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梦皆所得
入是正厅,悠然而坐,行而有礼,饭食不言,仆人候立于旁,一餐而毕,拿巾而擦,交由一旁人。则其步步上前,收拾桌上残物,退却而下。未见其父与母,想是于厢房之处而食。
祁玉唤道声:“跟上。”
我闻声而去,听着他再道:“只余周青与闽商,其余便先做些他事,亦或休憩,但不可太久。”
“是,公子。”
我静静跟着其后,时不时瞧着面前人之背影,公子如玉,儒雅气质,一看便知是个翩翩佳公子,自是君子才。
许是我看着人久了些,亦或者是我不时之动作,竟是被他所发现,顿顿然步于止,使得我不慎撞了上去,一声惊呼,扰得祁玉疑惑生起,“小妹,是在想些什么?可否说与为兄听。”
我当下不知怎得,居然忍不住道出于口,“从后瞧着背影,一眼便知是个翩翩佳公子。”突然反应过来,自己怎么会说出如此的话来。明明她并未想着要说的呀,这是怎么回事?
祁玉似是惊到,愣而不言,后是以温为道,以笑为颜。
“以后可莫要瞧人太久,伤了自己。”
这句话是在暗示她什么吗?哎,你别想了,不过是句话而已,能有什么别的意思。
我笑道:“谨遵兄长教诲。”
祁玉道:“小妹,你还是如日升那般唤为兄的好。”
日升,她没记错的,应是早上;而她现今所处之时,可称之为是日中;但若是在下午,则是唤作日仄。
“哥哥?”
“嗯。”
祁玉是背对着我的,故而我瞧不见他面上之变化如何。不过关是听到这番话,她就知道祁玉很开心。
祁玉转身,忽而面容之上带着笑意,行步而走,我在其身后跟上。
行至一茶亭,落座之时,需得勿箕踞,勿摇髀,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前几点她记得此话意思是说,落座之后,两脚之间不可分得太开,于女子而言是为不雅;不可随意晃动双腿,两腿相交叠坐之时,应是将其悬空之脚尖而朝下;而后一句乃是长幼有序之原则,要随时牢记,不可逾矩,尤其是在其长辈面前,更应如此。
不过她好似还记得些别的,例如:
落座之后,应是安静些,莫要左右摇摆身子,使得予人不安之感;
双手可下相交于大腿之上,亦或者是轻搭在坐下后,双手可相交搁在大腿上;
若是位座是椅,则不可前俯后仰,亦是不可将其腿脚架于椅或茶几之上,这对其而讲,乃是极为无礼之事;
但若是端坐时间过于长久,会使其感之疲劳,这时便可交换腿部姿势;
总之,所坐姿势不但要有端庄稳重,还要做到轻松自如、落落大方,方可显得文静优美之处。
祁玉说道:“小妹,往来都是你来为为兄泡茶品香的。要不趁此机会,再让为兄喝上一道可好?”
“……”
我看着他,听着他再道:“怎么,小妹是不肯吗?”
“不是,只不过是多久未练,恐会稍显生疏。”
“无妨。”
此事,我没法拒绝,便也只好凭着记忆去做。
(以下是方法都是从网上搜来,博主是火舞柳)古时所泡之茶的方法虽说在现代诸多法子,但还有着另外几种:煮茶、煎茶、点茶、撮泡法。
一、煮茶。共计约是有三种:
其一,于唐宋时期所通行之方法,先是把茶叶碾碎成粉末,制成茶团,在饮用之时把茶捣碎,再是加入葱、姜、桔子皮、薄荷、枣和盐等调料一起煎煮;
其二,先把茶叶碾成粉末,罗细,再是用水冲其粉末调成糊状喝下,因而还被叫做是“吃茶”。
其三,宋元之后,改煮茶为泡茶,而且不加调料,便是尝到茶之清香。在明清之后,这种泡茶之法极为盛行,并且欢喜饮盖碗茶。
二、煎茶。
其一,在唐代至南宋末年流行团品茶经过灸、碾、罗等工序,成微粒的茶末,再是根据水所煮沸程度,在二沸之时投茶煮,继而分饮。
她记得,鱼目微有声,是为一沸;锅边缘如涌泉连珠,是为二沸;腾波鼓浪,是为三沸。若说具体过程,便是当锅内的水煮至出现如鱼眼般大的气泡,并含有微微沸水之声时,是为一沸。此时要根据水的多少来加入适量的盐进行调味,尝尝水的味道。
当水煮至锅的边缘出现如连珠般的水泡往上冒时,是为二沸,这时得需舀出一瓢开水来,用着竹夹在水中搅动,使其形成水涡,再是用以量茶小勺取其适量茶末投入水涡中心之处。待到水面波浪翻滚之时,是为三沸。需将原先舀出的那一瓢水倒回锅内,使其停止沸腾。
这时,锅内汤茶表面即生成厚厚沫饽,但需及时将茶沫之上所形成的一层黑水膜去掉,因着它会影响茶汤之味道。然后再将茶汤均匀地舀入三个亦或者是五个茶盏之中,而且每盏的茶沫要均匀些。
三、点茶法
其一,先是清理好地炉内部并撒好湿灰后,将三根圆形短炭作为底火置入炉底。在一切准备过后,便是将客人迎进茶室。
其二,在开始第一次添炭时,底火炭身周围刚好披上一层薄灰时为最佳。但若是底部火势过弱,则地炉本身皆是未能烘暖,只会显得主任太过冷淡,缺乏对客人体贴之心。若是反之,则底火火势过强,在第一次添炭之时,底火炭都快是要燃尽了。这不但会使其缺乏境界,亦是不利于恰到好处地调节水之温度。因此,底火所准备之工作比之添炭还要稍微难上几分。
四、撮泡法
其一,乃是火候。所泡茶之水是要以猛火急煮。煮水之时应是所选坚木炭,但要忌用木性未是尽完且尚有余烟的,“烟气入汤,汤必无用”。煮水之时,先是烧着红木炭,“既红之后,乃授水器,仍急扇之,愈速愈妙,毋令停手。停过之汤,宁弃再煮”。
其二,乃是选具。所泡茶之壶杯以瓷器或是紫砂为宜。所用的茶壶主张小,“小则香气氤氲,大则易于散漫。大约及半升,是为适可。独自斟酌,愈小愈佳”。
其三,乃是荡涤。泡茶所用汤铫壶杯要干净清洁。“每日晨起,必以沸汤荡涤,用极熟黄麻巾向内拭干,以竹编架,覆而皮之燥处,烹时随意取用。修事既毕,汤铫拭去余沥,仍覆原处。”放置茶具的桌案也必须干净而无异味,“案上漆气食气,皆能败茶”。
其四,乃是烹点。泡茶时,“先握茶手中,俟汤既入壶,随手投茶汤,以盖覆定。三呼吸时,次满倾需内重投壶内,用以动荡香韵,兼色不沉滞。更三呼吸顷,以定其浮薄。然后泻以供客。则乳嫩清滑馥郁鼻端投”。次序应是:先称量茶叶,待水烧滚后,即投茶于壶中,随手注水于壶,先注少量水以温润茶叶,然后再注满。第二次注水要“重投”即高冲,以加大水的冲击力。
其五,乃是饮。细嫩绿茶一般冲泡三次。“一壶之茶,只堪再巡。初巡鲜美,再则甘醇,三巡意欲尽矣。”第三巡茶如不喝,可以留着,饭后供嗽之用。
我看了看所摆之物,唯是只有那第一种可用。
我依着脑中所现之记忆而做,生怕其中有个什么紧张情绪,从而扰得所泡茶水之心难以在好,喝起来亦是不行。不过好在当祁玉拿起茶盏而品之时,我怀着捏一把汗,但我所听皆是我所喜所安。
祁玉道:“不错。比起之前倒是长进了不少。”
我如释重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