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流1983,纯真年代

大席是宜河人的说法,其实就是席面。

看起来,这位奶奶家里应该是有红白喜事,所以想要找大厨做菜。

一般来说,都是一个团队,村里都有这样的团队。

宜河人做席面,其实也是固定的八道菜,或者是十道菜。

都会或多或少的带点肉,红白喜事要吃荤。

不过这样的事情,不是应该找固定的团队吗?

顾云阳迟疑了一下,还是肯定的回答道:“会是会,就是没做过。不过大锅菜我也会。”

但是也要看席面的规模了,如果要做个三四十桌的,他就算是能炒菜,也不可能做的过来。

这个席面,除了炒菜这个最重要的环节之外。

还有采购,切菜,备菜什么的。

最后还有传菜,就是把炒好的菜,分开放在盘子里,然后端到桌子上,给客人吃。

不能多,也不会少。

所以才需要一个团队才能做。

老人开心的说道:“那太好了,能请你来做席面吗?哦,我是隔壁村的,我家老头子过生日,想要做个席面,热闹一下。”

顾云阳觉得可以,但还是问道:“需要做多少个人的席面?我就一个人,最多也就是带两个帮手,太多人的话,我怕是做不来。”

老人笑呵呵的摆手:“不用担心,就是我一家子,你做个十几盘菜的就可以。嗯,我来给你准备食材,你到时候随意发挥,能做多少菜就做多少。我们就一家子吃个便饭,就是家里没有谁的厨艺好,我想着趁机热闹一下。你来做菜的话,我给你十块钱的喜钱。还有那些菜,你喜欢的,都可以带一份走。”

十块钱?

这可真不少。

不过想着要操持一大家子的菜,也不容易。

一般的大厨也就这个价了。

看得出,这位奶奶给的不少,家里应该是不缺钱的。

人家做一顿席面,那可是比这要累的多。

何况人家自己筹备食材,是真的给的不少。

狄婶子连忙在一旁说道:“还不快谢谢柒奶奶?她可是关照你,才愿意花大价钱请你做这一顿席面的。”

“七奶奶好。”顾云阳连忙问好,又奇怪的说道:“七奶奶?排行?”

那还真是和自家奶奶一个排行。

柒奶奶笑道:“不是,我姓柒,三点水,旁边一个七,下面一个木,姓这个柒。”

“对不起,柒奶奶,我不知道。您好,对了,那个生日宴是什么时候?我好空出时间来,提前到您家里去。对了,您家是住旁边的村里吗?毕竟,有些食材是需要提前处理好的。”

“嗯,就是旁边的常家村,你到时候过来就知道了。我们住村尾的那棵大榕树下。”

答应了之后,顾云阳有些兴奋。

这十块钱入账,他买鸡苗的钱,也大概就有了。

对了,还得买一些调料,就现在这些,还不够啊。

而且,家里要添置的东西还不少呢。

想着,他进门去把其他的菜都做好了。

外面,狄婶子帮忙将鱼都给称了,顾云阳抽空出来帮忙全部斩杀了,都清洗的干干净净的。

这一点,也是为什么这些婶子都愿意在他这买鱼的原因了。

杀鱼是很麻烦的一件事情,不是很熟练的人,杀鱼会把鱼鳞搞的满身都是。

还有鱼血什么的。

十一点多一点的时候,顾云阳全部弄好,跟狄婶子道别。

狄婶子道:“等之后,你有空的时候,再给我做别的。你这菜做的真好吃。还有什么一鱼三吃什么的。”

顾云阳哈哈大笑着点头答应下来,又告诉狄婶子,除了一鱼三吃,还有一鱼七吃,还有什么全鱼宴什么的。

当然了,全鱼宴肯定是不能做的。

没有那么多鱼,也没有这么多人吃。

顾云阳倒是会做,但没必要。

拿了钱,今天这六七十斤的鱼,给他换回来十三块钱。

要知道,这个时候,一个普通的民办老师,一个月也才十八块。

顾云阳是打了点折,没有太计较鱼的价格。

还换回来一副小肠。

他还是很喜欢吃各种下水的。

大肠也很好吃,只可惜,太难处理了。

这小肠也要处理干净才好吃,很麻烦。

中午是来不及了,先冰冻着,下午再说。

回到山上,奶奶还坐在躺椅上,看着风景呢。

三娃子他们还在这边玩,这个年纪的孩子,最是疯玩的时候。

不到饭点,家里大人喊,是不会回去的。

“你这是买了什么?”

看着顾云阳回来,手里还提着个编织袋,她有些奇怪。

顾云阳道:“我给山下狄婶子做了一鱼三吃,就是我中午要做的。她给了我一副小肠做报酬。”

下水比肉要便宜一些。

凌云秀也没有多说,不过想着昨天就拿了一块肉和一块猪肺。

今天又是一副小肠。

这不会是看上我家云阳了吧?

好在顾云阳也不是白拿,她家云阳不会白拿别人的东西。

“奶,你先坐着,我去做午饭。”

心里想着,哪天去买点大米才是。

宜河人不是很喜欢吃面食,至少不会天天吃。

宜河人更喜欢吃大米饭,甚至是一日三餐都吃大米饭。

就比如自家以前,早上也是煮大米饭的,当然也会一起煮了粥。

想吃粥的就吃粥,不想吃粥的,就吃大米饭。

不过中午还得吃饼子。

“要不然下午就在村里买点吧,应该还便宜。今天得了是十三块,可以先买个二十斤,够吃一段时间了。”

这都暑假了,夏季稻子也快了。

就是这个月收。

到时候,除了交公粮的,剩下的都留着自己吃。

前世他奋斗出来,住在城里,买到的都是陈米。

市面上,基本没有当年的新米。

除非自己到乡下老乡家里去买谷子,自己来碾米。

心里想着事情,不妨碍他把午饭都给做出来了。

正好顾冬带着顾夏回来,把挖到的蚯蚓都带回来了,还有好几根毛竹。

顾云阳还听到奶奶在门口问顾冬砍这么多的毛竹做什么。

顾云阳把饭菜都端出来,招呼着说道:“我午饭做的多,就在我这吃吧。下午我们再商量一下,把这个养蚯蚓的地方给弄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