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蛇道祖
踏上幽州的土地后,一切显得是那样的平和,骑乘灵兽奔驰于天际的修士随处可见,甚至偶尔有乘坐飞梭出行的女子好似那天宫仙子,衣带飘飘,气质清冷。
随着与幽州中心位置的玉京城距离日渐缩短,元贞开始给白蛇讲述某些隐秘,九州虽然由三教把持,但人皇却拥有绝对的话语权,赋予其权柄的,便是儒家,可惜万年以降皇室扶持道门与儒教争锋,如今儒门式微,早已不复从前。
不过……
当初设立九州天下时,人皇的至尊之位被儒门硬生生削去四道,由九九至尊的极致之数,变为九五至尊,以礼教气运为屠龙术,把控社稷,从此俗世人士无论身份尊贵与否,都不得修行与长生,包括皇室。
此规制主要限制皇室与贵族,已被儒家至圣先师在此间天地刻下天道烙印,历经无数儒家先贤加持,成为天道本身的一部分,任何手段通天的修士,都无法撼动,必须遵守。
“或许……这便是儒门如今式微的源头吧~!被其余两教修士和人皇共同排挤,能得安稳才是咄咄怪事。”白蛇内心腹诽,觉得九州未来的局面或许并不会太好。
三足鼎立的框架被打破,剩下的两家必定会掀起争夺。
道门一家独大,如同鲜花着锦,烈火亨油,其势之凶猛,无论皇室或者佛门,单独面对都无可撼动,或许人皇要联合佛门,共同对抗道门,打压道门的昂首之势。
玉京城,位于幽州的中心地带。
一行人来到城门处,渡舟的码头,停靠着许多各地行驶而来的渡船,形状各异,神奇非常,颇为壮观。
有浮空的岛屿,有无数鸟雀驮着的巨大古树,有碧绿色雕梁画栋的方正印玺,有好似空中阁楼的仙宫,甚至还有金灿灿的钵盂。
漫天都是霞光宝光,耀人眼球,煞是好看,望之如临仙境。
走进宽阔高大的城门,此时正值悠悠春季,玉京城里,嫩黄的春柳映照着刚更换的新帘。
行经最为繁华的青龙大街,两旁栽种着桃花,已有点点粉嫩装点春、色,把京城装点得像一幅画图,高门大户的屋瓦,鳞次栉比,就像不息的水流。
往来皆是衣着锦绣的贵族子弟,身边带着随从,或是武夫散修之流,或是道门子弟,偶尔可见佛门武僧。
大名鼎鼎的玉京城风貌,在白蛇眼底,一览无余,望着川流不息的人潮人海,顿感自身如同逐水而流的小小浪花。
青龙大街的尽头,便是皇城,那是人皇居住的地方,宫前小路杨柳轻拂,垂下金色丝缕千万条。
皇宫翠柳绿千般,映照着九重宫殿,如碧玉琼树分布于宫殿,守护天门。
许多修士贵族子弟与京城百姓,围在皇宫前,不知发生了何事,导致途经此处的白蛇一行人不得不暂缓脚步,随着人流一同眺望皇宫。
宫前的小路站满了甲士,宫门楼上几位衣着朱紫的贵人屏气凝神,望着遥远天际。
元贞元苦相视一眼,脸色满是疑惑,却没看见白蛇身躯有些颤抖,忽如其来的感到不适,就像某种来自灵魂的压迫,从遥远的天际传来。
便在此时,遥远天际传来一声鸾鸣,清冽的声响贯彻天地九州,宫门楼站着的修士笑了起来,人群也爆发出一阵嘈杂的议论声。
白蛇仿若头顶有千钧重量一般,浑身冒着冷汗,颤颤巍巍的抬头看,只见和煦的春日暖阳被遮住,一只青色的大鸟徘徊在皇宫上空。
“青鸾……”白蛇呐呐无言的在心底惊叹一声。
皇宫里传来一阵破空声,有道门的真君修士飞出皇宫,面对青鸾毫无畏惧,甚至高高在上颇为倨傲,伸出手:“本真君乃云天州青云门掌门,真君陈仙,人皇病危,今以秘法,特招你来为人皇献上灵药,速速拿来。”
青鸾鸟张嘴吐出一枚散发着青色光芒的白玉形状莲花,那仙资缥缈的真君陈仙接过,挥手散出一道清风,那庞大到遮蔽了半座皇城的青鸾鸟,便欢天喜地的鸣叫着飞向天际,最终消失不见。
陈仙接过灵药后回了皇宫,宫门前的人群还沉浸在刚才那一幕震撼的余韵,随着人流散去,白蛇感到那种来自灵魂的压迫感消失了。
“走吧……”元贞心事重重的招呼一声。
过了皇宫,走出内城,仿佛经历了两个世界,如今呈现在白蛇眼前的景色,才更像印象里的古代社会,才子佳人,行商小贩,布衣平民,热闹的集市,衣着华贵的少爷公子,头戴金步摇和珠钗的千金小姐,凡此种种皆有人间烟火气。
热闹的集市过后,便是大相国寺,位于玉京城西侧外城的偏僻地带,人烟稀少,春天刚刚来到,雕花的栏杆犹挂着一轮新月,昭示着曾经的辉煌。
街道上行人往来,却无一进门烧香拜佛,守门的小和尚靠在门内昏昏欲睡。
看着熟悉的寺门,犯了春困的小和尚,元贞感慨良多,他自小被父母遗弃,放置在木盆里,顺着江水漂流,被师父捡回寺庙,这里就像他的家。
朱红色的树漆斑驳,显示出岁月的沧桑,原来他已经离开家乡很多年了,如今回家后才感觉到,家里的人事都已变化太多。
那时脱离寺庙,与师尊怄气,以俗家弟子自居,指天为誓此番离家远游,必定要走出一条长生之道来。
想到这些,元贞心底感叹“闲居山野固然有趣,觉得长生在望,但是怎比得上早日回家呢?”
大相国寺较为清冷,就安安静静的伫立在外城偏僻处,一点也不像仙家府邸,所谓的佛光宝气,更是半点也无。
白蛇有点懵,相较于灵隐寺,自家师父的师门,真是一言难尽,颇有点像前世唐宋时期,王公贵族们祈福之处,不见香火灵气,反倒充满凡俗的烟火之气。
门内正犯春困的小和尚见到来人,猛地浑身抽搐,迷迷糊糊的以为有香客上门。
“请问来者何人?”
等看见元苦时,那小和尚瞬间清醒,急忙行礼,轻诵佛号,口称拜见三师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