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婵颂歌
夏宅男主人夏子中是无忧镇上出了名的神医,大公子夏灼是个武痴,年仅十岁,他被夏子中送进京城一家武馆,每月初一和十五才能回一次家。
二公子夏柯八岁,对医术有浓厚的兴趣,夏子中大喜,决心将一身医术传授给二子。
小公子夏淇今年只有四岁,连上私塾的年龄都没到,夏淇自幼体弱,要不是有个神医父亲,恐怕早已夭折。
成元六年,夏宅男主人夏子中在镇上做起了药草生意,不到一年成为镇上有名的药草商。
成元七年,夏子中生意兴隆,但由于三公子夏淇病重需要静养,夏子中不得不放弃药草生意,举家迁至南方。
成元十五年底,翊国西部边境大乱,巫央国反,成元帝下旨西征平反。
那一年,夏婵夏娟年方十岁,扶着病重的三哥,目送大哥夏灼带着二哥从军。
夏宅从一个小宅院变成一座农院。
成元十六年初,征西军首次与巫央国大军交锋,战况异常激烈,一位少年在大战中脱颖而出,被率军主帅看在眼里。
在西部边关整整三年,夏灼身上早已没有了刚离开家时的迷茫和无措,只是想念家人想念得紧,不知道爹娘,三弟和两个妹妹怎么样了。
夏灼从怀中拿出一个荷包,这是离家时夏婵放到他手上的,里面是夏婵出生时一个道士留给她的平安符。
“夏灼。”
“参见世子。”夏灼转头瞧见来人的面容,连忙行礼,永安侯府世子月长清,也是此次征西军主帅。
“不必多礼。”月长清托住夏灼的手臂将他扶起,左到夏灼身旁。
一年前月长清险些被暗箭射中要害,是夏灼救了他。
自此二人便经常在一起商讨战况,夏灼聪慧机警,骁勇善战,屡次在战场之上救下月长清,三年来月长清收益良多。
“多谢世子。”夏灼连忙拱手,忍不住多看了月长清一眼,不知为何,看到月长清总会想到大妹妹夏婵。
“说了好几遍了,我二人独处之时没有什么世子殿下,你若不嫌弃,就叫我长清吧。”月长清无奈道。
“世子,礼不可废。”夏灼坚持。
月长清摇了摇头,目光转向夏灼手中的荷包:“想家人了?”
“嗯。”夏灼低下头。
“你的家人若是在燕都就好了,我倒是可以时常托人带家书,南州路途遥远,属实费时了些。”月长清道。
“世子,您已经帮属下做了很多,属下已经知足了。”夏灼连忙说道,原本他这个无钱无权的小卒是没有资格传家书的,但是两年前月长清愣是动用永安侯府的关系,帮夏灼带回去一封家书,半年前他还收到了回信。
月长清见夏灼一副受宠若惊的样子,爽朗一笑:“你啊。”说完目光又转向夏灼手中的荷包:“这个荷包针法生涩,可是心仪的姑娘送的?”
“不不,这是出门时舍妹所赠。”夏灼解释道。
“哦?原来你还有妹妹。”月长清见夏灼神情微变,立马接下话题。
“嗯,有两个,算起来,快十四了。”
“两个妹妹?可是双生女?”月长清问道,夏灼说了有两个妹妹,却只说了一个年龄。
“对,虽是双生,却并没有双生之相,大妹婵儿淡然平和,如天山雪莲,小妹娟儿内向怕生,倒像是一株含羞草。”夏灼想起出门时夏婵坚毅不舍的眼神,又想起夏娟哭成花猫的面容,眼底深处一片柔情。
“巧了,我也有个妹妹,叫月婵,算起来,今年也快十四了。”月长清听到“婵儿”二字,想起自家的小妹:“只不过我家小妹是个不省心的。”
二人说起自家妹妹,话题便停不下来了。
“大哥,大哥!”二人谈话声被打断。
“参见月世子。”夏柯对着月长清行礼。
“是夏柯,免礼。”月长清笑道。
“二弟,怎么了?”夏灼鲜少见夏柯神色慌张。
“大哥,我昨晚梦到你受了重伤。”夏柯双眼布满血丝,拉着夏灼左看右看,由于战事频繁,伤兵过多,夏灼每日休息时间不足两个时辰。
“二弟多虑了,我没事。”夏灼看着一脸疲惫的夏柯,心中不免有些心疼。
“夏灼可是我们征西军的不死战神,不会有事的。”月长清在一旁说道。
心底有些羡慕夏灼,在这西部边境还有一位亲人做伴。
成元十八年末,巫央国终于递上降书,西部战事告捷,征西军顺利凯旋。
征西军边境平反三年,劳苦功高,其中最为出色的当属夏家兄弟二人,居功至伟。
燕都主街布满红绸,迎接征西军。
“夏灼,此次回京,陛下定会好好封赏与你,等你受封,可别忘了请我喝酒。”月长清骑在高头大马之上,对身旁身着黑色铠甲的少年说道。
“世子谬赞了,夏灼出生寒门,只求在京城能有一席之地。”夏灼回答道。
“谦虚了,以你这三年的军功,封个正一品军侯都不为过。”月长清由衷赞叹道。
“世子,提拔之恩,夏灼没齿难忘。”夏灼拱手道。
“看,永安侯府世子。”“好英俊啊。”
“他身边那个黑甲少年是谁啊?”
“听说是一个寒门之子,此次立了大功,这次回京陛下铁定要封赏的。”
“哇,又是一位少年将军。”
夏灼对周边议论声无感,他只想早些见到阔别已久的家人。
如月长清所料,夏灼兄弟甚得圣心。
征西军小将夏灼,英勇神武,骁勇善战,此次平反立下不世之功,朕心甚慰,即日起封夏灼为从一品骠骑大将军,统帅西部五万兵马,赏京城宅院一座,黄金千两,白银十万两。
谢恩之后,夏灼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写信给远在南州的家人。
收到夏灼的书信,夏家众人大喜,得知兄弟二人平安归来,悬了三年的心总算是放下了,一家人立马按照信中所说,准备收拾东西回到燕都,而此时大女儿夏婵却无论如何都不想回去了。
前世的事,夏婵早已放下,待在襁褓不能动弹的那一年,夏婵天天都在想前世,偶尔也会想起这一世的亲生父母,月夫人和月侯爷。
十四年前她的身份被人顶替,不知道后来永安侯府怎么样了,第六感告诉她,十四年前的旧事一旦被揭晓,永安侯府的人一个都活不了,没准儿还会连累夏家。
如今生活算不上富足,却也能解决温饱,加上大哥托人带来的白银千两,她就留在南州,继续过她的自由生活,谁也不打扰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