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下人间

破落院,李守礼美美品鉴起早钓上来的那尾青鱼,鱼汤飘香,落幽河中的鱼确实有种独特的鲜美滋味。此前少年也曾想过,以鱼来换些银钱,可镇中人只当他是能通幽之人,对于他钓起鱼儿也是敬而远之,没人敢为了嘴前的猫儿偷腥般的三两滋味来豁出性命,故而少年这个计划还没开始就直接破灭。

“好味道!镇中人不懂个中滋味,简直是错过了天缘啊!”

李守礼平生只有两处可让他动容,一是教书先生,那是少年心中的高山,恩情不可忘。二是这心胃中的慰藉,一口鱼汤,暖心入胃,仿佛神仙一样的快活日子。

若是往常,李守礼这一间屋子该是无声,可此时他却是听见了一丝动静,少年嘴角泛起笑意,喝汤的声音也愈发响亮。

待这一碗连汤带水下入腹中,少年转身,就见一少女沿着墙下方的洞钻了过来。少女是隔壁一对儿乞丐夫妇的女儿,二人也是晚来得女,对这女儿宝贝的紧,不说有求必应,也可算是倾尽一切了。只是身在这东南巷道,纵然倾尽所有也终归好不到哪里去。更因为这一家三口,人多嘴也多,填起肚子来可不是加一双碗筷那般简单,不像李守礼,一人吃饱,全家不饿,若是认真算起来,少女家中还不如李守礼。

少女嗡了嗡鼻头道:“什么味儿,好香啊!”

话说出口,眼睛却不住的往李守礼手中的碗上瞟。

“落幽河的鱼,你要吃吗?”

李守礼作势就要进屋给少女盛上一碗,不过他也知晓,这隔壁的女儿,有一颗不属于东南巷道的心。从名字就可看出,王玉凤,凤凰栖梧桐,怎可居于污秽之地?

王乞丐一家有通天之志!

王玉凤不会要他这一碗汤。

果不其然,少女拦住了李守礼,嗤笑道:“我会看上你那一碗汤?只是闻着有些香气,好奇罢了。”

可不知是谁钻了墙角的洞,现在还是满脸污垢。

李守礼摇摇头道:“小姐脾气,丫鬟命。”

少年转身就进屋,不欲同她说太多。正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李守礼安分守己,没有那么大的志向,只想苟活一条性命罢了,东南巷道也并非有什么不好,人心贪欲,魑魅魍魉皆存,可世人又哪里知晓,不做强求,才是真正全了万法。

少女闻言,脸色唰一下通红,她最是见不得有人说她命不好,难道出身东南巷道就要一辈子背负贱女名声吗?少女偏偏不信邪,世间一切,只要可触,可及,可望,可想,皆可一争!

此为争命!

王玉凤正欲呵斥,墙头那边又有嗓音传过,道:“一口喂天命,两口喂道心,三口就是金龙跃,落幽河间鱼儿肥,遍地都是龙王种。玉凤,你还不回来?成天就知道钻狗洞,哪有半分女子该有的模样,不像话,实在是不像话!”

“爹~~”王玉凤身躯一扭,小脚一跺,愤愤离去,只是那目光让李守礼知晓,这小心眼的女人十有八九是记恨上他了。

李守礼听出了声音,正是隔壁王乞丐,只是少年没想到这王乞丐竟然还有这等学问,开口言语之间李守礼根本听不懂,少年十几年来也只在先生私塾上识得几个大字,王乞丐那话中词句分开他皆懂,可连在一起就不明所以了。不过李守礼也见怪不怪了,自从昨夜教书先生来了一趟后,他接连遇到的人都颇为奇怪,连先生都与往常有些不同。

长街一角,一身穿破旧道袍的老道人正懒洋洋的坐在摊位前,阳光直射,两行帆布,一书知生知死,一书知因知道。阵仗倒是不小,只是生意却不怎么红火,镇中人大多也都知晓,这测凶卜吉之说多是信则有,不信则无,命途道理岂能三言两语就能说个通透?

老道人眯着眼睛,看着来往人群,许是来了兴致,竟吟唱了起来:“天上有仙稳坐台,谁言人道不如仙?苍生甲子命,一遇风云变化龙。”

来往路人权当听了句懂不了的话,倒是有一两人驻足,笑道:“老道人又在卖弄了,哈哈哈哈,上次听他说什么‘手中持长剑,腰间三两刀,道是风流不风流?全是大侠客’,没想到咱小镇除了教书先生竟还有一个大才人啊!”

说完又是一阵哈哈大笑声,这一幕连茶余饭后的谈资都算不上,也无人特意关注,老道人也不恼怒,只是微微一笑,露出门前两颗大黄牙,颇有些世人皆醉他独醒的模样:“五指通玄,何日才能出山?”

寥寥数语,随风消散,融入到过往人群。

李守礼解决了那一尾青鱼,唇齿间还带着香气,本想待在院中再回味一二,但一想到落幽河畔的钓叟,实在是今早遇见的那钓叟让他有了戒备,将先生的话放在了心上。可再一想,先生今日讲课,每月的这个时间都是李守礼给自己单独留下,为的就是听先生教诲,少年为了生计奔波,月间能余出这么一天已是实属不易。

“道分三生,一道曰人道,一道曰仙道,一道曰天道。天道无情,苍生为刍狗,人道有心,圣人舍其身而换甲子年月,仙道最次之,无情亦无心……”

书堂传出朗朗之音,教书先生负手,青衫麻衣笑书生,一丝香火,承接了就是甲子龙腾。

李守礼是个特殊的人儿,对于书堂中的这些鼻涕娃来说,该是大人了,可少年却不这样认为,先生是他见过最有学问的人,每每品鉴之下总能得到一些不同的东西,故而李守礼十几年来如一日,每月都要来听一听才好。

先生也看见了李守礼,微微点头,算是知晓,示意他找个位置坐下。

今日的课……也开始了。

如先生昨天所言一般,读一读本纪,续上一丝香火。本纪之中,该是为世间多做贡献的圣贤,记录在册,供使世人阅读,也好知晓前贤模样,不至于忘记了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