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说仙源
唐如雪聪慧,怕二人一个含糊其辞,一个不通词意,恐生了误会,出言问道:“屈公子,不知你对小女子是何看法。”
屈才飞道:“唐姑娘武艺了得,又有这般花容之姿。”
出言一半,屈才飞才恍然惊醒,起身拱手,行了一礼,道:“唐老将军,唐姑娘,二位想必是误会了。当日晚辈不过是囊中羞涩,难筹盘缠,听闻只要入了候选,便有十两纹银相送,这才上台出手,在与唐姑娘对擂时,本想认输下台,却不料生了变故,未说出认输之言。”
听他言时,唐鸿脸似寒霜,唐如雪停下手中斟酒动作。
唐鸿拍案怒道:“如此你让我父女二人如何在泉陵立足?你志向远大,意欲高飞,我这将死之人,便要背负言而无信的骂名!”
屈才飞连声歉道:“唐老将军息怒,晚辈并非此意。”
唐鸿拍再道:“那你是何意?让我女儿名节受辱?”
言罢,拍案而起,甩袖而去。
屈才飞本就嘴笨,难说心中所想,哑然良久,喟然长叹。
唐如雪道:“屈公子嫌弃小女子,便是要拒了这场姻缘?”
屈才飞道:“不是,唐姑娘,我非此意。”
唐如雪步步紧逼:“不是要拒,那便是要娶!”
屈才飞正要开口,却又怕寒了唐姑娘的心,端起酒杯,一饮而尽,端坐不语。
唐如雪笑道:“屈公子不曾嫌弃于我,却又不愿娶。那是何意?”
屈才飞摇头道:“我乃一介武夫,既无功名,又无学问,何德何能娶唐姑娘为妻?”
唐如雪道:“折剑台上,枪法入神,舍命相救,不值我为之倾心吗?”
屈才飞心中有话,却又难以言表,闷不做声,只端碗饮酒,却发觉碗中酒早已喝光,有垂头放下。
唐如雪明了,知他心中之意,再道:“不娶我,便答应我三件事!”
屈才飞道:“哪三件?”
唐如雪翘立三指,往下掰一根,道:“第一,与我再战一场,赢了,你便离去,输了,留在泉陵军中。”
屈才飞道:“你持木剑,我持木棍,只为切磋,如此便依你。”
唐如雪道一声好,又掰下一根手指,道:“第二,你心怀远志,我便给你三年时间,三年后,你我相约此亭,届时无论你身处何处,都要来此亭中赴约,给我确切答复。”
屈才飞道:“三年后定当赴约。”
唐如雪道:“好!这第三件事,等你赴约时再言。”
屈才飞点头应声,唐如雪为他斟酒,二人端碗相碰,齐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二人亭中相约,便往后院行去,唐如雪命下人拿了剑棍,两人于细雨朦胧中,相对而立。
唐如雪灵力外溢,踏步持剑而上,屈才飞持棍斜刺泥地,双眼紧盯唐如雪身姿。
木剑破雨长入,手腕翻转,直刺胸膛,唐如雪轻喝:“飞燕掠影。”
屈才飞手腕使劲一提,踏步向前,斜刺入地的棍棒直握,捅向唐如雪面门,那棍上水花四溅,可见力道惊人。
唐如雪身如飞燕,脚步轻移,侧头而躲,发梢擦棍而过,剑尖直入,破开雨幕。
屈才飞长枪回扯,扭身一挡,正挡在剑身之上,唐如雪持剑绕棍,手臂翻转,剑刃斩向屈才飞腰侧,又道:“揽月。”
屈才飞踏步欺身,木棍横扫,砸向唐如雪腿面。
唐如雪脚下一踏,步伐翩翩,身形恍惚不定,屈才飞扫棍而至,才知乃是残影,唐如雪声音在身后响起:“双蝶。”
屈才飞道一声好。手一抖,长棍起势,五指一张,长棍往身后捅去。
唐如雪剑刃已至,小腹传来微痛。
二人停在原地。
唐如雪收剑抱拳道:“屈公子好功夫,小女子认输了。”
屈才飞拱手道:“多谢唐姑娘成全。”
若是生死相搏,他必死无疑,但是普通切磋,长棍点中,便是他胜。
唐如雪道:“公子明日便动身吧,莫忘了三年之约。”
屈才飞拱手行礼,不言,却已铭记于心。
唐如雪转身离去,直往父亲书房行去。而屈才飞回了客房,脱衣才知,后背多了一道泥痕,心中生出几分感动。
且说唐如雪,进了父亲书房,满脸含笑,道:“爹。”
唐鸿哪有半分恼怒,一眼瞧见女儿小腹的泥痕,问道:“输啦?”
唐如雪含笑点头,唐鸿叹道:“女大不中留啊。给,这便是荐信,此人与为父乃是旧交,他持信去了,不会亏待。”
唐如雪接过荐信,满心欢喜。
唐鸿又道:“这孩子着实不错,心有高志,脚踏实地,但如今世道变了,却不知他能否圆了心中志向。”
唐如雪道:“若非如此,女儿又何苦与他订那三年之约,又何苦佯装输他。”
唐鸿道:“你既心有所属,一切便随你。他何时走?”
唐如雪道:“明日。”
唐鸿道:“你送他一程,为父便不去了。”
唐如雪应了一声,父女二人再聊些闲话,入夜时,各自回屋睡了。
一夜无话,翌日一早,屈才飞打点好行囊,推门而出,却见门缝掉落一封信,拾起来看,才知是唐鸿所赠荐信,信封上写了详址。
他心中感动,将这恩情牢记心中。
往府门行去,无人来送,只当是昨日寒了二人的心,轻叹一声往门外行去。
行于泉陵街巷,来往百姓多认得他,近了拱手道一声:“屈公子好。”
此番热情,让屈才飞心生流连之情,但抱负未展,哪能在此安逸度日。虽口中一声声还礼,脚下却未停顿,直往城门口行去。
行到城门,有人在候,正是唐府中的丫鬟小荷,牵一批白马,提一个包袱。这白马他自然认得,这几日常住唐家,早知这匹马乃是唐如雪最爱之马,当初孤身寻药,骑得便是此马。
屈才飞忙问:“小荷姑娘,唐姑娘在何处?”
小荷施礼回道:“屈公子,出城便知。”
屈才飞牵马出城,寻了一圈,却不见人,又不好回头去问,心中留些遗憾,翻身上马,便要急奔而去。
便在此时,忽闻身后一声呼喊,转头看去,那城门楼阁之上,一道俏丽人影孤立,一袭红裙在微风中摇摆,晨间暖阳照来,恰如仙女落凡。
屈才飞勒马回身,抬头喊道:“唐姑娘,屈某便要去了。替我带声好,多谢唐老将军成全。”
唐如雪道:“屈公子,你看这是何物!”
在唐如雪身边,竖着一块巨石碑,其上刻满文字,却看不清。
唐如雪喊道:“我,唐如雪,今日在泉陵城上,刻碑立誓,等你归来。”
来往行人驻足而看,再回望屈才飞,心生羡慕之情,能有女子为己这般,那便是死而无憾。但其中不乏有人全览凉山折剑台始末,也知此人正是花不断,一番解释,众人才道是英雄配美人,实是一对良配。
屈才飞忽觉心头涌出一汪泉水来,温吞吞湿漉漉地暖心,那双眼中,竟是有些泛红,他何德何能,得此女子青睐。
看着那道俏丽身影,屈才飞第一次如此强烈想要留在泉陵城中。
屈才飞翻身下马,取下背后长枪,持枪一抛,那杆长枪势如箭矢,声如龙吟,直插石碑旁的青砖内。
“功成名就日,衣锦还乡时!”
纵马而行,为泉陵城留下一道坚毅背影,一骑绝尘,渐行渐远。
唐如雪双眼含泪,看着那根长枪,灵光流转,就这般插在墙内,静待主人归来。
那是他的心意,告诉她,自己定会功成名就,锦衣还乡。
自此,泉陵外人来时,便见城头那块石碑,与那杆长枪,常年有将士看守,常人不得靠近,偶尔那碑旁,会有一袭红衣静立,极目远眺,目落东北。
若是问起,泉陵城百姓便会乐此不疲来讲,凉山折剑台上英雄救美,枪刺花不断,泉陵城前信风铃立碑为誓,镇守一方城池,只为情郎所用之枪。
那些听客们,赞为一段佳话,出了城,各地游历时,当成谈资,与人来说,渐渐成了一段佳话。
而泉陵城中,不乏有好事者,想知碑上文字,那小荷丫头,心中藏不住事,就像让人多羡慕自家神仙眷侣,将那碑文偷偷传播了出去,更为这段佳话添了三分色彩。
那石碑之上,太合剑刻一首短诗:
君兮杰兮,自其往矣,愿言思君,于此相守;
戍边之将,执其兵戈,愿言思君,于此相守;
为王前驱,何人不将,愿言思君,于此相守;
前路漫漫,行彼广道,君爱春华,莫忘归期;
皎皎白驹,纵彼之缰,既在杲日,莫忘归期;
服其命服,归彼之乡,之子于归,非子其谁?
短诗尽显唐如雪之心,相守相待,直至归期。
(译:
我的心上人是英雄,他走之后,我会日夜思念,在此相守等待;
他持着刀剑戍守边疆,我会日夜思念他,在此相守等待;
他身为王的先锋,哪个从军好男儿不想为将?我会日夜思念他,在此相守等待;
前去边疆的路途漫漫,你的前途广阔,你要多想我两的快乐时光,别忘了归来之日;
那匹白马,载你上阵杀敌,等到阳光明媚的日子,别忘了归来之日;
他穿着锦衣,回到这里,那个姑娘要嫁人啦,不是我的心上人又会是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