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1983海洋猎场
老丈人第二天喊了一个本家的建筑队长过来,提及所盖房子的要求时,谢海洋也是这么说的。
就是防潮和结实,在这个基础上,让建筑队长提供几份图纸给他参考。
在海边生活,尤其像他家这种紧贴着海岸线的,每年都要面对十几次,甚至几十次的台风侵袭。海风具有含盐量,时间久了墙体都会受到严重的腐蚀。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也只是一句好听的口号而已,真的在海边住上几天,就会发现很多弊端。潮湿的问题是重中之重。
每天看蓝天白云,还有湛蓝的大海确实很棒,但是海边的雨是比较多的,一年四季,随时都能够下雨。只要不是大晴天,空气都会带点潮湿,衣服很久都不会干。家里的金属制品,都会有一层薄薄的水雾,腐蚀的比较快,使用寿命明显比内地的低。夏天刮南风的时候,潮气尤其厉害。
建筑队长从事这个行业40余年,经验丰富,在十里八村都有点名气。谢海洋听取了他的建议,最终决定了一套方案。
在小院外墙后面的地方,利用山石修建出1米高的地基平台,上面盖成有着5个房间的平房大屋。四周的围墙要建的高高的,上面插满碎玻璃片。
“大爷,这两间坐东朝西,我是要做成灶屋的,南边的这间是洗澡方便的地方,你可给我建的好好的,装上城里面用的那种马桶。”谢海洋拨了一根香烟递了过去,手上不停比划着。
“这三间一字排开坐北朝南,你给我建成平房,以后家里有需要的话,还得麻烦你给我加盖一层。我大哥那套就建在西边一点,和我这套一样,只把做饭洗澡的房间改成坐西朝东,我和他共用一个院子。”
谢海峰在一边看着他们在地上写写画画的,听到他这样说赶紧拒绝,“不用,到时候你们这两间茅草屋给我住就行了,哪里需要那么麻烦,我等过两年手头宽裕了在盖。”
“钱的事你不用操心了,这茅草屋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的,住的不方便,你听我的就行。”
建筑队长琢磨着工时用料,皱着眉头说道,“小子,这工程量不小啊,光是开采山石,建筑队都要忙个把星期,你要是急着住的话我可没办法。”
谢海洋想了想说道,“大爷,你看这样行不行,你帮着找十来个有经验的,闲赋在家的村里人。开采山石的活交给他们,我也按照大工的待遇,给他们开工钱。”
“嗯,这个办法行,就这么定了。我去联系人手,你早点让各种材料进场吧,你丈人交代了。大爷一定把活干的漂漂亮亮的。”
“行,那我就不送你了。”谢海洋摸出裤兜的半包烟,塞进建筑队长的衬衣口袋里说道“干活的时候我不在家,你们有什么需要的就找村长,或者找我丈母娘都行。”
“好,你在家吧,不用送了…”
…
“当家的,这需要不少工人吧,光是给他们做饭就是一个麻烦事。”小梅担忧的说道。
开工以后大工1块8毛钱一天,小工1块2。还要供应一人一包香烟,一天2顿饭晚上要有酒。她怀着身子不方便帮忙,担心娘家那头的女眷忙不过来。
谢海峰有点过意不去,总觉得自己好像把弟弟拖累到了,“小洋,咱们什么时候下海挣钱去啊,少去一天就损失百来块钱,心疼死了。”
“嗐,这不是天气不好嘛,一会雨一会风的,村里也就铁皮船可以出海,我们这种木船直接就掀翻了。”
“就当今天休息了,下午去趟镇上我也买点东西。”
谢海洋心里想着事情,没头没尾的说了一句:“大哥,你认识县太爷吗,和他熟不熟…”没等说完,反应过来自己就笑了起来。
谢海峰白了弟弟一眼,只当他是打趣自己,“我这种小老百姓,哪里够得上他们,你问县太爷干嘛?”
“没事,我这愁水泥呢。想着咱们县就属他能耐大,一句话就能把我的难题解决了。”
水泥现在是紧俏物资,一般人没门路是买不了多少的,村长是答应帮忙,以村委的名义进行采购。但是现在又要修建石头平台,又要圈院子,他担心买不足量。
村里人对海边这块地方没什么概念,以后城里人都喜欢来海边旅游度假,这里最后被有钱的老板开发成了别墅区,现在多圈一点没坏处。
“那个,赵永成他爹,算不算有能耐的,他不是在公安局吗?”小梅突然出声提醒了一句。
谢海洋想了想,点头认可。“他应该有点关系,能说得上话。反正比我们老百姓有能耐,不过咱们不好找上门去。”
“对,上次他们来家里以后,一直也没再露过面,咱们不知道他们态度。”谢海峰赞同弟弟的说法,突然上门找人家帮忙,显得太难看了。
“算了,水泥不够就用泥巴糊点矮墙吧。”
中午饭随便糊弄了一下肚子,谢海洋骑着从老丈人家借来的脚踏车,栽着大哥去镇上。
前天夜里刚下完雨,土路被暴晒了一天,被风一刮全是灰尘,眯的眼睛都睁不开,死皮赖脸的换了位置,他躲大哥身后给他指路。
镇上不宽的街道两旁全是摆摊的小贩,或蹲或站的摊主安安静静的,没有扯着嗓子吆喝。
摆摊在这个年代不被认可,老百姓一边渴望着挣钱,又一边唾弃这种行为。小商小贩都顶着街坊邻居的数落,这是特殊年代独有的一种现象。
“前面尽头左拐!”谢海洋在后面出声提醒了一句,随着车把手转动,脚踏车稳稳的停在路边。
两间低矮破旧的临街建筑,墙皮早已脱落的差不多了,墙上凹凸不平。绿色的牌匾上写着“李家集邮电局”。
谢海峰看着这个建筑有点局促,不可置信的说道“这是你们镇上的邮点局?怎么看着这么破呢。”
“嘘,小点声,被里面的职工听到要挨骂的,进去,别愣着了。”
两人迈步走了进去,柜台里面坐着一个穿制服的女职员,听到动静抬起头扫了他们一眼。不耐烦的说道“寄信、取钱还是汇款啊?”
“同志你好,我寄一封信,再汇点钱。”谢海峰掏出裤兜里的钱和信件递了过去。
“收件人是同一个人吧,把这张汇款单填了。”女职员看了一眼信件的地址,接过钱数了数,取出一张汇款单并着笔放在柜台上说道“还需要买两张8分的邮票。”
谢海洋见她从柜台里面拿出了两张邮票,脑子里突然记起了某个东西,试探着说道“同志,只有这种猪邮票吗?还有没有其他生肖的,我想买一点。”
女职员眉头皱的深了点,不过看在两人是一起的份上,还是回答了一句,“生肖邮票还有狗、鸡、猴的,你要什么?”
谢海洋听到满意的答案心中狂喜,脚趾紧紧的扣着鞋子,表面上不动声色的说道“我属猴子,就想卖一点猴子邮票,你这里有多少,我都要了。”
谢海峰疑惑的看了他一眼,没有说话,又低着头填写汇款单。
女职员听了他这奇怪的要求,眉头皱的更深,嘴里嘟嘟囔囔的说着什么,打开抽屉不耐烦的翻找着。
谢海洋就当没看见她的态度,站在柜台外面,眼睛一眨不眨的盯着她的动作,紧张的手心直冒汗。
当一抹红色出现在眼前的时候,尾巴骨窜出一股凉气,让他打了个激灵,只觉着浑身一阵舒爽。
“还有一板带10张,你确定都要?”
谢海洋用最快的速度,把裤兜里的一叠钱掏出来。在女职员诧异的目光下,抽出一张放在柜台上说道“对,我都要了!麻烦你找一下零钱。”
女职员原本听到他要求的时候,就觉得这人有毛病,上杆子买三年前的邮票,现在更觉得他是了,找了钱放在柜台上,没好气的说道,“收你10块,找零2块8。”
接过谢海峰递过来的汇款单,检查了一下后盖上印戳,“自己把汇款单塞进信件里,贴上邮票投邮筒里就行了。”
谢海峰照着她说的,在柜台上的盒子里抹了点浆糊,把邮票沾牢,拿着信件投进邮筒。收了柜台上的钱,拉着陷入不明状态的弟弟,赶紧离开了邮电局,他替弟弟傻笑的样子感到丢人。
谢海洋只是一时走神,满脑子都是手里捏着的红色邮票。
红底邮票上印着一只坐着的黑色猴子,左边竖印着“中国人民邮政”和“庚申年”这几个字,左下角写着编号,右下角是面值8分的字样。
这是198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发行的第一张生肖邮票,俗称猴票。这款猴票在邮政行业可谓是传奇的风向标,在集邮市场中,猴票占据龙头老大的位置,是任何邮票都无法超越的传奇。
谢海洋在女职员拿出白色猪生肖邮票的时候,脑子突然想起了这个传奇猴票的存在,前世只是听说过这东西很值钱,但是从来没见过,要不是今天的这种特殊场景,自己肯定想不起来。
小心翼翼的把整板邮票曲卷起来,握在手里不敢用劲,对着旁边想要问询的大哥说道“我有预感,这邮票几十年后会非常值钱!”
谢海峰嫌弃的撇了他一眼说道“没睡醒啊,你怎么不把邮电局里所有邮票都买了?那些几十年后也值钱。你也不怕碎成渣咯。”
“不怕,以后它就是我谢家的传家宝了!”
“有毛病,走了走了,不是还要买东西吗,别在这发疯。”说着踢开脚踏车的支撑,向着刚才路过的国营商店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