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单太平洋

第十二章嘉定嘉定

从颊南路左转,拐进闲暇路后一直往前开不到200米就到了博物馆的门前。上次到博物馆还是小学三年级的事情了,博物馆还是20多年前的老样子,门口的狮子已经被磨的很光滑,样子也温和了很多,门是仿古的木门,漆成古铜色,上面有两个铜环。由于是清早,几乎没有什么行人,隔壁公园里传出一些练功的音乐,在这样静谧的地方,汽车发动机的声音就显得有点突兀和乖张,还没有等我停好车,门自嘎一声已经开启,张馆长的神情好象在说,我早知道你要来,已经在等你了。

跨进博物馆,没绕什么弯,从正门对着的大厅里有一个木制的楼梯,上去就是办公室了。

办公室里书橱的面积占了五分之四,里面都是乱七八糟的各种书,有大本的,也有线装的,摆放的十分凌乱。只有一张八十年代的办公桌占据了靠窗的一点位置,我的眼光忽然一下停留办公桌上摆放的一张相片上,那是虹。

虹总是这样偶然的出现在我的生活,这些年了,她的样子早已经模糊,我甚至没有向她要过照片,此刻忽然又回到眼前,小小的脸庞,温柔的眼神,身材总的来说有点瘦,还有就是关于和她在床上的记忆,然而,这一刻,我却无法再去想什么。

“是我的女儿,一个人去了非洲,有几年了,就寄回来了一张明信片。”

“非洲?”

“是啊,非洲,很遥远,我没有勇气去了,也不适合,我想她也不适合,但她总有她的想法。”

很长一段时间的沉默,我不知道他是否知道我和虹的关系,因为我们在一起的那段时间,虽然我常去她家,但我从来没见过她的父母,也不知道她是否提起过我。她竟然一个人去了非洲,是因为感情原因还是其他的问题?这些年了,我曾经努力的寻找过虹,在没有任何线索之后,我又曾努力的想要淡化虹在我心中的印象,但是,一切都已经打上了她的烙印。不管和哪一个女人上床,我总是要拿来和虹做比较,这个比较丰满、乳房比较大,那个皮肤好、是粉红色的,她们或许有很多优点或是缺点,但基准却总是虹,在她们身上的时候,我总会想到虹在我身下的眼神,第一次,当我进入的时候,她想推开,却又马上抱住我,眼睛直直看着我的眼神。现在想来,那是一种渴望?询问?等待?还是什么?也许我永远也不会知道了。

“崇尚,我知道你会来的,你是不是奇怪,你爷爷怎么会和我说你们家族的事情是吧”

张馆长打破了沉默,我还是不知道他是否知道我们的关系,但,总比这样站着尴尬要好。因此我点了点头,但是一时竟然说不出什么话来。

总之我的脑袋不停在旋转,但张馆长已经在那里开讲了,在他开讲的那一刻,我决定做一个听众。

“我父亲是抗战结束后来到这里的,我们原来住在遥远的北方,父亲和我们说,这里和我们极有渊源,要我们兄妹几个以后就住在这里,热爱这里,话说的有点官样,但我父亲就是这样对我们说的,他说这些话的语气我到现在还历历在目,无法忘记。这么些年来,我们兄妹都在这里安住,没有一个离开的。

嘉定是一个有历史的地方,嘉定,秦代属会稽郡娄县,隋唐时属苏州昆山县。至宋朝嘉定十年,遂以年号为地名。到了公元1645年(乙酉年五月),定国大将军多铎统领满清骑兵占领南京,南明小朝廷覆亡。后来就有了嘉定三屠,这其中一个主要的起因是“削发令”。也就是让汉人和满人一样剃头。

对于让汉人剃头从满制,清王朝本是相当谨慎的。南明投降,豫亲王多铎进入南京之后,曾有这样的公告:“剃头一事,本朝相沿成俗。今大兵所到,剃武不剃文,剃兵不剃民,尔等毋得不道法度,自行剃之。前有无耻官先剃求见,本国已经唾骂。特示。”(《明季南略》),然而,不久之后这项政策却发生了180度转变。这里面有两个原因:一是政局出人意料的进展迅速,江南半壁臣服,除了东南西南,满清基本已控制了整个中原,安抚之策已达到目的;二是汉人官员的推波助澜,一些业已归顺的官员们虽换了主子,倒也不甘寂寞,或自动剃发,以示忠心不二,或上书建议,以媚上谋取赏识。满清感觉名正言顺地入主中国的时机已成熟,疑虑之心消除,同年六月,多尔衮颁发了“留发不留头”的严厉剃头令,称:“遵依者为我国之民,迟疑者向逆命之寇,必责重罪”。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削发令”。

然而未曾想到的是,所谓“民风柔弱”的江南孱弱民众面对“削发令”的竟然也奋起抗争了,这内中的原因很多,但有一点,削发实在是动了汉人的根,在汉人传统里,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是不可以轻易损伤的,削发就是要反了祖宗,这如何使得。于是反抗的怒火在松山,昆山,苏州,嘉兴,绍兴,江阴等地熊熊燃起。这其中最惨烈的就是嘉定,史称“嘉定三屠”。

如同当时江南很多城镇一样,南京投降后,嘉定也曾“结彩于路,出城迎之,竞用黄纸书“大清顺民”四字揭于门,旋缄邑篆并册籍上于郡”。削发令一出,各地相继骚乱,地方官和民众纷纷揭竿而起,嘉定总兵官吴志葵响应,逐走清政府派来的县令,占据了城市。当时,李成栋正在追剿占据崇明的明军残余势力,闻讯从吴淞回兵镇压,嘉定第一屠开始了。清军进攻嘉定城的先锋李成栋,这个李成栋曾是南明弘光朝廷兵部尚书史可法的部下,史可法是大名鼎鼎的抗清英雄,但他的这个老部下却是一个汉奸,且残暴之极,由此也可看出明朝社会后期,鱼龙混杂,道德沦丧。而所谓三屠嘉定的主角,其实竟然也是汉人,他的部队是南明旧部。早在前一年(公元1644年)的四月,当清军固山额真准塔统兵南下,逼近徐州城之时,时任守城总兵官的李成栋竟望风而逃,不久就投降了。

七月初一,两军会战,因为吴志葵的那点正规军已经投奔崇明去了,为反抗异族的入侵,嘉定城内的市民一致推举侯峒曾,黄淳耀黄渊耀兄弟主持城防。侯峒曾,字豫瞻。原任南明弘光朝通政司左通政,南京沦陷后,避难于老家嘉定。黄淳耀,字蕴生。乃崇祯年间进士,与其弟黄渊耀均世居于嘉定城。在侯峒曾和黄氏兄弟的指挥下,城中民众不分男女老幼,纷纷投入了抗清行列。为鼓舞士气,侯峒曾下令在嘉定城楼上悬挂一面“嘉定恢剿义师”的大旗。同时在城楼上“集众公议”,决定“划地分守”嘉定城:由南明诸生张锡眉率众守南门,秀水县教师龚用圆佐之;南明国子监太学生朱长祚守北门,乡绅唐咨佐之;黄淳耀兄弟守西门;侯峒曾亲自守东门,诸生龚孙炫佐之。此外,由诸生马元调(时年七十岁)与唐昌全,夏云蛟等负责后勤供给。集议已定,各头领率众在城上日夜巡逻。“嘉人士争相执刃以从,人情颇觉鼓舞。”为阻止清军进犯,侯峒曾又下令将城外各桥毁坏,“东,北二门俱用大石垒断街路,西,南二门用圆木乱石横塞道途。”

天亮时分,清军击溃了城外各村镇的乡兵后,便将嘉定城四面包围。随即李成栋下令,集中火炮齐轰东,西二门。“清兵攻城甚急,多缚软梯至城下,城上砖石如雨。”守城民众虽“亡失甚众”,但仍顽强不屈。若有某段城墙被炮火轰塌,城内民众便及时用木料和充土布袋堵塞之。“守城者若有伤亡,乃立即补充。”或曰:中国有两个社会,上浮夸而下粗扑;上游戏而下献身。诚信斯言哉!黄昏时分,突然暴雨如注,狂风骤起。守城民众仍毫不畏惧,冒雨抵抗。是时,因“城中遂不能张灯,(李)成栋令兵丁潜伏城下之穴城,而守者弗觉也。”

翌日破晓时分,暴风骤雨仍然不止。时城上民众已连续守城三昼夜,遍体淋湿,加之饮食已绝,故人人身疲力竭。李成栋遂令士兵“置灯于地穴中,炮发震城。”火炮声“终日震撼,地裂天崩,炮硝铅屑落城中屋上,簌簌如雨,婴儿妇女,狼奔鼠窜。”在这腥风血雨之中,灾难终于降临。随着城墙一隅在炮声中轰然倒塌,清军乘机登城,蜂拥而入。清兵“悉从屋上奔驰,通行无阻。城内难民因街上砖石阻塞,不得逃生,皆纷纷投河死,水为之不流。”此刻,侯峒曾正在东门城楼上。城陷,“士卒皆曰:‘吾曾受公厚恩,尚可卫公出走。’峒曾曰:‘与城存亡,义也。’及下城拜家庙,赴水死之。其长子玄演,次子玄洁身处数十刀,亦死之。”城陷之时,黄淳耀黄渊耀兄弟急趋城内一僧舍。“淳耀问其从者曰:‘侯公若何?’曰:‘死矣!’曰:‘吾与侯公同事,义不独生。’乃书壁云:‘读书寡益,学道无成,进不得宜力王朝,退不得洁身远引,耿耿不没,此心而已。大明遗臣黄淳耀自裁于城西僧舍。’其弟渊耀曰:‘兄为王臣宜死,然弟亦不愿为北虏之民也。’淳耀缢于东,渊耀缢于西。”(黄宗曦《弘光实录钞》)又据史载;诸生张锡眉解带缢于南门城楼上,死前作绝命词,大书裤上云:“我生不辰,与城存亡,死亦为义!”教师龚用圆赴水死,二子从之。诸生马元调,唐昌全,夏云蛟,娄复闻,城破亦死之。又有黄某,与清军巷战中“手挥铁简,前后杀数百人,后中失而死。”

当屠城令下达之时,清兵“家至户到,小街僻巷,无不穷搜,乱草丛棘,必用长枪乱搅。”“市民之中,悬梁者,投井者,投河者,血面者,断肢者,被砍未死手足犹动者,骨肉狼籍。”若见年轻美色女子,遂“日昼街坊当众奸淫。”有不从者,“用长钉钉其两手于板,仍逼淫之。”

血腥屠杀之后,清兵便四出掠夺财物。史载:如遇市民,遂大呼献财宝,“恶取腰缠奉之,意满方释。”所献不多者,则砍三刀而去。是时,“刀声割然,遍于远近。乞命之声,嘈杂如市。”更有甚者,屠城罪魁李成栋,竟用三百只大船运走了他掠夺的金帛女子。

李成栋刚想安定,一位名叫朱瑛的反清义士率五十人进城,纠集民众,又一次占控制了嘉定。他们“乡兵复聚,遇剃发者辄乱杀,因沿路烧劫,烟焰四路,远近闻风,护发益坚。”,也就是说,他们看见剃了发的,就认为是汉奸,于是也就不管三七二一的杀了,这里面的人性和道义,说实话,和现在我们的想法是无法契合,但当时的时代主流已经是一片灰暗,到处是杀戮,对于人性和生命的重视已经轻于蝼蚁。

七月二十六日李成栋遣部将徐元吉镇压,因嘉定居民闻风逃亡,这一次的目标主要是城郊,“数十里内,草木尽毁。时城中无主,积尸成丘……民间炊烟断绝。”尤其是外冈、葛隆二镇,因为组织乡兵进行了抵抗,几乎被烧杀殆尽。此为嘉定第二屠。

八月二十六日,原南明总兵吴之番率余部,反攻嘉定城。城内清兵猝不及防,乃溃。城内民众纷纷奔至吴军前,“踊跃听命”。然而,吴军乃乌合之众。清兵反扑之时,“一时溃散。”史载:吴之番“连杀数人,不能定。呼天曰:‘吾死,分也。未战而溃,我目弗瞑矣!’挺枪欲赴东门死。”大兵拥入城内,第三次血洗嘉定城。

嘉定三屠,今日我们翻开历史,到处是血腥,但更多的是道德和人性的沦丧,南明末期,社会已经无法以纲常来衡量,既有张献忠的屠灭四川,也有清兵的扬州十日。既有以民族的名义抗争的义士,但义士一转身也胡乱杀人,更有投降后对族人屠杀的恶魔。此间世道,实在不能以平常论之。

但人类总有一些固定的价值观。如今有些投降的人,如施琅者,到现在还有人在争论他是好人还是坏人,这些争论都犯了一个同样的错误,评价一个人,不是一时的政治需要可以左右的,在那一个时代,在那一个环境,保持一个人的尊严,做一个有骨气的人永远值得后人尊敬,不管敌人还是自己人,都会为之赞叹,就像袁崇焕,清廷也加以褒奖,因为他弘扬的是人类本性中崇仰的气节和大义。而那些猥琐反覆小人,或许一时需要为人推崇,但终将受万世唾骂。

世事流转,到了清末,革命军要剪发,多少遗老遗少为了留鞭子而满街逃窜。我们这个国家的民族观点从来都不是明确或者以血统单纯的来区分,其中的曲折实在不是几句话能够说明。

到了1937年,淞沪抗战爆发,你曾祖父从市区直接到了这里,1937年7月11日日本驻华海军第3舰队司令官长谷川,乘旗舰抵上海。午后,在舰上举行特别警备会议,到会的有:海军武官本田辅、佐官冲野、田中,第3舰队参谋长岩村,陆战队司令大河内,陆军武官喜多等众多将校,名为讨论所谓保护日侨问题。实际上是要安排侵略的借口和部署。7月24日日本驻沪军队就一连几日开始在江湾作军事演习。演习开始后,驻沪日海军陆战队扬言一水兵失踪,突然在靠近闸北华界一带布岗,搜查行人。(失踪水兵名宫崎贞夫,因嫖妓畏罪逃亡,在靖江县投水自杀,后被中国百姓救起,在28日送到南京,由其亲书经过实情,经中国外交部送还日总领事馆验收。但是日本早已经想好了要进军上海,岂能因为一事不成而半途而废。在7月29日,日本参谋本部就提出了《中央统帅部对华作战计划》,提出以部分兵力“在青岛及上海附近作战”的战略方针。

8月8日,日本海军第3舰队司令官长谷川清,奉命作侵略上海的兵力部署。那时的财政部长孔祥熙对美记者访谈的时候表示:中国财力稳固,堪与日本一战。

到了8月9日就爆发了日军海军大山勇夫等在虹桥机场制造事件,长江上10艘日本军舰载运日陆战队2000余人到了上海。为了应付事变,8月11日政府续令苏浙边区司令张发奎率领第55师、57师、独立第20旅开赴浦东和上海近郊,并令主力向华东集中,阻止敌军登陆,确保淞沪,巩固南京。令京沪警备司令张治中率第87、88、36师及重炮兵两个团,向上海预定的围攻线推进,准备抗敌。第二天凌晨,军队抵达上海。第87师一部进至吴淞,主力进驻上海中心区;第88师进至北站与江湾间;张治中的司令部进驻南翔。8月12日外交部发表虹桥事件声明:“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

到了8月13日晨9时15分,日本的军舰就开始用重炮向闸北轰击。日海军陆战队一部,由天通庵及横浜路方面,越过淞沪路冲入宝山路,向驻西宝兴路附近的保安队射击。“八·一三”淞沪抗战由此开始。

8月14日蒋中正下令总攻击,并宣布封锁长江下游。 8月16日,国民政府下达国家总动员令,划全国为4个战区,建立战时体制。开始的战事处于胶着状态,到了9月,你曾祖父觉得情势不妙,他预计中日全面战争不可避免,日本向美国宣战也是迟早的事情,因此他没有选择到租界避难,而是来到了嘉定。用政府给的补贴买下了你们现在住地方上原来的一处民宅,通过朋友关系,让你的爷爷在国民小学里做了一个教员。

1937年11月5日,日军登陆金山卫,当蒋介石得知日军登陆金山卫的消息时,不禁大吃一惊。立即命令淞沪战场前敌指挥官陈诚作出应变处置,陈诚急令右翼军的东北军吴克仁第67军前往增援松江。

67军是原来东北军的老底,是东北军的精华,由陆军中将吴克仁指挥,吴克仁接到命令后,从豫北紧急调动,连夜赶来,在松江附近未及集结完毕,就遭遇日军正面攻击。吴克仁马上进行阵地部署,上海郊区都是平地,没有什么阵地工事,日军的武器装备又远远超过67军,吴克仁苦战3天3夜,将士死伤大半还是未能挡住敌人的进攻。11月8日夜,日军凭借强大火力从东、南、西三面突入松江城,守军死亡殆尽,吴克仁[1]率残兵据守西门,兀自死战不退,最后壮烈殉国,年仅43岁。第67军全军覆没,日军遂占松江。随即兵分两路,一部沿太湖东岸,经浙江、安徽直趋南京,主力则指向枫泾镇、嘉兴、平望。9日,切断沪杭铁路及公路。

吴克仁是国民党军队在抗战期间牺牲的最高军阶的将官。

与此同时,日第16师团在中岛今朝吾指挥下在江苏太仓境内的白茆口登陆成功,前锋直指京沪铁路和公路,形成合拢之势。苏州河北岸的日军6个师团于10月31日强渡苏州河后,这时亦迅速向两路登陆日军靠拢,淞沪地区中国70万大军顿陷危险境地,再不撤退将成瓮中之鳖,被日军一网打尽。此时的南京统帅部和淞沪战场各个高级指挥部已经方寸大乱,是撤是守,莫衷一是。蒋介石死抱着对“国联“不切实际的幻想,迟迟不肯下令后撤,他表示“只要我们在上海继续顶下去,相信’九国公约’国家会出面制裁日本“,此时此刻还在做梦。白崇禧告诉他,前方将士听到日军登陆消息后人心惶惶,有的部队已经出现混乱,大有控制不住之趋势,再不撤退70万人只有白白等死了。于是蒋介石不再坚持,在11月8日晚下令进行全面撤退,所有部队撤出上海战斗,分两路退向南京、苏州–嘉兴以西地区。由于命令仓促,指挥失控,大撤退结果演变成全面大溃退,各部队完全没有章法,陷入极度紊乱,日军以飞机在天上轰炸扫射,地面部队穷追不舍,势如破竹一一攻占上海各镇。本来中国军队计划撤到吴福线、锡澄线、乍嘉线和海嘉线一带依托原有坚固国防工事,作持久抵抗,但败军穿越工事径自溃逃,致使耗费数年苦心筑成、有“东方马其诺防线“之称的这些工事成为摆设,国民政府首都南京于是门户大开,日后的南京保卫战遂毫无意义。

自9日起,日军击退中国军队零散抵抗,连占虹桥机场、龙华、枫泾、青浦。11日,日军进至苏州河岸,南市及浦东我担任掩护任务的部队奉令撤出阵地。当日,SH市长俞鸿钧发表告市民书,沉痛宣告远东第一大都市–上海沦陷。11月13日,国民政府发表自上海撤退之声明:“各地战士,闻义赴难,朝命夕至,其在前线以血肉之躯,筑成壕堑,有死无退,阵地化为灰烬,军心仍坚如铁石,陷阵之勇,死事之烈,实足以昭示民族独立之精神,奠定中华复兴之基础。“至此,在历经3个月的血雨腥风之后,淞沪会战拉下帷幕。后来事实果真如你曾祖父所料,日本对美宣战,租界也沦陷。

南京最后陷入了异常惨烈的人间地狱,日本所谓东亚工业文明的最初启蒙之地,在南京露出了它尚未进化的本来面目,原来先进和落后本来就是无所谓真正的界限,发达如当时的德国,出现了各个学科的飞跃,科学有爱因斯坦,哲学有尼采和海德格尔,还有卡拉扬,可以说当时整个人类文明的精华大半出现在了德国,可是德国还是会进行大屠杀,整整600万,谁能相信?可这就是历史。因此,我虽然是在这个博物馆,可以说是对历史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历史的脉络谁又能清楚,现实总是远远超出人类的想象。

那时在嘉定,谁也不知道你们一家是什么人。你曾祖父以为躲在上海的郊区就可以求得生存,但是,事实远非如此,日本谍报机关早已经知道了你们的身份。到了1938年,你曾祖父以为从此可以远离是非的时候,日本人还是找了上来。来的是一个叫宫本的少佐,奉上面的命令要带你曾祖父一家回琉球,你曾祖父和这名少佐深谈了一夜,第二天你曾祖父让你爷爷去了你奶奶的父亲家,并且交待不准再回来,自己在房子里上吊自杀了,可能是你曾祖父和那名少佐谈好了条件,用自己的死来保护家人的安全,那名少佐走后,日本人就再也没有来过,后来你爷爷和你奶奶结了婚,一直到抗战结束才回到了你们现在那个地方。

抗战结束后,我的父亲也来到了嘉定,

我父亲原来是吴克仁的卫兵,知道吗?吴克仁是满人,历史是不是具有讽刺意味。我父亲是他从小的友好,也是族人,一直跟随他征战沙场,因此其实我也是满族,只是满族和汉族的确现在已经彻底混同了,三百年前的征服变成了自我的消失,这也许是皇太极想不到的。

三百年前,一个汉人为满人攻破嘉定,发生了嘉定三屠,当然不是说汉人自我残杀,扬州十日更为惨烈,只是说,历史本来就很乖戾,打开山海关的是吴三桂,汉人在内心骂了他几百年,可是帝国崩溃了,没有了障碍,最近却有人在纪念他,还拍了电视称吴大将军,描述她和陈圆圆的红尘柔情。

三百年后,一个满人为了中国而坚守嘉定,直到殉国。

只是吴将军死后的故事更充满了曲折,六十七军是原东北军的主力,是少帅张学良的主要军事力量,西安事变后,张学良被囚在南京,吴将军曾想营救少帅,因此得罪中央。在将军殉国后,副军长贺奎于事后为吴克仁及各级战死官佐请恤时,军政部竟根据所谓战区情报,诬蔑吴克仁为叛变投敌。六十七军番号亦被撤销,缩编为一零八师,拨归中央军王敬久部。

汉奸得到平反,变成大将军,烈士竟被冤枉,变成叛徒,历史有时是狂乱的,没有半点理性。

我父亲为了替吴将军洗冤,便在抗战后就定居嘉定一直四处奔走呼号,但鲜有成果。解放后,更是自保不周,到临终,我父亲一直为不能为吴将军雪冤而内疚。直到1981年田雨时先生于报刊撰文叙述当年的曲折,真相乃大白。82年,国民党为吴将军平反,为了褒奖吴克仁将军的英勇殉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于1987年2月,追认吴克仁将军为革命烈士,并向其子女颁发了烈士证书。这也是我今日在此的缘由了。

解放后,你爷爷后来也就一直做老师直到退休。你爷爷以为再也不会有别人知道你们的秘密了,新政府也没有来问过这个事情,那时全国事情一大堆,再也不会有人记得历届国民政府(包括清政府)都安置和支助的原琉球王室和官员后代了,你爷爷也觉得不一定要告诉你父亲,那时对于有海外关系是非常敏感的。到后来那几年,你父亲是一个很敏感和低调的人,很有艺术天赋,那时你爷爷作为旧知识分子,有人要你父亲揭发你爷爷,你父亲只得回来和你爷爷商量,在那样的情况下,你爷爷才和你父亲说起了你们的家世,告诉了你父亲,你们本是琉球的贵族。你父亲在知道自己家世后,反而更加痛苦,面对着别人要他揭发自己父亲的压力和对于自己身世的难以理解和把握,你父亲出走了,这一走,就再也没有回来,那时,你妹妹刚出生不到2个月。”

“事情到了这里似乎应该结束了,你爷爷也认为这个包袱不必要再留给你们下一代,其实大陆和琉球对你们家族来说,都是故乡,你们的先祖是明太祖迁往琉球的三十六姓之一,本来也就是中国人,在琉球繁衍了几百年,三十六姓的很多后代都成琉球的官员和显贵,和琉球贵族的通婚是常有的事情,你的高曾祖母也就是林世功的夫人就是琉球贵族的女儿。因此到了清末,三十六姓后代已经是完全融入琉球了,到了后来日本废番置县,琉球成了冲绳,你们又成了琉球的遗民,既然有中国血统,现在又在大陆,经过这么些风雨,就做一个普通的中国人也没什么对和错,你爷爷是这样想的,他再也不想将这些包袱留给你们。可是,往往想象和事实是两回事。在你父亲失踪的第二年,中日就发表了《中日联合声明》,接着就是中日建交,在七十年代末,中日友好一时沸腾。82年的时候,一个日本人敲开了你爷爷的门,是当年的宫本少佐,他将当年的内幕告诉了你爷爷,当年他是日本梅机关的特工,负责将你们一家带到日本作为叛徒处决,你曾祖父和他密谈了一个晚上,他们达成了一个协议,那就是你曾祖父自杀让宫本交差,宫本负责再找一个死者顶替你爷爷,然后向组织汇报已经完成任务,就这样救了你爷爷一条命,至于宫本为什么要这样做,宫本没有说,宫本找到你爷爷一个是谢罪,另外也希望你爷爷能回到琉球也就是冲绳去。但你爷爷再也经不起这样的风波,对于种种灾难的印象还深刻在记忆里,你爷爷很低调的处理了这件事情,匆匆的送走了宫本,对外只说宫本来谢罪,没有提起你们的身世。只是宫本每年还会寄信过来,后来听说宫本死了,但有一个什么历史研究会在继续寄信给你爷爷,你爷爷觉得因为有他们的存在,你迟早也会知道,因此交待我告诉你这些事情,他希望你不要有任何的负担。”

张馆长说完这些话的时候,外面已经逐渐喧嚣。

满人,汉人,嘉定三屠,扬州十日,南京大屠杀,中国人,琉球。

嘉定城从一夜的沉睡里醒来,轰隆的机器从远到近次第响起,车声喇叭到处汇成一个尘世的洪流,整个现实象一个风暴漩涡,将我连根拔起,将我卷入高空,无限的上升,意识在那一刻失去,沉默的呼喊消失于漩涡的深处,我从一个黑洞被抛入另一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