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璧玦
且说苏姮跪在甘露殿外自以为必死无疑,忽然几个宫女簇拥上来,把她带了下去然后不由分说地给她沐浴更衣。刚洗漱完毕,又有传话的说贤妃娘娘叫她过去问话。
苏姮来到贤妃跟前,贤妃上下端详了一遍,果然生的不错,又细细问了她的身世,方知她乃安国公之孙女。于是立刻吩咐将东殿收拾妥当给苏姮暂住,并且又让侍女将前些日自己新做的衣物送了过去。贤妃贴身侍女名唤秋云者,对贤妃的做法十分不解,疑惑道:“一个罪臣之女,靠着心机和手段得了圣恩,娘娘何须对她如此宽待。”贤妃摆摆手道:“你有所不知,要不是她命不好,现在皇后之位哪轮到涂家的那位。当年陛下做太子时,要娶的是她,可惜她已有了婚约。后来我与涂氏同时入了东宫,太子却迟迟不肯立正妃。要不是涂氏的父兄仗着平昌王之乱勤王有功,迫使陛下立了涂氏为后,论才德还指不定谁做皇后呢。如今陛下跟我要了苏姮,却又不急着让她侍寝,还让我收拾地方将她先安置下来,必是有别样的打算。”秋云道:“难不成还能废了现在的皇后立她为后?”贤妃冷笑一声,道:“如今涂家掌着兵权,废后倒不至于,不过以后这后宫可有好戏看了。”
不几日后,皇帝下昭,封苏姮为德妃,赐居青鸾宫。一个罪臣之女从最低等的宫女一跃成为四妃之首,地位仅次于皇后,朝野不免议论纷纷,尤其是国丈涂卫,反对尤为激烈,仁宗为了安抚涂卫,在册封德妃的同时,将年仅六岁的皇次子立为太子,总算将反对之声按压下去,然而谁又能料到两年后皇太子竟然因一场风寒夭折。
且说苏姮被封为德妃后,自然备受皇帝恩宠,庆元三年诞下皇四子,谁知皇子五岁时,竟然溺毙于御花园的鲤鱼池中,之后又先后诞下皇五子、皇六子,皆未活过两岁。如今又怀上龙子,仁宗自然是欣喜万分,下令由太医院院首张君使亲自为德妃症脉保胎。原本按照张太医所奏,德妃应是正月临盆,可如今尚有两个多月,德妃竟突然生产,虽然宫里稳婆早就安排妥当,可偏偏遇着难产,稳婆们试了很多办法都无济于事,况且无论德妃还是腹内皇子皆是万分金贵,稳婆们也不敢冒险,只得让青鸾宫的太监去奏请太医来助产。
领了皇后口谕,徐来跟着皇后身边的大太监厚禄来到太医院,谁知太医院年长的几个太医都随仁宗去了太庙,留守的都是未经事的,仅有张院首的徒弟石虎因为犯了头风未曾随驾。徐来心急之下,将石虎视为救命稻草,拉着他便往青鸾宫急奔。
石虎赶到青鸾宫时,德妃已经奄奄一息,便是华佗在世也无力回天。临终前,德妃恳求石虎一定要救她腹中孩子一命。石虎想起师父曾经提过剖腹取子,即难产而亡的妇人,在刚断气的那一刻,趁着气未绝,剖开产妇的肚子,取出腹中胎儿,这胎儿还有一丝生还的希望,稍迟片刻,一旦气绝,便是死胎了。石虎未及多想,不顾稳婆和宫女们阻拦,迅速将德妃肚子剖开,取出腹中皇子,却见皇子面色青紫,危在旦夕,石虎立刻给皇子施针,一番抢救,总算夺回一命。
仁宗回宫后,得知虽然皇子保住了,但德妃却没了,悲痛万分,立刻下令缉拿张君使以问失职之罪。太医石虎对德妃遗体大不敬,又念救皇子有功,将功补过,不再追究。
次日,京畿衙门却上报,张君使府第就在德妃产子当晚失火,张君使夫妇不见踪影。于是仁宗下令全国缉拿张君使。
却说小皇子虽被石虎施针救活,但是先天不足,身体依然十分虚弱,不时出现痉挛症状,众太医皆束手无策。石虎翻阅张院首留下的医案笔记发现里面夹了一封信是给自己的,信中附有一道脉象并药方,而所写之脉象竟与小皇子的脉象有八九分相似,石虎立刻照方抓药,熬治之后给小皇子服下,小皇子的痉挛之症果真得到缓解,之后石虎又对药方进行改良,制成丸药,以便小皇子病发时可立即服用。由于张君使在信中吩咐勿将信的内容泄露半分,石虎只说药方是自己想出来的。仁宗因此擢升石虎为新太医院院首。
为了纪念德妃,仁宗取自己与苏姮名字中的各一半,将小皇子命名“桓”。正当仁宗考虑由谁来抚养尹桓时,涂皇后前来奏请亲自抚养小皇子。仁宗问皇后道:“皇后收桓儿为养子,若日后诞下皇子,桓儿将如何?”皇后答道:“妾身自当视桓儿为己出,日后就算妾身有幸诞下皇子,桓儿仍是妾身的嫡亲儿子。”仁宗大声道:“好,朕就将桓儿交给皇后抚养,希望皇后能够好好教导他,将他培养成为明君。”
皇后领了尹桓回到紫宸宫,母亲涂夫人正在宫内等候,见皇后领着小皇子回来后,立刻迎了上去。皇后见母亲来了,谴退众人,问道:“父亲为何传话让我奏请抚养德妃的小孽种,还让我在皇帝面前承诺就算日后有了亲生儿子也不会动摇这个小孽种的地位?”涂夫人道:“你父亲就是不放心,特地让我亲自进宫嘱咐你。这些年皇帝有意削弱我涂家兵权,这些年你又一直无所出,如今德妃薨了,皇帝自然对这个皇子珍视有加,谁抚养了他,谁就能牵住皇帝的心。至于日后之事,你若无子,养了他便能稳坐太后之位;你若生了儿子,就算他登上皇位,你是太后,还怕不能把他拉下来。”皇后恍然大悟,拍手道:“我之前还不忿,果真还是父亲棋高一着,深谋远虑。”涂夫人又凑近皇后耳朵,如此这般吩咐一通后,方才告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