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1985当渔富
回到院子,陈有鱼开锁,让郭秋鱼过来取走她的自行车。
郭秋鱼突然从钱包里掏出五块钱,递给了他。
“你明天还得带我一回!”她撇撇嘴,语气里带着点不满,“没想到我们之间的关系还能靠钱维持。”
家里有人看她不顺眼,切断了她的经济来源,她现在不得不开始精打细算了。
花钱来稳住这个人脉,值得!
陈有鱼奇怪地瞅了瞅她,别瞎说啊,清清白白的,他们之间什么时候有关系了?
先说好,自己这个58岁的“少年心”压根儿对她这种小女娃没兴趣,现在满脑子只想着搞钱。
“下次吧,下次一定,明天不行。”陈有鱼毫不客气地接过钱,塞进自己裤兜里,你说这钱白给白不要呢。
郭秋鱼见他那眼神,心里猛地一紧。
坏了,就这眼神,这人还真就瞅着她的小钱包呢!
看来得抓紧时间赚钱了!
正打算骑上自行车回家呢,临走前,郭秋鱼忽然转身问道:“你明天打算干嘛呢?钓鱼?挖海货?还是?”
她的眼里带着点期待,仿佛希望陈有鱼能说出点什么好玩的事儿。
虽然说直觉这事确实玄乎,就凭那骚气的钓鱼手法,就让她开了眼儿,她看人一向很准,跟着陈有鱼后边肯定有钱赚。
这会,陈有鱼脸上写着点为难,以及些许的不耐烦。
其实他心里早就有了打算:他爸妈今天去了农机站,取回修好的柴油机。
如果没问题,明天就要下海试机器,再顺便放网,他得跟着出去帮忙。
这木船平时也就只能坐三个人,哪能再带上她?
毕竟咱这可不是载城里人去看风景的观光船啊。
毕竟收了人家钱呢,陈有鱼无奈地说:“明天出海,我家小船塞不下你,要是抓到好鱼,你可全要买下来啊!”
听到陈有鱼要出海,到时候肯定能捞回不少海鱼,郭秋鱼面露兴奋,有些期待海里那些鱼长什么样,赶紧点头:“没问题!”
到时候她去镇里祸害一下她那老友饭店经理,再倒手一卖,那也是大赚的好吧。
突然,她灵机一动,想到了村里蛤蜊的收购价才3毛,完全可以加点价嘛!如果她以3毛2从渔民手里截胡一批,再拉到大饭店去卖,趁现在政府收购,市场上货源少,她这边卖个4毛也不算过分吧?
她那老朋友肯定不会让她流落街头的对吧?
打定主意,她立即向陈有鱼借了个大秤。
这让陈有鱼有点懵,但她只是嘿嘿一笑,然后急忙去沙滩那边“截胡”了。
瞧着这女娃子鬼鬼祟祟的动作,陈有鱼愣了一下,似乎明白了怎么回事,心里纳闷,这小富婆咋跑去当二道贩子了?
郭秋鱼到了海边,开始找人,她四处张罗着收蛤蜊,价格比村里高两毛,村民一听有赚,自然乐意。
考虑到饭店的消耗量有限,她收了二百斤,花了64块钱。
接着,她随手叫了个名叫“江小海”的小靓仔,给了他2块钱,让他充当苦力,拉着小板车直奔镇里。
这个叫江小海的小靓仔办事非常靠谱,就问了他家在哪,郭秋鱼决定以后这种苦力活全交雇他来干了。
毫无疑问的,高档饭店的经理朋友瞧见这么多这些玩意儿,两眼一黑,不情不愿地给了个4毛的特高价。
虽然经理脸上写满了无奈,但还是硬着头皮掏了80块钱,总算把这“小祖宗”打发走了。
郭秋鱼可是乐滋滋,这一趟净赚14张小票子呢。
她可真是个赚钱小能手!
想着明天要不再来几趟?
刚走出饭店没几步,她忽然灵光一闪,转身又冲回去,笑眯眯地缠上经理,非要他介绍几家高档饭店的人脉。
饭店经理满脸的苦逼。
……
傍晚,陈大富和李静推着木板车回来了,车上载着刚修好的柴油发动机,发动机外壳被刷上了一层新油,油光锃亮。
陈大富满脸的喜悦,一到家便把发动机搁在院子中央,笑呵呵地说:“嘿!这发动机花了两百修的,瞧着可真是不错,刷了层漆,崭崭新新,跟个新的一样!”
虽然表面上看起来还行,但里面还是有很严重的毛病。
不过有农机站的维修质保呢,但怎么说勉强还能用一阵子,出问题肯定去找他们麻烦。
陈大富一屁股坐在木凳上,舒了口气,整天折腾这破机器可把他累得够呛,立刻喊家里的俩个娃子,来试试发动机,点个火热一热机器。
陈有鱼正拿着曲柄的手摇杆准备上去摇呢,正好试试这老古董得不得劲呢,结果给他老大哥陈有亮抢了去,他得意洋洋地说:“我熟,我来弄!”
陈有亮气定神闲地摆弄了几下,还挺有架势,可鼓捣了半天,就是点不着。
可他发觉旁边的陈有鱼正抱着胳膊,似笑非笑地欣赏他的操作。他脸上开始泛起急躁,狠狠一咬牙,双手抓住曲柄的手摇杆,使劲一拽。
柴油机“突突”两声,跟着就熄火了,安静得只剩下几声回响。
“怎么回事?刚还好好的呢!”陈大富听见这不对劲的声音,心头一紧,赶紧起身走过来,眉头皱得更深了。
“让我来!”陈有鱼终于按捺不住,走上前接过手摇杆,冷静地有节奏地摇动起来。
刚开始发动机还是有点挣扎,几次都熄了火,但他不慌不忙,再试了几次,终于,柴油机发出低沉的“轰轰”声,机器开始顺畅运转,噪音震得整个院子都跟着微微颤动。
陈大富见状,忍不住笑了,“瞧瞧咱这鱼崽子还是有本事的!一下就点着了!”
这段时间,不知咋的,陈有鱼看起来越来越让陈大富顺眼,今早还挖了一大堆蛤蜊,一下就赚了27块2毛,真是给他长了脸。
陈大富心里头美滋滋地想着,这娃子小小年纪,倒是越来越能干了。
陈有亮脸色一沉,有些小小的不服气,偏偏他这小老弟,身上确实有那么丢丢的本事的,但不多,也就比他弱一点点罢了。
傍晚。
一个微微发福、脸色红润的中年人迈进了陈大富家的院子,手上拎着两包大白兔奶糖和两包红塔山香烟,脸上笑容满满,刚进门就热络地和陈大富、李静唠起了家常。
陈有鱼对这人可熟悉了,这是他大伯陈大海,这会儿他堂哥比较有出息,在镇上开了家小饭馆,这不看着生意不错,准备开第二家店了嘛。
提前得知他大哥又要开一家饭馆,陈大富羡慕得紧,打趣道:“哟,开了两家小饭馆啦,大老板,这回可得赚大钱喽!”
陈大海哈哈一笑,接着说道:“是啊,最近生意不错,我打算搬去镇上的饭馆住着,方便些。
对了,我正想让亮子先过去帮忙,洗洗盘子,熟悉熟悉环境,等上手了,再让家里的娃教他些真本事,好好学学厨艺,踏实干。”
陈大富和李静听到这话,心里又高兴又有点羡慕,毕竟能有这样的机会对他家的大娃子来说是一大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