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生命日记

2021年11月8日天气:无聊的晴天

气温突降……

冬天来了……

昨天晚上临睡前,我忽然想起我母亲,她固执的要为我买生命保险。我拼命反抗。她拼命说服我。不知道朋友们是否有这样的恐惧?即,一个你难以拒绝的长辈用一种我是为了你好的口吻拼命说服你去做某件事情,比如买保险,比如相亲等等等等。在我临睡前,我在脑子里顽强挣扎,反抗,怒气冲冲,甚至对着想象中的我母亲说出那句大概我一辈子不会在她面前说的大逆不道的话:“你这么急着让我买保险,是不是想让我早点去死。”当然,我知道她让我买保险是为了我好,但是,由于经济的关系,加上我有我自己的打算,所以并不想因为她的介入而打乱自己的步骤,因此,我非常不情愿按照她的步调行动。我已经将近三十岁了,我想,难道不应该有我自己的生活步调?难道我还要活在这个女人的掌心里面,做一只听话的小鸡仔?不,我不愿意,我讨厌按照别人的步调或者。是的,我认为,除了我自己之外的所有人,其他的生命,都是外人。我自己的生命为什么要掌控在别人手上?这不合理……

也许会有朋友觉得我十分矫情,十分做作,十万分不懂得感恩。如此说,我也不打算反驳什么,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想法。对于我个人而言,我母亲那样的做法只让我感到无比厌恶,压力巨大,烦恼忧郁。

我常常听到大人们对不肖子女说一句话:“长大了翅膀硬了就可以不听爸爸妈妈的话了。”对此,我的回答是,是的。翅膀硬了会飞了的鸟儿就不应该再跟着父母飞翔。而且,我一直困惑一点,如果他们的儿女翅膀永远不硬,长不大,飞不起来,他们又会作何感想?两相权衡之下是否会觉得还是翅膀硬了的儿女好些?另外,我还有一个迷惑,即,为什么中国人家长们都要求自己的孩子要听话?他们需要的如果是一个有出息的孩子那么这个小孩势必十分有自己的主见,必然就不会多么听话。一个对父母的话唯命是从的孩子究竟不会有多大出息吧?也许会成为大众口中的妈宝男妈宝女?这样的孩子是父母们所期待的吗?

小时后,曾经有个心理测验,问题是,如果你有机会做一次上帝,可以控制人们的命运,你要不要?我忘记了我的回答。但是我记得这对于当时还是小孩子的我而言是个十分有诱惑力的问题。到现在也是。是的,人这种动物,天生就是有控制欲的,不过是强弱或者是否具备控制别人的能力的问题。也就是说,不是不想,而是愿意不去想或者不能做到。我总觉得中国的家长们落入了一种恶婆婆式的循环,大概他们在小的时候便被要求做一个听话的乖孩子,所以当他们有了孩子,他们便也要求自己的孩子做个听话的乖孩子。他们小的时候没有能力反抗控制,长大了,有能力用自己家长的身份控制孩子。

中国人讲究“孝顺”,所谓孝顺,就是顺从。在我看来,这是封建的,无理的,奇怪的要求和价值观。或者也因此,许多中国式的家庭暴力被这两个字抹杀了。似乎不管你的原声家庭如何,最后只会得到一句,你的父母亲老了,你长大了,过去的就过去吧,好好孝敬他们,过好现在的生活,家和万事兴。在人们的社会观念中家庭是最重要的,所以不管发生怎样的事情都应该尽量忍耐,以达到和谐家庭的目标。我自然不认同这样的观念。凭什么呢?这对于原本和谐的家庭自然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但是对于原生家庭十分痛苦甚至完成强烈的心理阴影的孩子来说没有任何安慰作用,甚至会让他们产生自我怀疑或者对社会的憎恨。

我觉得不管是对于家庭还是社会,我们应该怀抱的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感恩”。我的意思是,当受到了他人给予的恩情我们要心怀感激并双倍回馈,不管那个他人是父母或者陌生人。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值得特别注意,父母生了你,并不是值得感恩的事情,因为这是他们自主的决定,也许对于他们还更加开心,而对于你,他们并没有考虑过,毕竟,你在他们的肚子里只是一块肉。所以,如果有些朋友囿于父母的生育之恩大于天我觉得倒也不必。

说完上面这个话题,百无聊赖的我忽然又想到一个课题,没错,对于大部分人而言这都是一个课题——自信。

如何培养自信?如何变成一个自信的人。

我想,这应该从如果鼓舞自己让自己相信自己开始吧。这听起来十分绕,但是,请多读几次,你会明白我的意思。

也许我们不应该总是想如何做一个自信的人,而应该先从自信地去完成一件事情开始,而不是口头上或者一直只在心里鼓励自己告诉自己要自信要自信。我刚刚看过一个关于建立自信心的视频,其中的学者提到,一个简单的行动可能比千百句的鼓励的话语更加有效。她讲到了一个实验。两个小组做同样一件高难度的事情,一个小组采取口头鼓励组员的方式,另一个小组采用的是和每个组员high five的方式,即击掌的方式,最后的结果是,击掌的那一组完成度更好,学员们的自信心更强。而当你在做一件没有把握的事情之前,或者也可以试试和镜子里的自己击个掌,建立自信心。

我尝试了一下,我盯着镜子里的自己,然后慢慢地慢慢地伸出手,静静地注视着,仿佛镜子里的自己也在朝自己伸出手,我们在镜中相遇,两只手贴在了一起。我翘起半边手掌,和镜子里的我轻轻地击了一掌。相信我,这是一种神奇的体验,你甚至可以在这个短暂的过程中感受到一种来自灵魂深处的震颤,即使你明知道镜子里的自己不过是你自己的反映然而却仿佛看见了内心深处那个看不见的却时时主导着你所有行动的那个潜意识中的自己。

这听着十分像巫术。也许吧,我一向觉得巫术便是一门奇特的心理学。都是研究人的心理的学问,不过用在了不同的地方,走在了不同的道路上。也许有些朋友看到这里会觉得我真是疯了,胡言乱语,我只能说,没错,大概这一整本日记都是我的胡言乱语,胡思乱想,我也并不是在运输认同,不过是将内心曾想过的事情通通不加选择的写在这里罢了。

但不管巫术也好,骗术也好,我觉得最值得可悲的一点莫过于巫师们或者骗子们或许是除了心理医生心理学家等专门研究或者学习心理的人之外最关注普通人心理的人群了吧。我曾看过一个新闻,大概许多朋友也应该看过,即某某短视频平台非常流行的一个骗术,即换头男明星说一些甜言蜜语专门欺骗心灵寂寞的农村家庭妇女。其中就有不少妇女沉浸其中不能自拔,笃信手机屏幕那头的那个年轻英俊的男人会爱上自己将自己从水深火热的家庭中人生中拯救出来。初看这个新闻的时候只觉得当事人的荒唐可笑,骗术低端到令人无语的地步,而了解到当事人的故事后却只感到无限荒凉。一个不被爱的农村妇女,一生都没有感受过爱情,在家中除了充当一个保姆一样洗洗刷刷做饭做事的人没有任何其他的重要性,自己又没有文化,不被儿女重视,不被丈夫疼惜,这样一个寂寞的女人又怎么能扛得住一个英俊多金的男人的求爱。或许,我总觉得,其实她知道那一切都是骗局,都是假的,但是为了逃出那个名为家庭的牢笼甘心情愿相信那是真的,装疯卖傻也要逃出去吧!

张红梅老师说得对,女人要读书。不管怎么样都要读书。不是为了多么伟大的成就,哪怕你读了书再回到原来的乡村当一个乡村教师都会和没有读书的人生截然不同。那是精神层面的不一样的面貌。另外,我认为孟母三迁是有道理的。环境对于人的改变是什么重要的。毕竟大部分的人都容易受到周围人的影响,周围环境的影响,那是一种社会意识的影响力,是一种由于周围人的目光所带来的人言可畏的影响力,不管怎样坚定的人,时间长了,水滴石穿,或许终有一天总会被部分同化成周遭人的样子。因此,在一个积极向上的环境中生活和一个在自怨自艾的环境中生活的两个人的精神面貌会截然不同。

今天写到这里,晚安。

哦,对了,忘了分享今日份的猫咪,博主晒出了新来小布偶猫咪和家中唯一小金猪金渐层勾肩搭背的照片。今天也是家里每一只布偶猫咪都喜欢的小金猪哦。

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