,就算要成亲、联姻,那也该对大唐有所表示吧?怎么能强买强卖呢?”

  几位侍卫亦苦笑,其中一位为难地回答,“因为怕路程太远,等消息传到大唐,等朝廷批准,再传回阿拉伯,那都几年过去了,姑娘家可不能等这么久的,所以,哈里发决定”

  李泰伸手阻止他继续说,猜测道,“所以,那伟大的哈里发,他就自做主张地要举行婚礼。然后,本王的三哥迫于其淫威之下,就嫁给了哈里发的女儿,成了白衣大食那群宗教狂热徒的尊贵亲王?”

  听到李泰那话,几位侍卫面面相觑,一位侍卫大胆地提醒李泰道,“殿下,这不是吴王嫁人,而是吴王取妻啊”

  李泰一听,翻个白眼,没好气地骂道,“他娘的,见过逼良为娼的,也见过强迫嫁女的,更有奸淫掳掠的,但没见过被人强迫取异国公主的大唐王爷,而且,我大唐还是最强大的帝国。”深吸口气,接着道,“在本王看来,这不是将大唐男人的脸都给丢尽了吗?这跟被强迫嫁人没差别了,我们的吴王殿下,我真是同情他啊,真不知道,上了床后,他是否会被那强悍的白衣大食公主强迫呢,唉”

  几位侍卫一听,不禁笑出声来,李泰也大笑起来,他实在是很想看看,万一李恪真被强迫了是什么表情。另外,当自己等人与你再次见面之时,真是不敢想象那场面了。

  李泰等人出了高昌之后,离开西域西部,进入西突厥范围之内。由于此时期还算太平,除了小股的盗贼,很有能碰上规模大的,不过,可能是因为走运吧,李泰等碰上了大队的盗贼,或者说,直接遇到了上万人的大军。

  今天,众人依旧一路向西,但在路途中,那些跟在李泰身边有经验的侍卫发现不对,仔细查探外加分析,很快发现,这条道路上,将会有数万大军经过。

  商队大哗,李泰却一反常理地要求商队照旧行走,仅将黛丽雅叫了过去。“目下白衣大食休整数月,再进行攻打波斯,按你传递的消息,你父王是否会派人来接我们?”

  黛丽雅仔细想了想,“我也不是很清楚,吴王的事是整个战况的转机,白衣大食在他大婚之后,提出停战半年,目的在于巩固已经占有的领土。并将其国内的军队调来,而且他们也请使者前往大唐,但却只能乘海船前往,不、我不明白他们在想什么,可能是怕大唐干涉吧”

  听黛丽雅的回答,李泰摇头,随即高深莫测一笑,“你说的有对有错,吴王此事,却是一个转机,这将会是白衣大食最愚蠢的决定,讨好大唐,笑话。我猜,上回他们聚集大量军队,一举攻下波斯南方重镇苏斯,这已经是极限了。停战半年,恐怕不止吧,若非是攻打埃及出了问题,他们怎么会在形式大好下放弃攻打波斯?若我猜的不错,原本应该在明年彻底被征服的埃及,可能出现了变故,使得东线攻势不得不暂缓,将兵力西调,支援西线去了”

  黛丽雅嘴巴张得老大,她原来是以为这一切都是因为李恪,没想到还有这些变故,能不惊讶吗?

  李泰丝毫不给她思考的时间,继续接着道,“吴王的事,确实是最大的转机与变故,但却仅限于东线,但本王会令这变为整个令白衣大食后悔的变故。知道吗?其实,早在白衣大食开始攻打波斯之时,本人的人便借以选马为由,与西边埃及,还有极西的欧洲,也就是西泰的拜占庭开始联系,但因路途遥远,一直为得消息回来。上回,在高昌,我就得到消息了,拜占庭很乐意与大唐一起参与对抗将来强大的白衣大食,很乐意帮助波斯帝国,不过,前提是,将来波斯帝国必须保护好丝绸之路,且,所有到欧洲的货物,必须又拜占庭帝国经手。而埃及嘛,只要能帮助他们度过此次危难,很乐意提供本王感兴趣的钻石,甚至是免费赠送大量哦”说到最后,李泰满脸奸笑,随即松了口气。自己派出的人,经过两年时间,终于传回来了好消息,只希望这消息快点传回长安,这可是天大的喜讯啊。

  黛丽雅惊得张大了嘴巴,好半天合不拢。最后道出了两个字,“卑鄙!”

  李泰耸耸肩,随意回了句,“谢谢夸奖,这人嘛,不无耻不足以胜天的啊!”但是,在心里,李泰有疯狂大笑的冲动,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意味着来自东土强盛的大唐,非洲那强大的埃及,地跨三大洲的拜占庭帝国,因为丝绸之路,首次历史性地站在了同盟地位,还要加上曾经辉煌一时的波斯大帝国。他们的对手则是,那个横扫中亚,西灭埃及,向北将拜占庭逼迫地龟缩回欧洲,以至其成为历史最小疆域的阿拉伯帝国。发起人无疑是唐朝,但得利最大的,也是唐朝。为何?很简单,大唐只需要在东线派出数万或十万骑兵向西,这是对白衣大食施压。北线,拜占庭南下,攻打白衣大食,助埃及躲避毁灭的命运,令其能在西线组织有效地反击。在东线,大唐只需要和波斯一起合力,将白衣大食赶出波斯高原即可。

  一来,保住了波斯,令其对大唐感激,可以将影响力植入波斯;二来,波斯的文明,古希腊典籍对他们没用,带回大唐,融合多方文明;三嘛,丝绸之路可由波斯保护,而历来路上丝绸之路必须经过拜占庭,让其多占些利益也没有什么不可,原来历史上,十字军东征,目的也在于抢夺丝绸之路,因为一直被阿拉伯阻断,所以不得不动用暴力,但却令整个欧洲得到了无可想象的利益。来自逃往波斯被阿拉伯夺取的古希腊典籍,东方华夏的火药等,促使了文艺复兴地开始;四,与非洲的埃及开始了贸易等,虽然早在贞观年间,非洲就有过来使大唐的国家,但能在钻石未发挥其价值前,为华夏后世保留大量财富,他李泰何乐而不为?而埃及也必会感激大唐,十分愿意进行贸易往来;五嘛,大唐仅是因吴王被扣押才出兵,并无其他意思,也不会与阿拉伯交恶,这么好的事,大唐为何不干?劳民伤财?他李泰并未怎么看到啊?在哪?

  “那么,这些来的,又是些什么人呢?”黛丽雅好奇问道。

  李泰边骑马,边举目西眺,顿了顿,嘴交扯了个冷笑,“西突厥”

  “西突厥!”黛丽雅惊呼,这西突厥,她是深知其厉害,在东边,西突厥一直是波斯争夺丝绸之路的老对手,两国既合作对付过其他国家,但也曾敌对过。

  李泰看了眼惊讶的黛丽雅,随意道,“现在的西突厥并不算什么,数百年后,他却能打到欧洲,当然,这是猜测。如今,波斯西线吃紧,东线无力抗击西突厥,连对西突厥战斗屡屡得手的宰相也调回了泰西封,原本以为能抵抗白衣大食,岂料啊,宫廷事变,连累他将波斯王牌——象兵给挥霍光了”

  黛丽雅一听,脸上闪过不自然,她就是在那场变故中不得已逃去大唐的,闭眼,做了个虔诚的动作,心中祈祷,希望自己等人,能够平安到达波斯,希望局势真如李泰讲得那般,希望自己国家能躲过国毁人灭的可能。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