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永昌对韩述苦说了,石头兄妹对现在的生活非常满意。
他们咋可能不满意呢?
刘兰英昨天给她们普及了小码头大队的种种福利待遇,特别是今年冬天就能搬到新居,是青砖瓦房盖成的四合院。
那是啥样子的院子啊?
刘婶子对他们兄妹说了,想看看四合院是啥样子,可以去工地搬砖,一来看看四合院是咋盖的。
二来也能挣个零花钱。
大妞和小涛一早在工地食堂吃过饭就开始搬砖了。
石头已经是大队的正式社员了,听从大队安排到地里干活了。
一大早,妞妞一群捣蛋部队就来喊二妞和小妞跑没影了。
韩永昌也说了大妞和小涛上学的事情。
这不马上就放暑假了,等过了暑假,让她俩到西码头学校继续读书。
两个小丫头就到育红班上学。
然后韩永昌说:“石头家姓李,他叫李石头,大妞叫李大妞,小涛叫李小涛,二妞叫李二妞,小妞叫李小妞。
只是吽牛家那个小闺女也叫小妞,是不是给李小妞改个名字?不然会叫混了。”
韩永昌建议道。
“没必要!”韩述苦拒绝了。
这名字在这年月的确土,一直到新世纪还显得土气。
小妞是这片地区非常普遍的女孩名字,一个村三五个叫小妞的都是最少的。
小码头大队人口太少了,才有两个叫小妞的,况且还是不同姓,一个姓韩,一个姓李,不会叫混了,大不了叫全称呗!
俺家还叫大妮、二妮呢,我说啥了吗?改名了吗?
后世有个唱放羊歌的还叫二妮呢!
不过大俗即大雅,这名字远比重生时那些梓萱、子怡好听。
两人正聊着,从外边来了一个人。
韩述苦看着面熟,一时想不起来是谁了。
韩永昌忙站起来说道:“李校长,你咋来俺这小地方了?”
韩述苦一听韩永昌喊来人“李校长”,脑子里闪现出原主的记忆片段,这是西码头学校的校长李公春啊!
忙迎上来,“李校长,这大热天的,快,进屋里凉快会儿!”
说完,对韩永昌说道:“永昌爷,我到瓜地摘个西瓜!”
“中,快去!”
“哎!哎!韩队长别忙活了,我有点小事,说完就走了!”
韩述苦直接出门往瓜地走去。
韩永昌边从抽屉里拿出一盒绿野烟,抽出一根递给李公春。
“李校长,既然是小事,那就不是个事,先吸根烟,一会儿小苦把西瓜拿来,吃几牙西瓜!”
韩永昌热情招呼着,李公春只能坐下来吸烟。
别看是一毛钱一盒的绿野烟,还不带嘴,那也不是谁都能吸得起的。
不但得花一毛钱,关键你得有烟票。
绿野烟是小码头大队的招待烟,就这一种,爱吸不吸。
韩述苦作为挂逼,又有金手指作弊器,就少了对高管权贵的敬畏之心,更别说基层官僚了。
所以,大队招待烟就这一种,茶叶也是韩述苦从红焖百货大楼里购买一包茉莉花茶。
不是烟叶多主贵,也不是没地方种植烟叶,主要还是工业不发达,工厂太少。
特别是现在的国策是先重后轻,就是先全力发展重工业,再发展轻工业。
这是学习老大哥的工业之路。
重工业建设花费时间长,代价大,见效益慢。
远没有发展轻工业见效益快,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马上就能提高群众的生活水平。
顶着国内外的重重压力,咬紧牙关,全国上下一盘棋,终于为夏国复兴打下了坚实基础。
韩述苦重生时,夏国的制造业已经是这个星球当之无愧的老大,比第二、三、四几个工业强国加起来都厉害!
当下,轻工业品还是极其欠缺的,许多群众日常生活所用的产品都是紧俏商品,都得凭票购买。
甚至有钱有票也买不到,无它,产品太少了呗!
两人相互吹捧了一会儿,韩述苦就抱着一个十多斤的大西瓜回来了。
从桶里舀盆里两瓢水,把西瓜洗了一下。
就切成一牙牙的,黑瓜子黄沙瓤,看着像黄翡翠一样漂亮。
“咦!”
“还是黄瓤的西瓜,恁大大爷还说今年黄瓤的西瓜不多呢,你小子一下子就找到一个!”
韩述苦笑了笑,说道:“这就是俺大大爷挑的,他说今年留种时多留一些黄瓤瓜!”
韩永昌拿起一牙西瓜递给李校长,劝他不要客气。
李公春五十多岁了,西码头大队人,早年读过私塾,曾游历过烤鸭、狗不理市那些大城市,是这一片少有的见过大世面的人。
后来跟着王大璋参加革命,在行山沟里打过鬼子,后又参加夺嫡战争。
红焖解放后,就回到老家创办了西码头学校。
李公春得到了三个大队所有群众的尊重,他要是提出个啥建议,很少有不给他面子的。
十多年来,西码头学校在各界支持下,已经发展成小学初中一体的八年一贯制学校。
这个学校得到了附近东西码头和小码头三个大队的财物支持,ZF收编后,三个大队共同拥有这所学校,学生都在此就读。
因为现在实行升级考试制度,小学还好点,大部分学生都能读到五年级。
升初中淘汰率就高了,能有三分之一甚至更多学生被淘汰下来。
西码头学校小学各年级基本上能保持三个班,到初中就剩下两个班甚至合并成一个大班了。
三个大队人口大概有三千余口,只不过这时代好多女孩子不上学。
因为上学还得交纳学杂费和课本费,还有铅笔作业本之类的日常开销,家里条件不好的就不让孩子上学读书了。
能供男孩不供女孩,这也是时代的陋习。
尽管夏国一再提倡男女平等,但重男轻女的观念一时也难以改变。
吃也吃了,喝也喝了,吸也吸了。
李公春开口说道:“韩支书,大队长,我今儿个来,是有个事情求你们解决,恁看成不成?”
韩永昌说道:“李校长有啥困难尽管说!”
“嚯!”
都说“钱是英雄胆”,这老小子现在也胆儿肥了,不是刚分开队,像惊弓之鸟似的害怕了。
“明天咱学校初三的孩子们要到大庙中学参加高中考试,得考两天,这中午饭能不能帮忙给解决一下?”
说完,李公春直接就看向了韩述苦。
他知道,这个娃娃队长亲妹子明天也参加高中考试呢!
韩永昌也看向了韩述苦,若是没有韩述苦在场,有些小事他就拍板决定了。
可有韩述苦在场,他总觉得自己考虑不周全,还得让这娃子给把把关。
韩述苦没有立即回答李校长的请求,而是问道:“李校长,咱明天参加高中考试的有多少学生?”
“三十八人!”李校长脱口而出。
“那全公社参加高中考试的有多少学生您知道吗?”
“上次去大庙中学开高中招生考务会议,听于校长讲,报考大庙中学的初三学生有五百多人吧!”
“全公社才五百多初三毕业生吗?”韩述苦有点惊讶,主要是比自己想象的少。
咋不得有六七百初三毕业生?毕竟大庙公社也是个大公社,有二十多大队呢!
李公春看着韩述苦,笑了笑,说道:“还有一百多学生报考县一中了!”
韩述苦问道:“那要是考不上县一中的学生,还能上大庙中学吗?”
“能呀!不过得加二十分才中!”
这与后世招生相似,第一志愿不报考我学校,想上我学校得加分作为惩罚!
韩述苦继续问道:“那咱学校有报考县一中的吗?”
“有,十个学生!本来恁大队的陈珂也应该报考县一中的,可惜她母亲不让,就报了大庙中学。
陈珂要是报考县一中,稳大稳的考上!”
韩永昌怀疑道:“陈珂,就老陈家那个闺女,这么厉害?”
“那是!比有些老师都厉害!”
“嚯!”韩永昌震惊了,“她爹整天游手好闲,东游西窜的,闺女这么中用啊?”
韩述苦“噗嗤”笑了,这老小子是不拿豆包当干粮呀!
要是叫陈兴邦听到支书这样评价他,估计得吓得三宿睡不着觉了。
不过,韩永昌评价陈兴邦也是事实,这老东西除了给扫盲班培训外,基本上就无所事事了。
搞经济研究吧,不是时候。
去上晌挣工分吧,出不了那个力,成天东跑西颠的。
老陈和老裴俩人快在村里混成二流子了。
韩述苦也是无奈,两个专业人才,在各自领域都算是专家级别的高手,窝在这沙土窝里混日子,浪费了!
韩述苦也很无奈,大队连个电都不通,让他们干嘛?
目前只能教教扫盲班学员认字了。
人家苏倩倩、老林、路惠清都有具体工作干,并且还是很受欢迎的人员。
就连陈安国也是忙得像陀螺,生活非常充实。
唯独这俩货色,手不能提,肩不能抗的,也不知道在山沟放羊,海边晒盐是咋度过的?
韩述苦知道,这俩货色是宝贝,都是有真才实学的高手,奈何目前的确是英雄无用武之地呀!
唉!造孽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