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墟

《徐福纪》:大医者,善也。

文子学写作:“心田”

善行天地,乐在其中。

福缘随意,静候佳音。

话说,

徐福一肚子火,总得找个发火的对象吧。于是乎,

下战书!

徐福单挑医药商铺行会。

以一己之力,单挑一商会?

真是,开玩笑的!

雷声大,雨点小。

徐福说是去单挑,实际是去借人的。因为医药商会,有众多专业炼丹师。

还有,关键是听韩院主说:商会有传说中的“药王鼎”,是一绝佳上品炼丹炉,几百年来,一直传承下来,也一直无主。

因为“药王鼎”没有认主,留待有缘人,徐福想去试试,万一,嗯?你懂的。

“踢它,踢它。”一阵马蹄声响,徐福的坐驾,宝马车上场了。

一匹宝驹拉着一破敞篷车,四蹄飞快,正沿着咸阳正前街跑,又拐了个弯道,来到安康街,这是医馆药铺一条专业街。

宝马车行至大约安康街正中,是“鼎盛医药商会”所在地,这里是大秦帝国医馆和药铺联合商行总部。

“鼎盛医药商会”也因“药王鼎”而得名。在商会楼后面,有一大院子,正中矗立着一尊巨鼎,有一人半高,圆形,黑玄金铸造,重量极沉,或许,要十数人方能抬动。

因其鼎前铸有一阳文“药”字,而且年代久远,无人知其来历,后人就称其“药王鼎”。

流传千古的说法,谁能收之,它就会认主,助其炼丹,也不知真假。

历代医药人都当成笑谈,言及此事,称:谁人若能获得“药王鼎”认可,我等奉其为主,永不言悔。

因此,医药人制定了三项比赛内容,凡全部通过者,凭本领,可取“药王鼎”,获商会“掌令牌”。

所以,在商会里,只有侍令、执行,而无掌令。谁取得“药王鼎”,商会就奉谁为掌令,掌管医药界,是商会的最高掌控者。

安康街道两侧,人山人海,人声鼎沸,求医取药的人,络绎不绝。街道正中,是马车行驶专用道,不受行人影响。

徐福的破烂宝马车,正好停在商会正门,由一家丁牵着马,另一家丁前去拜门。

家丁手执竹签名片,向前传话。

门侍:干嘛呢?找人?

家丁:“我家道主,前来拜访商会。这是拜帖。三天前已经告知。”

门侍接过竹签,道:“稍候,我这就去通报。”转身离去。

门口还有几个人,也是看门的。窃窃私语:

“谁啊?这是,”

“听说是来挑战的?也不知道哪来的底气?”

“肯定会碰一鼻子灰,再灰溜溜跑走了。”

“以前经常有学医士子,来找不自在,最后不也灰溜溜走了,都没好意思再来。”

“哈哈哈…”

“这种人见多了,见怪不怪。”

“……”

一会儿,门内来了一群人,走到门口。

徐福向前尊礼招呼。

只见,来人之间,站在旁边的一白发白须老者先开口:

“你是哪个?”

明知故问。

徐福:“秦岭采药人,徐福,前来拜访学习。”

正气凌然。

“噢,你就那黄嘴角小儿,听说医术高超,还大言不惭,也想撼鼎?就不怕闪了腰!”

徐福:“白头老叟,为老不知羞。某正是你家爷爷,此来取鼎,看你如何言语!”

“竖子…”白头翁还欲骂街,被为首长者止住。

“徒惹人笑,就此打住。请徐福贤者入内详谈。”

徐福笑笑:“请。”

厅堂就座,自有一番介绍。

为首者,是商会侍令葛存义,总管打理商会,暂居首位。

左首是商会执行孙正医,负责协调药铺销售,居商会次位。

白头翁是商会首席医药大师,商会第三人,白一针。医术高超,被人称之“一针见效”,脾气不好,火爆脾气,也不知怎么能行医治病。

白一针出言不逊,也是听说,误听误信,徐福贤者将推广免费行医,独霸药市。

众医馆药铺传说,恐将打乱商会行市,免费是好,可商家和采药农也要吃饭呀。

所以,白一针在不少场面,言语抵制徐福行医。由此引发一串误会。

各医馆药铺,一时传为笑语,免费的没有好货,一文钱,吃亏上当,受骗涨记性。因此,生病求医,无人前去找徐福医治。

误会大了。

这次,徐福又下挑战书,单挑商会,还想取“药王鼎”,真是狂妄自大,不自量力。

走,去内院比试。

围观群众,都是咸阳名医,药铺店主和商会学徒。

走进后院,庭院幽雅,药香浅淡,林树遮阳,清风徐来,给人一种沁人心脾的感觉。

庭院名“福安居”。

医药安康千古秀,

万物自然寿元长。

三天前,徐福让韩院主过来打过招呼,双方都有准备。

侍令葛存义:“开始吧!”

第一项,辨析题:

基础知识竞赛。

七十份药草和三十粒丹药。

通过观,闻,尝…

写出药草名称和药效。

写出丹药名称,组合成分和药效。

此项内容,简单易得,两人不分彼此,半个时辰,全部顺利通过。

第二项,实践题:

五场比较,全看疗效。

商会征集准备了,多样病例以备抽选,每一病例,都有一大堆人,先自己挑选,入手医治,最后由患者决定取舍,以定胜负。

道也公正。

而且,比赛和收费,都照常规则进行,也就是说:以前收费多少,现在也一样。

每一位患者手里,由商会给予二百文钱,支付自由,权当酬金,也算药资。

第一局:伤风感冒发烧流鼻涕。

这是一群青壮年,徐福和白一针各选一人,着手医治。

“黄嘴角小子,你先来吧!”

“尊老敬老,老叟先来。”

徐福礼让,白一针先来医治。

白头翁用针灸,一针见效,激发内气脉动。好了。汤药三付,巩固。

收费:三十钱。

徐福后来居上。

徐福上来,先推拿按摩一番,一刻不停,同时施展法术,法力游动,一股暖流入体,病人微汗。好了。

又取三粒丹药,仔细叮嘱:一日一粒,三天全好,不用担心。

收费:行医免费,丹药一文。

患者非常很满意。

其他生病患者一比较,全站到徐福跟前,请求徐福医治,效果一样的,服务态度好,关键是还省钱。

文子评说:一针见效快,患者不一定领情,付钱了,服务要到位,多少你得看病时间长些吧。

还有,有怕打针的!

结果,徐福赢。

第二局,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