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花间有佳人
闲聊了一件香艳的事情,李昭这才将话题转移到正事上:“昨日接到江夏军节度使的奏报,梁国派兵征伐北楚,北楚无力抵抗,派了使者前来求援,不日便能到达金陵。今日召庆王过来,是想问问你的意思,咱们吴国该不该派兵救援?”
李晔想都没想,脱口而出:“一切但凭国主做主!”
李昭很满意李晔这个态度,但现在他必须要知道吴国有没有实力援助,于是制止了李晔,说道:“寡人今日不听这些恭维之言,你是崇政史,你说说咱们吴国现在有实力救援北楚吗?”
李晔想了想,回道:“目前咱们大吴有步骑二十余万,水师八万,但要在北面防备梁国,各地还要驻军,可调动的军队不超过步骑十万,水师三万。”
数据里面有没有水分李昭不清楚,但就算没有水分,李昭也觉得有些少,江夏军节度使的奏报是梁国这次出动了十万人进攻北楚,虽然吴国竭尽所能能出十三万人,然而这十三万人若是能轻松战胜梁国的十万人,他这个吴国的统治者也就不叫国主了。
双方不是第一次交战,李昭虽然昏庸,但也不是心里一点数都没有的货色,于是他又问道:“能不能再多抽调一些?”
李晔面色为难地摇摇头,回道:“恐怕很难!”
“哦!”李昭有些失望,原本还心心念地想着趁此机会打场胜仗,给自己涨涨威望,可现在看来是够呛了。
李晔倒是想到了一些办法,但他却不敢在李昭面前表现,只好另辟蹊径道:“臣弟愚钝,一时也想不到什么好办法,不如将朝中几位重臣召来议一议吧,或许他们有些办法。”
“好吧!”李昭很不情愿地表示了同意,其实在他心里一点都不想见到朝中的那几位重臣,这几人基本都是跟随李知昶起家的心腹,每次见到他,不管有事没事,肯定要进行一番教育的,对于爱玩乐的他来说,简直就是折磨,这次若不是事关重大,他是万不会同意李晔的建议的。
旨意下达,自有内侍前往各衙门传旨,李昭则又和李晔聊起了外面的花花世界,刚才那点雄心壮志被抛到了九霄云外。
很快,几位重臣就急匆匆地赶到了崇德殿。
见礼完毕,李昭开门见山:“今天找几位来,是有军国大事相商,各位若是想劝谏,留着下次吧!”
军国大事,自然不敢懈怠,几人也都是识大体之人,纷纷表示赞同。
接着李昭便将先前与李晔商议之事又说了一遍。
几人听完,一时都陷入了思索,谁也没发言,崇德殿内陷入了寂静之中。
李昭看着面色沉重、久久不语的几位大臣,有些着急了,他率先打破了寂静:“诸位也没什么好办法吗?”
尚书右仆射和弘远文人出身,虽不懂军事,但他却非常忠于李家,因此第一个站出来回道:“臣以为,十三万对十万,完全可以一战,梁军也是人,只要激励将士们奋勇争先,打败梁军也不是什么难事!”
这话说出来,连装糊涂的李晔都直皱眉头,忠心可嘉,但想法太幼稚,这么多年,别说吴国,其他几个小国都算上,哪一个国家的将领不是畏梁如虎,相信他们会突然雄起,还不如相信母猪会上树!
李昭也是无语,只好勉为其难地夸赞道:“右仆射忠心为国,寡人甚慰!”
其实和弘远也清楚自己几斤几两,只所以第一个站出来发言,无非是因为忠心二字,见李昭夸赞,自谦道:“为国主分忧,是臣份内之事,不敢当赞!”说到这,他看了看其他几人,凛然道:“和某自知在兵事上见识浅薄,几位水平都在和某之上,还请各位多献良策!”
这话说的其余几人无不在心中咒骂和弘远,怎么?就你和弘远是忠臣?就你和弘远一心为国?
作为和弘远名义上的领导,尚书令冯敬也是蹙眉,这个和弘远什么都好,就是太耿直,在朝中几乎连个朋友都没有!
冯敬算是和弘远的朋友,也挺给和弘远面子,向李昭奏道:“北楚乃是我大吴的屏藩,唇亡齿寒,若是被梁国吞下北楚,那梁国便可占据上游之势,威胁大吴安危,故而,老臣以为,国主力主出兵援助实乃上上之策!”
又是一句空话,李昭有些不悦道:“尚书令,你说这些谁人不知,寡人想知道兵从何来?”
冯敬一时也没想到什么办法,只好连连告罪。
“左仆射?”李昭开始点名。
梁季孟出列:“臣在!”
“你可有什么想法?”
梁季孟则似乎早有准备,回道:“臣以为尚书令说的有理,北楚乃我大吴门户,不可不救,然北楚亦是南楚和西蜀之门户,国主可差使者前往二国,晓以利害,令两国一同出兵,则胜算大增。”
李晔闻言,偷偷看向梁季孟,这跟他心中所想一致,看这个梁季孟胸有成竹的样子,应该是早想到了,但他却不主动出言,看来是个城府极深的人啊。
冯敬则心情复杂地看了看梁季孟,他始终看不透这个梁季孟,作为前吴忠臣萧胤的朋友,却投靠了李知昶,在萧胤全家遇害后,还能无动于衷,这个梁季孟要么就是真的忠心耿耿,要么就是有不可告人的阴谋!
耿直的和弘远却没有想那么多,而是直接向李昭称赞梁季孟:“左仆射所言大善,此举不仅增加胜算,还可为我大吴节省军饷,请国主嘉奖左仆射!”
梁季孟的脸上闪过一丝别人不易察觉的异样,而后正色向李昭自谦道:“此不过臣的个人看法,是否可行,还要国主和诸位同僚商议才是,臣不敢居功!”
李昭觉得这个主意不错,遂向几人询问道:“诸位意下如何?”
“臣以为可行!”这次是冯敬先开了口,这种方案其实再给他一会时间也能想明白,不仅是他,在座的除了军事白痴和弘远,恐怕没谁会想不到。
“臣附议!”
“臣也附议!”
几人纷纷开口赞同,事情就这样定下来了,接下来便是援军统帅的人选和出使西蜀和南楚的使者人选。
这方面几人都是没有沉默,除了默不作声的李晔,纷纷开始举荐自己的人选,这些人选无一例外,基本和举荐者沾亲带故,毕竟刷功劳的事,谁也不想便宜了别人。
几人一顿争吵,惹的李昭相当不悦,最后直接拍了桌子,这才让几人安静下来。
“你们也别争抢了,寡人来做决定吧,援军有尚书令冯敬做主帅,率北军六部、振武军、江夏军以及水师两万择日出征!”
“臣领旨!”冯敬作为吴国资历最老的将领,出任主帅一职,可以说谁也说不出什么。
“至于使者吗,”李昭看了一眼和弘远,“就劳烦右仆射去一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