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娱,我吴孝祖演技大成

大华影院,放映厅。

吴孝祖,同叶韵怡,早早进场,打扮低调,遮挡严实面部,好似患了惊风病的霉佬。

旁边的人,买了票,嫌弃得侧着身子,把头扭开。

放映厅里,冷气开得足,叶韵怡拿出包里的小毯子,抖开,在身上,舒服。

吴孝祖撇她一眼,递过去加冰可乐。

啪嗒,灯光暗下去,电影开场。

噔~噔~噔~

嘉禾的红色方块片头,赫然出现。

吴孝祖亮相。

“哇?黄飞鸿啊!”

“收声。”

时下电影院放映厅,都要贴告示“禁止观影时打电话、大声喧哗。”

有用嘛,没用的。

所以,看电影时,能让观众鸦雀无声的,只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好片,好剧情,看得观众,忘乎所以,只剩呼吸。

另一种,是烂片,没演完,观众已经跑没了,自然也就无声。

小女警出场,俏丽引来一阵口哨欢呼。

吴孝祖偏头看去,叶韵怡摘了口罩,抱着爆米花,啃得津津有味。

此时出场的人物,一个大佬阿祖,另一个俏丽小女警。

两人故事堆叠,笑料,也不断引来观众笑声。

当小女警为了获取情报,剪短长裤,换了短裤出场时,立时引来一阵喧哗。

“哇~太好看了吧?!”、“青春靓丽啊”、“好腿啊!”

观众议论,反向不错。轻喜剧都市爱情,是弱情节嘛?其实吴孝祖的情节设计,反倒是非常紧凑,一个接一个,堆叠而出。

当故事来到那场“夜醉颠倒”。

小女警跨坐阿祖身上,两人忘情轻吻。

娇俏的女生,羞涩脱掉宽袖T恤。

吴孝祖,身宽体健,一身肌肉男色。

整个电影院,陷入沉寂,连呼吸声,也听不见了。

“很好。”

吴孝祖心里鼓掌,不枉费他牺牲这么大,半露上身,连六块腹肌都贡献出来养眼了。

此时,港岛电影,已经出了分级制度。他这部电影,自然是“大众级”,十三以下,都可以观看。

游乐场,两个人欢乐戏份,吴孝祖故意往甜蜜上拍,观众看得痴痴笑。

教母级别的甜甜恋爱呀。

然而小女警电话接响,冰激凌掉落地上。

暗示情节急转。

观众看得揪心。

不会吧,狗导演,不会发刀吧?

绑匪子丹兄出现,暗藏身份的一场戏,每个人,都有一个潜在身份。观众是知晓答案的嘛。只有阿祖,被蒙在鼓里。

当真相揭露。

阿祖又同匪徒扭打在一起,他把枪压在身下,喊着“阿怡,你快走!”

哇,立时有女生流泪了。

砰!

枪响。

观众顿时揪心。

吴孝祖在剪片时,做了修改,把抢匪枪里没子弹的片段隐去。

那在观众看来,枪里就是有子弹的。

死了?

不是阿祖吧?

镜头一转。

小女警举着.38警用左轮。

真相揭开。

同时画面闪回,到劫匪子丹兄空枪卡壳一幕。

“你是差人(警察)?”

阿祖望着.38左轮枪,惊讶,转而愤怒,直勾勾盯住小女警的脸,最后是失望。

当清洁工阿祖,拿起报纸,看到上面刊登的小女警。下班后走出大厦,她已经在等了,两人亲密背影,留给观众,Happy End(欢乐结局),电影结束。

“走吧?”

叶韵怡打扮严实。

两人没有引起注意,从放映厅出来。

电影院里,贴着《倩女幽魂3道道道》的海报。

聂小倩-王租贤,十方和尚-梁朝韦。

“他帅,还是我帅?”

吴孝祖指着十方和尚问。

“肯定你啦!”

叶韵怡敷衍。

《倩女幽魂3》拍摄前,书生宁采臣,也就是张国榮,已经是半退隐状态,不再签新片。

而《倩女幽魂3》,少了一个重要主演,剧情把控得粗糙,玩烂情色。十方和尚的人设过于愚蠢天真。

简直就是一场灾难。

一千万港币投资,最后收获票房一千五百万本土票房。因为当时港片的盈利方式,和后来的“三倍”规则不同,其实是有得赚了。

只是赚得太少,风险太大,至此《倩女幽魂》系列结束。

几天后,徐克工作室。

吴孝祖见到了那位嘉禾制片人。

叫什么名字来的?

吴孝祖想不起来了。

这位态度热情,如果说第一次见面,是九分热情,一分客套。

那现在就是滚开的老汤里,炖了十个小时的牛肉,烂透,轻轻一碰,就要黏在身上,一个眼神,立刻服务奉上。

“啊,祖哥,了不起啊。”

制片人皮特上来热情握手、夸赞。

“第一次拍片,就爆火啊,现在整个港岛都卷起了《新扎恋大佬》的热潮。”

皮特讲话夸张,得有个七八分。

“是嘛?那拍片量能往上加一加?”

吴孝祖也笑,三人入座。

“祖哥你别开我玩笑啦。我带着好消息来的,《新扎恋大佬》的票房,预估在八百万左右,抛去成本,你能分到四百万左右啦。哇,诚龙片酬都没你这么夸张!”

“你也讲了,分成嘛。当初让你给我拿片酬,你不愿意。”

“是我有眼无珠。不过,我是带着好消息来的。嘉禾这边,问你愿不愿意开拍第二部。投资可以加到三百万。”

“资金到位,随时可以,轻喜恋爱剧,好拍的嘛。“

“好得很啊,那就趁着热度,立刻开拍吧。”

“呐,我也有条件的,你先听听?”

“祖哥你讲,我洗耳恭听。”

“片酬我要,电影分成我也要。又当导演,又当主演,很辛苦的。”

“也不是不行,我请示一下。”

制片人挠头,电影分成,通常对象是诚龙这类比较特殊的演员,因为整部电影,就是靠人家功夫撑起来的。

吴孝祖,现在也有点这种性质了。如果只是主演,他肯定谈不来,但他又演又导,那就能谈了。

皮特出去打了个电话,十几分钟后,回来。

“老板拍板了,可以分成。但仅限于港岛本地票房。”

他竖起手指,比了个2。意思是两成。

“行,那就这样定了,签合同吧。”

于是又是一番忙碌,连剧本也没有的《新扎恋大佬2》,就拿到了三百万投资。

这种情况,在港岛简直太常见了。

港片火爆,多少港岛片商,拿着这种操作,到湾湾拉来投资商,一张嘴,就是一千万,两千万。一个噱头,几个电影演员的名字,人家就给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