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神龙虎传

王回又顶着骄日,切盼夫君归来,久等不见人影,心里真是七上八下的,生怕张百忍在路途中出了什么事,或伤,或病,或……她简直不敢再往下想。

突然一天,好不容易有家仆来说主人回来了,王回百感交集,急忙跑出屋一暼:几乎不认识,只见张百忍衣服破烂,头发散披,没精打采的站于门外,王回一阵心酸,上前一把搂住张百忍,哭泣道:“你怎会变成这副模样?怎么迟迟不归?赶试如何?”

一连串的问题弄得张百忍也不知该如何回答,该先回答哪个是好?只得叹了口气,说道:“一言难尽啊!”

两人进得房内,张百忍梳洗打扮之后,各自述说一番离别之情,张百忍就将考场之事与在洛滨村所发生的一切均告诉了王回。

王回听了替张百忍呼不平,她生气的说道:“天下竟有这等事,夫君别急,想那周天子以德治天下,更有鲁侯姬旦和齐侯姜子牙等一班贤人辅助,夫君何不上告一书。”

“贤妻忍了吧,功名就是虚名,要它何用?”张百忍握住王回的手很温柔的说道:“我有贤妻你,足矣,再说天命不可违,天数早已定,何必强求?”

“忍,你就知道忍,那倒好,傻里傻气的,明知河伯不是好人,还要救他,弄得别人说你俩是一伙的,还把你打伤成这个样子。”王回说着又心痛的落下泪来。

张百忍忙安慰了几句后,又听王回问道:“夫君不求功名,难道只想做个生意人吗?”

“贤妻,事到如今,我只得实告,我本无心赶试,但又不想扫你兴,所以才去的,可不曾想……”

“不曾想被赶了出来,是不是?”

“是,但也不是,我说过,天数已定,实不相瞒,再过几日,等月圆之时,太白金星就会接我俩上天庭,我将成为天界之主……玉皇大帝!”

王回可吓坏了,她摇着张百忍的身子,问候道:“夫君你那里不舒服?怎么尽说糊话,什么金星?什么天界?你又做什么天界之主?”

张百忍知她不时还不会明白,索性闭口不语。

王回还真以为自己的夫君在外受了刺激,慌得她四处寻医,张百忍被弄得哭笑不得,统统将大夫赶了出去。

这天晚上,张百忍与王回在后院赏月谈心。天空中星光闪闪,月亮也特别的圆。轻轻的微风吹来,使人心旷神怡。

王回望着天空,惊喜的对张百忍说道:“夫君你看,那颗星好大,好亮。”

张百忍顺着她手指的方向仰头而望,自语道:“是啊,我俩也该上天庭了!”

王回听张百忍又说起天庭之事,心中大悔,她不住的埋怨自己:都怪我,说什么不好,偏偏说星星,这下可好,夫君的病又复犯了。

张百忍偷眼看王回,见她眼含焦急,脸挂愁云,心知她又在为自己担心了,真弄得张百忍似笑非笑,似哭非哭。

“我看还是回房歇着吧。”王回爱夫心切。

话音刚落,天上那颗最大最亮的星星一闪一闪的从天上缓缓落了下来,掉在地上,现出人形,是一个白发白胡子的老人。张百忍喜道:“金星是你!”

王回更是惊讶不已,她望望金星,又瞧睢张百忍,猛摇了一下头,想使自己清醒过来。

太白金星跪倒在地,礼道:“老臣金星,见过玉帝,见过娘娘!”

小俩口被金星的举止弄得措手无策,呆愣了良久,张百忍才问道:“齐侯诸人呢?”

金星答道:“齐侯等人已在天庭恭候,请玉帝、娘娘随老臣上天庭。”

金星拈了个口诀,运起法来,张百忍与王回缓缓得飞上了天空。太白金星在前开路,张百忍拉着王回的手问道:“贤妻,我可曾骗你?”

王回不语,她只当自己在梦中。

不一会儿,穿云过雾来到了南天门,张百忍因上次是上当受骗而来,在当时的情况下也无心观恋天宫的景色,这次重到天庭,心情却与初次而来的王回一样,很难平静下来,又仿佛在幻想中,天宫中,金光万道吐红霓,瑞气千条喷紫雾!

金星引路,来到了南天门前,被两天兵挡住去路,不得通过,金星怒道:“你俩速让开道来!”

两天兵依然挥剑相阻,道:“此乃天庭重地,旁人休得胡闯!”

金星手指张百忍,对那两天兵介绍道:“眼前之人乃我天庭新主,尔等还不恭迎!”

两天兵打量张百忍一番,傲慢的说道:“国有国法,天有天规,据我等所知,他不过人间凡夫,连应试的资格都没有,哪有什么本领做得天庭之主?”

要做玉帝可非易事,莫说众神不会服,就连两个小小的天兵也敢相阻不应张百忍尴尬到了极点,真想寻个地缝钻进去,更对上天庭来后悔莫及。他极难为情的望着金星,希望他能帮自己处理好这窘困的处境。

金星好似无事不暏,那两天兵更是得寸进尺,讽刺道:“你真是天真无耻,既然妄想做天主,真是自不量力,可笑极了!”

张百忍进退不得,心中一片空白,傻呆在原地。

那两天兵更加得意,嘲弄道:“莫说诸神不会服你,就这南天门,你也休想过去!”天兵说着互望了一眼,其中一个又说道:“除非你从我胯下爬过去,或者杀了我,否则休想过去。”他张开双腿,待张百忍定夺。

真是欺人太过,要是换了鬼谷三徒的话,花虎立马得将那两天兵打死,黄凤也会痛痛快快的教训他俩一番,就算换成仁义的白龙也会小于处罚

张百忍虽气攻于心,片刻,他又镇定下来,俯下身,正欲跪地而过。那天兵忙神手将他扶起,谦意道:“请玉帝恕罪,在下也是无奈之举。”

张百忍愣住,不知此为何意?杀那间,那两天兵已摇身一变,站在张百忍面前的正是白龙与黄凤。

张百忍的忍屈不发,使一直沉默一旁的金星喜道:“恭喜玉帝,终于忍满百事了,现已功德圆满,请!”金星开路,张百忍、王回随在后,白龙、黄凤在后护卫过了南天门。

原来,张百忍已忍了九十九件事,按天规还得忍上一事,所以白龙与黄凤变成天兵相阻而讽,激他发怒,但张百忍还是以忍为本,通过了此节!

过了南天门,一路直行,来到了聚仙门下,见着姜子牙,花虎,李氏父子。张百忍正想通过聚仙门,却被众神诸仙拦住了去路。

张百忍不明就理,再看他们个个怒目圆睁,心中不免有些紧张,那王回还以为自己仍在梦中,早已六神无主,只得傻傻的跟在张百忍身后。

这时,金星与姜子牙走上前,对众神与张百忍说道:“当日,女娲娘娘曾有言,凡是能用鸿羽宝扇将灵霄殿的大门打开者,才是名符其实的天庭之主玉皇大帝!”

聪明绝顶的张百忍终于明白了众神为要拦住自己的去路不让其入灵霄殿。他取出鸿羽宝扇握碑中,却久久不扇,只是侧头看了看姜子牙等人,姜子牙冲他点了点头,李氏父子,鬼谷三徒,金星也点头给他鼓励,张百忍好似吃了定心丸一般,举起鸿羽宝扇只轻轻一挥,灵霄殿的大门就徐徐的打开了,众神不得不闪出一条道来。

走进灵霄殿,那富丽而堂皇的宫殿使他愕然,一时之间,张百忍几乎不敢相信,这里将属于自己。

王回更加不敢相信这忽发的一切,这是真的吗?她不住的问自己。对了,她想起了一个原始而简单又特别有效的方法,她用自己的左手使劲捏了捏右手手背上的肉,“哎哟!”她痛得差点儿叫出声来,是真的!这一切是真的,她感到愕然间在惊喜的背后又有一点点恐惧和不安,甚至显得慌张失措。

众神诸星官站立于灵霄宝殿内两旁,却无一人参拜他们的新主子,此时此景,张百忍又觉得万分尴尬。还是姜子牙打破了僵局,因为他知道,这些天神们怎会屈服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青年后生呢?诸神们个个都傲仰着头,不知在想着什么?姜子牙发话了:“诸位,你们在想什么呢?难道你们忘了女娲娘娘之言,难道你们甘心听命于十神吗?甘愿十神将天宫弄得乱七八糟吗?”

众神还是不言不语。

姜子牙继续说道:“你们早日里自吹文武双全,能辨是非,我真有点不相信,甚至还怀疑你们这些武夫们识不识字,你们看看,仔细的看看你们脚下到底写的是什么字?如果识得的话,请告诉我!”

众神不知是计,都低头仔细一看,齐声念道:“玉皇张大帝,参见玉皇张大帝!”念罢,顿觉上了姜子牙的当,可天有天规,众神们齐声念了‘玉皇张大帝,参见玉皇张大帝’几字,就表示已经承认了张百忍是天宫之主。其实那几个字是姜子牙与金星事先写好的。

诸神的呼声惊动了太阳宫,天阳十神做梦也没想到众神仙会甘心做张百忍的臣子。可事实摆在眼前,又不得不信,也只得齐到灵霄宝殿看个究竟。

天阳十神的忽然闯入,对众神来说倒是熟视无睹,司空见惯了的。再说还可以瞧瞧这位新主子有什么本领打发他们,反而,张百忍倒是吃惊不小,不知是身份地位提高了呢?还是一时惊慌或者别的什么原因,张百忍看着穷凶极恶的十神,担心的冲着姜子喊道:“齐侯,救救……”‘我’字尚未出口,发觉有些失态,忙把‘我’字吞了回去。

天阳十神与众神仙都听见张百忍喊姜子牙为舅舅(救救)。大阳神更是抓住了什么把柄似的,趁机挑拨道:“难怪你姜子牙封神不封主,原来是把玉皇大帝之职留给了亲生侄儿。”

“天阳十神,休得放肆!还不快快参拜玉帝!”金星怒道。

“哼,舅舅,侄儿,原来如此!”天阳十神还真以为张百忍是姜子牙之侄。再说张百忍的母亲也巧姓姜。后来传入民间,人们也误把张百忍视为姜子牙之侄,甚至越传越广,越传越远。直到现在还有此说法。

“难道你们天阳十神还不服吗?”姜子牙又冲张百忍道:“玉帝何不用鸿羽宝扇制服他们!”

一句话提醒了张百忍,只见他对着十神猛得一扇,十神抵挡不住,被逼出殿外,门也“当”的一声合上了。十神被拒之于门外,他们见敌众我寡。再说张百忍又有宝扇在手,叫嚷着就准备离去,鬼谷三徒,李氏兄弟欲冲出灵霄殿去与十神决一死战,均被姜子牙和金星制止。

虽然,天阳十神被赶出了灵霄宝殿,可众神诸仙均认为张百忍借助于宝扇之故,对他依然不服。特别是天庭的八大金刚,他们八人叫嚷着定要和张百忍一较高下!

张百忍迫于无奈,只得应战,他们齐齐走出灵霄宝殿,来到瑶池旁。平日里浑身是胆的张百忍也深感自己缩手缩脚。八大金刚可不管三七二十一,迅速将张百忍围在核心。双方对峙着,谁也不先发难。“打呀,比呀~~~”围观的众神喊着,八大金刚再也耐不住了惊天般的大声叫着,齐齐向张百忍打去。此时的张百忍已功德圆满,修成正果,他体外的金光和灵气早已可以收发自如。只听“轰”的一声巨响,八大金刚均被震翻在地……围观的众神也觉头“嗡~嗡~~”直响,好半天才恢复元气。

一旁观战的王回见夫君安然站立完好无缺,一颗悬着的心总算平静下来,再看八大金刚正在地上挣扎着欲站起来,自己周围的众神也正闭目养神,再瞧睢自己,除了起初为张百忍担心之外也没觉得有什么不适的地方。她又哪里知道,自己已经修成正果了,所以刚才那声巨响对她这个王母娘娘来说根本就无所谓。

从此以后,张百忍被尊为了玉皇大帝,王回也理所当然的成了王母娘娘!

姜子牙留下鬼谷三徒和李氏父子四人助张百忍管理天庭,他自己回齐侯府去了……

天庭之中长久无主,一切事务无人理置。再加上众神各自为阵,所以弄得天庭乱糟糟的,玉帝也感力不从心,于是便想寻找一位得力的助手帮自己管理天庭。可谁能担此重任呢?找诸神中人吧,他们又都有职位。话又说回来了,这些神仙大都是商周武夫,哪有能耐为自己出谋划策?

玉帝一时烦恼,就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金星与李靖,李靖倒是想起一人来,他推荐道:“我有一人选……”

“是谁?是谁?”玉帝急不可待了。

“老子李耳。”李靖答道。

玉帝高兴得一拍大腿,道:“对呀,我怎么把他忘了,只要把他请上天庭,就什么都好办了。”

原来,李靖在天宫中闲游里,无意之中步入兜率宫,发现了李耳留在宫中的八卦炉,见物思人,他就打算将李耳推荐给玉帝,正好,玉帝找自己寻求人才,所以他就说出了李耳来。

玉帝求贤若渴,决定亲自下凡走一趟,他将自己的想法与王母娘娘商议了一下,王母娘娘虽贵为天庭之后,但时常怀念人间的亲人们,人间是她成长的地方,又有疼爱自己的父母兄长和朋友,怎能不想念他们呢?于是她打算和玉帝一起到人间去。

在天庭呆了将近一月,玉帝将事务暂交金星与李靖处理。他和王母娘娘一同回到了人间,走在杭州城的街上,虽说也引来不少围观者,惊叹他俩的绝世姿容外。城中的路人和事物却是那么的陌生,转了好半天,也不见一个自己认识的人,回到家中,王府的房屋依旧,只得显得陈旧了许多。门口不知何时换了家丁,两人跨步刚想入内,被两家丁拦住问道:“两位是谁?要找何人?”

“哦,她是你家小姐,是回来看父母的。”玉帝指着王母娘娘对守门家丁说道。

“什么,她是我家小姐?”家丁仔细打量了王母娘娘一番,又道:“我们府上只有四位公子,哪有什么小姐?”

奇了,玉帝一时也被弄糊涂了,他问道:“这可是王云老爷的府上?”

“王云老爷?谁是王云老爷?我家老爷是姓王,不过不叫王云,而叫王凌!”守门家丁回答道。

正巧,王凌有事要出门,家丁见自家老爷出来忙说道:“老爷,这两位说是府上人,要见老爷您。”

玉帝与王母娘娘一齐把目光投向那老爷,见他是个六十开外的老头,很面善,可一时又想不起在哪儿见过。

同时,那老爷也看见了玉帝和王母娘娘,惊讶之余,脱口道:“你们不是……”接着又摇了摇头,自语道:“不会是,不是的,太像了,简直太像了!”

玉帝上前,搭礼道:“不知老丈如何称呼?”

“我是王凌,两位是?”王凌用一双很奇怪的眼神盯着玉帝问道。

“在下张百忍,”又用手指着王母娘娘介绍道:“这是内人王回!”

“你们真是妹夫与小妹吗?”王凌迷惑了。

王母娘娘同样也迷惑不解,她仔细打量着王凌,心想:不可能,我与大哥相差不过十岁,他怎会这么老?娘娘不住的问自己,但看样子他又不像在说谎,于是问道:“那我父亲王云呢?”

“父亲已经去世二十多年了。”王凌伤感道。

这时,玉帝好像明白了什么似的,讶异道:“对了,天上一天,地上一年,我们在天庭呆了近一月,地上不就过了近三十年吗?”

双方互相说明以后,两人被请进了家中,互叙离别之情,又拜奠了父母的灵位后,一家人到齐吃了顿团圆饭。第二天,玉帝与娘娘离开家门,继续向锦城青羊肆走去。

路上,两人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默默的走着,忽然,王母娘娘手指玉帝,惊异的说不出话来。

玉帝被她弄糊涂了,抬头朝王母望去,同样也惊异起来。

原来,两人是天庭之主,不能随意下界的,更不能认亲访友。可是他们一个是求才心切,一个是思家心切,结果都触犯了天条,所以才会由青春年少之人转眼变成了一对中年夫妇。

来到锦城青羊肆,有两位道童远远的迎了出来,对他俩说道:“两位,家师吩咐过,要你们明年的今天再来寻他老人家。”

“请问你家师父到何处去了?”玉帝失望之余不甘心的问道。

“不知。”两道童回答后便退了回去。

“原来李耳早就知道我要来寻他,既然如此,还是先回天庭再说。”玉帝牵着王母娘娘的手回天庭去了。

好不容易盼到了来年,玉帝独自一人来到了锦城青羊肆,还是那两位道童出来迎接,一见面,玉帝就问:“你家师父可在?”

道童答道:“我家师父到函谷关去了,你可前往寻之。”

玉帝称谢,转道来到函谷关,想起函谷关令尹吴刚曾是自己相识,何不先去拜访他。

来到关前,通上姓名,令尹吴刚听说故友相访,忙高兴的迎出关来,请得客厅,一番寒述后,玉帝说道:“令尹大人,你在函谷关镇守已近三十年了吧?”

“不错,自从上次镐京一别,我已为官三十年了。”

“以大人的才智,区区一个令尹,恐怕有点委屈你吧?”

“哼!”吴刚叹了口气道:“如今管叔,蔡叔趁武王体弱多病,常常霸行朝野,排挤忠良之士,为官又有何用?”上不能安邦,下不能定国。还是学张兄做个生意人逍遥自在。”

“那大人今后有何打算?”

“为官之前,整日对天长叹,为官之后整日对酒长叹。”吴刚话锋一转,又略显兴奋的说:“张兄乃我的大恩人,我也不相瞒,如今我拜了老子李耳为师跟他学《道德经》,希望能有些成就。”吴刚说着又很神秘的对玉帝耳语道:“师父他老人家还告诉我,现在天宫中有了玉皇大帝,要我好好修炼,待千日后到青羊肆去寻他,将来做个神仙。”

吴刚提及李耳,玉帝眼睛一亮,问道:“那你师父现在何处?”

“他只传了我一半《道德经》后对我说,子行道千日后于锦城青羊肆寻吾,就走了。”吴刚见玉帝听得认真,戏道:“难道张兄也想弃商学道,将来去做神仙不成?”

玉帝笑而不语。

这时,一个士卒匆匆忙忙进来报道:“大人,镐京又有信到!”

吴刚接过书信,反反复复看了好几遍,玉帝见他面带愁容,问道:“大人好像有什么心事?”

“不错,”吴刚指着书信道:“这是管叔和蔡叔给我写的第三封信了,他们要我发函谷关之兵共举大事!”

“那你有何打算?”玉帝问道。

“这一切都在我家师父预料之中。他说这几天内函谷关将会有一场血光之灾,不过他还说,到时自会有高人相助。”吴刚神秘的对玉帝说。

几日过后,管叔见吴刚对自己所托之事置之不理,气极败坏的他,随便寻得个借口,命手下大将严宇领兵十万与潼关守将乐进一齐攻打函谷关。

面对严宇和乐进联军的无理侵犯,吴刚大怒,欲开关决战,玉帝忙拦阻道:“大人何须太急。不如再多等两日再出兵不迟。”

吴刚点头,闭关不出。玉帝悄悄的找来许多黄豆,趁月色来到关外,往空中一撒,顿时成兵,这些士兵马不停蹄直奔潼关,早有探马报告乐进,乐进担心潼关有失,慌忙回军潼关。

吴刚探得乐进已回兵潼关,心中大喜。即刻率部开关与严宇决战,结果吴刚大败,只得退守函谷关。

玉帝见吴刚有勇无谋,如果再这样硬拼下去的话,恐怕于吴军不利,于是向吴刚献计道:“大人何不再出关决战,说不定会有所奇迹。”

“可是,兵力悬殊,再者我也不想伤及无辜。”

“我倒有一计,可败严宇。”

“什么好计?”吴刚喜问。

玉帝不慌不忙的对吴刚献策道:“大人首先将关中的粮草悄悄运出,并置于暗处。然后再倾全军出关与严宇开战,诈败而逃。那严宇夺关心切,不会追赶你这手下败将,更不会想到逃命之兵还会烧其后军粮草,等严宇进关之后,再将严宇大军死死困在关中。那严宇在关中没了粮草,就得逃出函谷关,大人可事先准备好一万弓箭手守住关口,利用函谷关险势地形,见严宇兵出就万箭齐发。这样的话,他们在关中将进退两难。最后只得向你投降!”

“好计!”吴刚激动得差点跳起来,遂一一照办。

吴刚先命一部分士卒将关中的粮草偷偷运出关外。然后趁信息晚亲率全军与严宇一场大战,吴刚不敌,弃关而逃。严宇得胜,也不追赶,命士卒抢占函谷关。吴刚见严宇大部已进关,忙转道严兵后队粮草部,严宇的粮草尚未来得及运进关,已被吴军一把火烧得精光。

严宇没料到狼狈而逃的吴军会烧自己的粮草,极怒之下只得在关内四处寻粮,结果粮库空空,他知中了计,惶急之际命士卒开关出城,埋伏在关口处的一万弓箭手对着关内一阵乱箭,严宇军士死伤无数,根本无法冲出函谷关。

严宇被困于关内,外无援兵,内无粮草,甚是苦楚。士卒更是叫苦连天,斗志全失,严宇又亲率所部几次冲关,均被万箭射回,无功而返。

几天过后,关内十万精兵饿得连走路力气也没有了,万般无奈之下,只得开关投降,严宇来到吴刚营中,吴刚念是同朝臣子,欲安慰几句,只听玉帝吩咐道:“来人,给我绑了,推出去,斩!”

几个军士上前,不由分说,将严宇推出营外,斩了其首级。吴刚惊问何故,玉帝道:“严宇非真心降你,不过缓兵之计也。”

吴刚大悟:“没想到,我家师父所道高人近眼前!”

再说,乐进见有大军往潼关而去,疑心吴刚乘虚而入,他怕潼关失守,急回兵,可等他回到潼关,才发现虚惊一场,一气之下斩了那个探子。正欲再进军函谷关时,又有数个探子连连回报,告严宇已经兵败身亡。乐进踌躇不决,只得按兵不动,静观其变。

严宇兵败身亡的消息传入镐京,管叔和蔡叔恼羞成怒,他们正待发兵攻打函谷关时,从宫中传出周武王病重的消息,他们为了谋朝夺位,也就暂时将发兵之事搁下了。

玉帝一心想着李耳,可盛情难拒,只得在函谷关住下了。当晚,玉帝刚入睡,被阵阵怪叫声吵醒,他坐起身来,环视四周,顿觉异相。一声声有气无力的“冤枉”之声回荡在玉帝的耳边。

“大胆,何方野鬼在此喊冤!”玉帝怒道。

叫喊声慢慢的消失在夜色之中。

玉帝看了看四周,一切如旧,可刚一躺下,又被阴风吹醒。阴森森的“冤枉”之声又从远处传来。

玉帝再也坐卧不住,决定看个究竟。他披衣下床,随音走去,出得关门,来到野外,但见一个披头散发,满身血迹的野鬼立于四周,嘴里不住的念着“冤枉”。

玉帝厉声骂道:“你们这些野鬼,不在地府受罚,在此做甚?”

玉帝发怒,众野鬼齐齐跪倒在地:“玉帝,请给我等做主。”

“做什么主?”

“我们都是函谷关阵上的士卒,阎王爷不分青红皂白欲将我等全都打入十八层地狱,幸亏有十八层地狱的钟馗要我等在此向玉帝申冤。”

“有这等事?你等放心,我会使你们再度超生的。”

众野鬼拜谢,隐隐而去。

玉帝回到关中,百思不得其解,一直想不能阎王爷为何要将这些阵亡的军士打入十八层地狱。还有,记得自己在地狱时,曾答应过钟馗,一定要救他出来。于是他下定决心,在回天宫之前查个水落石出。

次日一早,玉帝告辞吴刚继续西行。来到一座村庄,见天色已晚,打算借宿,待天亮赶路。玉帝对一老妇说明来意,老妇打量了玉帝一番,苦丧着脸说道:“不行啊,我不能借宿于你。”

玉帝见她面有难色,纳闷的问道:“为什么不能借宿于我?”

老妇说道:“因为我们不想害你。”

玉帝更加纳闷了,又问道:“此话怎解?”

“不怕老实告诉你……”老妇说着顿了顿,又道:“你可别吓坏了。”

“请大婶直说无妨。”玉帝有点及不可待了。

“我们这村里,前几日忽然来了一个吸血鬼……”老妇异光陡盛的说道。

“吸血鬼!”玉帝按例惊叫道。

“对呀!就是吸血鬼,这几日夜晚天天来,他专吸壮男的血,吸完后就走了,村里已经有好几个男子的血都被他吸光了,可惨了!”老妇颤声说道。

玉帝听完,气就不打一处来,心道:地府阎王管教不严,我一定要好好处罚他。

那位老妇见玉帝仍无去意,又劝道:“这位老爷,我们可不是说来吓唬你的,看你一副贵人相,我也是好心为你,还是赶快离开这是非之地,要是晚了,被吸血鬼遇上,可就没命了!”

玉帝坚定的说道:“谢谢大婶关心,我是不会走的。”

老妇惊道:“难道你不怕死吗?”

玉帝淡淡一笑,道:“我学过道术,专捉鬼怪。”

村民们劝说无效,只好安排玉帝在村里住下,玉帝在村东选了一间上好的房间,静卧在床,专等吸血鬼的到来,可世上的事就有这么奇怪,你怕他来,不想他来,他偏偏会来,你专心等他来,盼他来,他却不来,玉帝苦苦守候了一夜,吸血鬼也没来。

特别害怕夜色的村民们好不容易盼来了晨曦,齐齐来到村东玉帝的住处,房中鸦雀无声,大伙均认为玉帝已被吸血鬼所害,谁都不愿再看见那凄惨的一幕,久久的站在门外,不敢去开门。

玉帝呢?因为苦等了吸血鬼一晚,待天明时,实在困倦得要命,不知不觉就睡着了,也不知过了多久,才被几个稍稍胆大的村民蹑手蹑脚的走近,有一双颤抖着的手推醒。玉帝睁开眼,见村民围在自己的床前,玉帝知道他们是关心自己的生死,这使他更加下定决心,要为这些善良的村民做点事。

围观的村民见玉帝安然无事,都大大放了心。

为了引出吸血鬼,玉帝令村民们将村中的鸡全杀掉然后再把鸡血洒在村庄四周,因为他知道,只要吸血鬼闻到血腥味,就一定会来。

村民们可不想干这种蠢事,他们齐对玉帝说道:“这又何必呢,我们日盼夜盼,好不容易才将吸血鬼盼走,你倒好,又要我们将他召进村来,这不是自寻麻烦吗?”

玉帝不住的向村民们解释:“就算他目前不来,但谁敢保证他日后不来,今日有我在,一定会帮你们把他捉住,还你们一个平安夜,请大家一定相信我。”

村民们觉得玉帝话很在理,再说,为了村庄的长久安宁,也只得试一试了。还有,如果眼前这中年汉子没两三下工夫,岂会冒这个险,难道他不怕死吗?村民们七手八脚的忙开了,捉的捉鸡,剁的剁鸡,倒的倒血,一切准备完毕,各怀着矛盾的心情忐忑不安的等吸血鬼的到来。

晚上,玉帝微闭着双眼,静静的躺在床上。过了半夜,不见有什么动静,玉帝也觉得有点困了,刚想闭目养神,陡然间,阵阵阴风从外吹了进来,四周霎时变得恐怖起来,窗门不时的被吹得忽开忽闭,玉帝为了不惊动吸血鬼,一动也不动的躺在床上静待其来。“叽”的一声,一条长长的黑影从门外徐徐走了进来,玉帝定睛一暼,那恶鬼披散着长发,衣着脏乱,从上至下浑身是血,门牙又尖又长伸出嘴外,口中不住的发出“呼呼”的低鸣。样子还真恐怖极了!

玉帝猛得坐起身来!

那吸血鬼发现玉帝后,一阵阵大笑,阴森森道:“好啊!我正要找你报仇,报仇!”说着,伸出长长的沾满血迹的手,张大着嘴,向玉帝扑去。

玉帝也不躲不闪,怒道:“严宇,是你!”很快从身边取出玉印朝严宇扔了过去,只听“啊!”的一声惨叫,吸血鬼严宇摔倒在地,说时迟,那时快,玉帝运起法力,口中喊道:“定!”严宇躺在地上动弹不得,口里不住的发出怪叫声。

玉帝走下床来,严厉的骂道:“严宇你生前作恶多端,死后又残食村民之血,可知罪!”

吸血鬼严宇早已看见了地上玉印,知道面前这人是天庭的玉皇大帝张百忍,忙求饶:“请玉帝恕罪,小鬼也是不得已为之。”

“有什么不得已?”

“我生前为大将,主帅之命不敢不从,死后到地府,阎王之令更不敢不从。”

“难道你吸别人的血,也是听命从事吗?”

“阎王令我吸得壮男之血,然后回地府再把血献于他女儿。”

“他女儿要血何用?”

“这个小鬼就不知了,只是照吩咐吸足一百零八人的血。”

“这件事,我一定要查个水落石出,希望你戴罪立功,他日也好转世为人。”玉帝又密密吩咐了严宇一番,两人同到了地府。

走进生死门,来到阎王府,阎王首先问道:“今日可曾吸得人血?”

“报,不曾吸得。”

“什么?不曾吸得,那我要你何用!来呀……”

“阎王请息怒,我有下文!”

“快讲!”

“本来,我大可吸得壮男之血,可不曾想,那些村民不知从哪里请来了一个道士,我好不容易才把他杀死,所以就耽误了时间。”

“有此等事,那道士何在?”

“在生死门!”

阎王大怒,命鬼差将那道士带进了阎王殿,那道士正是玉帝所扮,目的是为了查清地府吸血之事。

道士押到,阎王劈头盖脸的骂道:“你好个道士,敢和我作对,害我小女难以转世为精!”

玉帝装得很害怕的样子,跪在地上说道:“请阎王给我一次机会,今晚我和严宇一起出去吸足壮男之血,以弥补我的罪过。”

阎王沉吟片刻,说道:“也好,限你二人在今晚吸足壮男之血,否则……”

晚上,玉帝与严宇出得生死门,来到阳间,为了处罚阎王的残暴,他们找足了鸡血,献于阎王,阎王也没余睱细想,将鸡血全部急不可待的让其女服下了。

阎王之女喝光了雄鸡血后,也可由阴转阳,她出得生死门,自以为可成精为人形了,没想到转世投成了鸡胎,变成了一只大公鸡。由于是采血转阳的,所以天下的鸡都成了红冠,红眼,一直此今……

阎王得知后,气恼非常,将玉帝打入了十八层地狱,在地狱中又与钟馗重逢。钟馗见了玉帝,开门见山的问道:“你身为玉皇大帝,怎会被打入十八层地狱,一定有隐情吧?”

自己的身份被识破,玉帝也吃惊不小,反问道:“你怎知我是玉帝?”

钟馗答道:“你瞒得过阎王,却瞒不过我!”

“不错,我是玉帝。”玉帝又问,“那些阵亡的军士也是你叫他们来找我的吗?”

钟馗称是。

玉帝故意生气,怒道:“你好大胆!”

钟馗从容而答:“如果玉帝不来地府,怎知此处冤魂野鬼的苦处?”

玉帝拜服,便有重整地府之心。真相已大白,他再难呆下去了。玉帝从怀中取出玉印对鬼差说道:“拿此前去,叫阎王来见!”

玉印在手,鬼差吓得跪地直呼:“参见玉帝,参见玉帝!”

“还不快去!”玉帝不耐烦了。

鬼差匆忙来到阎王殿,呈上玉印,阎王被惊得冷汗涔涔而下,心道:这下完了,想那新主子在瑶池一战,身未动,手未出,就将天庭八大金刚制得心服口服,众神诸仙无不骇然,就连天阳十神也忌惮他几分,想自己一个小小的地府之王,又哪敢惹这位主子爷,可不惹也惹了……阎王不住的帮自己打着镇定剂。想那玉帝一向以忍、仁、慈、善自居,说不定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事,再说了不知者不为罪,自己又怎知他是玉帝?如果知道的话又岂敢将他打入十八层地狱,再者自己的爱女也被他处罚……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阎王硬着头皮,恭恭敬敬的把玉帝迎入了阎王殿。

阎王站立于殿下,低着头,提心吊胆的听玉帝训问道:“钟馗忠心耿耿,你为何要将他打入十八层地狱?”

“这……”阎王难语。

玉帝又命令道:“你速将钟馗转世投胎。”

阎王为难了,他道:“按天规律条,凡打入十八层地狱者均永不得超生,除非玉帝您……”

这些天规律条玉帝岂会不知,他明白要救钟馗倒不难,难就难在若将他转世投胎的话,那十八层地狱不就等于空设,再者天规律条自己更不敢带头触犯,严人律己,知法犯法这些道理他倒非常明白,玉帝踌躇,沉默不语。

“玉帝,您老在地府受苦受难,都怪小鬼一时糊涂,不如小鬼恭送玉帝回天庭?”阎王斜目盯着玉帝,生怕他怒而不应,一颗心已提到了嗓门口。

阎王一席话提醒了玉帝,他陡然想起引次到凡间的目的:对了,我何不先寻着老子李耳,向他请教,不就万事尽休了?想到此,他应道:“好,你速送我出生死门!”

“遵命!”阎王忙开了,鬼差抬来返阳镜,将玉帝送出了地府,阎王这才长长出了一口气,顿觉浑身轻松自在了许多。

吴刚自从送玉帝后,思前虑后见为官根本不能造福百姓,于是辞官不做,专心修道。千日后,吴刚如约来到锦城去寻找师父李耳,在西郊青羊肆他没有看见老子李耳,只有一个牵着青羊的小孩子在那儿等他。

吴刚向他打听李耳的下落,那小孩笑而不答,只是传授了符箓之术给吴刚。等吴刚学会符箓之法后,那小孩才开口对吴刚说:“你在此好好修炼,并将青羊肆扩建完善后改名青羊宫,在宫中修建三清殿,然后再寻得青铜将之亲手铸造成青羊供奉于三清殿中,等这一切完成后,你就会得道成仙,符箓升天了!”

吴刚遵命,将青羊肆扩建成了青羊宫,并亲手铸造了青羊供奉于宫内的三清殿中。传说青羊宫就是李耳和吴刚升天的地主。

李耳在锦城修炼多年,在他上天庭之后,依然想为锦城百姓做点善事。于是命吴刚铸青羊立于三清殿内,头痛者摸羊头,腹痛者摸羊腹,然其疼立正。到了现在,锦城西郊的青羊宫依在,摸青羊者依旧……

吴刚上得天庭,天庭的一切都是那样的新鲜,处处更是充满了生机,他又哪里知道,这一切都归功于自己的师父李耳。原来,玉帝出得生死门,离开地府后,来到锦城青羊肆,寻得李耳后,一起回到了天庭。

一回到天宫,玉帝便亟不可待的向李耳讨教:“李道师,如今朕有三大难题……”

“可是除十神,安地府,治天庭?”李耳接口道。

“李道师高见,正是此三事,使朕伤脑之极,望赠教。”玉帝见李耳猜中了自己的心事,心中暗暗称奇,真万幸请得如此高人。

“那天阳十神气数未尽……”‘气数未尽’四字如凉水从头泼下,玉帝顿感心凉了半截,好生失望,但他仍全神贯注的望着李耳,听他继续说道:“不过,这一切均在微臣与姜子牙的安排之中。”接着他又对玉帝耳语了几句。

玉帝惊喜之余,骇然道:“这岂不是太残苦了些,害得天上人间永分离。”

李耳只是苦笑道摇了摇头,扯开话题,道:“地府之事,微臣已有良策,只是要劳玉帝亲往阴间走一趟……”

玉帝依计行事。

阎王闻报,心中怦怦乱跳,料想此次劫数难逃。他率领鬼差将玉帝凶入阎王殿,上向行礼后,偷眼一暼,玉帝并无怒色,只是传令将钟馗召入阎王殿。

钟馗来到阎王殿,见礼后,只听玉帝说道:“钟馗,朕命你助阎王同管地府,待他日再受封于你。”

钟馗拜谢,又听玉帝问道:“今日阳间是什么日子?”

“回玉帝,阳间今日是七月十五。”阎王慌忙答道。

“好……”玉帝连声说道:“阎王你去准备一下,今日朕欲与地府众鬼好好祝贺一番。”

“不知玉帝……”钟馗欲问。

“朕决定从今日起,每年的七月十五为鬼节,所以朕与尔等同乐!”玉帝朗朗而道。

众鬼欢呼,玉帝特允许地府之鬼在鬼节可向天庭申诉,所以直到现在每年的七月十五就是鬼节,众鬼可在这天放假狂欢。人间的百姓也就借七月十五这天向故去的亲人拜奠,以表怀念之情……

玉帝用李耳之谋重整地府后,回到天庭,马上找来李耳又虚心请教道:“三事已去其二,朕如今怎样才能使天庭永久兴盛,人间永享太平呢?”

李耳不语,反问道:“玉帝可知银河之事和大禹治水之故?”

玉帝料李耳言出有因,答道:“当年,广云神和广寒仙子互生爱恋在银河边戏水,不小心使河水下泄,害得人间洪水成灾。成千上万的生灵因此丧命。幸大禹治水,人间才所幸得存。那广云神和广寒仙子犯了天庭重罪,也被贬入人间……”

“玉帝明见,那广云神便是后羿,广寒仙子乃嫦娥。”李耳献计道:“玉帝可将银河速速改为天庭禁地,如无玉帝旨意,不论何神何仙不得跨入半步,此乃永绝后患。”

玉帝称妙,立即命金星照办。

李耳又道:“如今四大天王,八大金刚,各路元帅均在各自较劲,各自为阵,谁也不服谁,天兵天将更似一盘散沙。玉帝可封李靖为托塔天王,掌管天庭兵马,使将有命,兵有令。一来便于指挥,二来可控制各神诸仙。然后封金星为总管,专管内务。这样的话,天庭就好治理了。”

玉帝称谢,接着李耳又为玉帝献谋出计并制定与修改天规律条,众神诸仙不得违反。从此以后,天庭被治理得井井有条,民间更是风调雨顺。

再说吴刚被传入灵霄宝殿去参见玉帝,一进殿门,吴刚愣住了,灵霄殿内众神站立两旁,殿堂之上端坐两人,正是玉皇大帝张百忍和王母娘娘王回。

“还不快快参见玉帝与娘娘。”李耳提醒道。

“小仙吴刚参见玉帝,参见娘娘!”吴刚跪拜,久久不敢抬起头来,因为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好友张百忍会是天庭之主。

“平身!”

“谢玉帝!”吴刚退立一旁,还不时的翻眼偷瞅玉帝。

“今日天宫诸众仙,四海龙王,地府各王,还有新添的几位得道高人均在殿内,朕特感欣慰,经深虑,今日就当众分封,望各位各行其职不得有失,违者以天规律条重惩!”玉帝朗朗而道。

灵霄殿内鸦雀无声。

“李耳!”

“在!”李耳答应一声,站于班前。

“自从你上得天庭后,助朕治理天庭有功,朕就封你为‘太上老君’专管天下神仙和天庭诸神仙,并协助朕处理天宫一切事务。”

“谢玉帝!”

“太白金星李长庚!”

“在!”金星站出应道。

“朕封你为灵霄殿总管,专管天宫内务和灵霄殿内一切事务!”

“谢玉帝!”

“李靖!”

“在!”李靖应道。

“朕封你为托塔天王,专管天庭一切军务和天宫所有兵马,先可斩后奏!”

“谢玉帝!”

“白龙!”

“在!”白龙应声上前。

“白龙,你本是夸父之子,又是东海龙王敖光养子,朕特封你为真命龙王,专管天上天下一切江、海、湖、河,四海龙王皆属你管制。”

“谢玉帝!”

“黄凤!”

“在!”黄凤闪动妖躯,应声而出。

“你本是凤凰化身,修炼成仙,所以朕封你为凤凰仙子,专管天庭与人间百灵。”

“谢玉帝!”

此时,花虎已怦然心动,想自己曾多次护驾,并在赠鞭大会上艺压群雄,料想玉帝定会封个大大的职位给自己,正以为要封自己了,可玉帝却念道:

“哪吒!”

“在!”哪吒闪身而出。

“朕封你为行军先锋官,随你父共保天庭。”

“谢玉帝!”

“金吒,木吒!”

“在!在!”两兄弟齐声而出。

“朕封你二人为天庭特使,随机待命。”

“谢玉帝!”

“花虎,吴刚!”

“在!在!”两人同时一步跨出,一个是早已等得不耐烦了,一个是激动的束手无位。

“朕封你二人为殿内左、右护使。”

“谢玉帝!”吴刚高兴的退了回去。

花虎心中不快,更是失望之极,不平之心油然而生。

白龙看出花虎心中不满,忙道:“还不快谢恩!”

“谢玉帝!”花虎很勉强的说了一句。

花虎的一举一动,被天阳十神看在眼里,却喜在心里,均暗道:要是有花虎与我兄弟合作,那对张百忍倒是个威胁!

“阎罗!”

“在!”地府阎罗出班应道。

“你的所作所为朕不想再追究,不过希望你好好在地府为王,好自为之!退下吧!”玉帝厉声道。

“是,谢玉帝!”阎王赶紧退回班里。

“钟馗!”

“在!”钟馗跪地而答。

“你忠心为主,舍生取义,又不畏强暴,更有一双是非分明的慧眼,所以朕就封你为地狱判官。”

“谢玉帝!”

“天阳十神!”

“在!”十神齐齐走出应道。

“朕希望好好守护太阳宫,不可降灾下界,更不可搅乱天庭,不然的话,朕定不轻饶!”

“是!”十神答应得倒还干脆,可心里的小算盘又打开了。

“玉帝,难道就这样便宜了十神不成?”众神很不服的问道。

“朕自有主张,退朝!”众神诸仙只得退下,散朝而去。

其余旧神各守原职而回。钟馗与阎王也回地府去了,地府自从有了判官后,那些鬼怪都被治得心服口服。钟馗根据各人生前善恶情况,该打入几层地狱的就打入几层地狱。该转世投胎的,就转世投胎,该永不超生的就永不超生。所以,从此以后,再也没有野鬼和夜鬼了,人们也再不会见着鬼了,就算有,也是人吓人,假扮的,这一切当然归功于钟馗,更归功于老子李耳……

天庭在张百忍的精心治理下,终于呈现出一片生机。可好景不长,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即将发生……

正是:

百忍统天思良臣,

一心只想贤才得;

李耳有智定乾坤,

天庭一片生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