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婵颂歌

太守府外的药棚已经开始给患病的百姓熬药了,紫叶草依然稀缺。

“婵儿,其他药材还多,只是紫叶草依然不够用,这可怎么办啊?”熬药第二天,红玉跑过来问道。

“我来想办法。”说完,夏婵进了太守府。

“太守,府中的粮食也不多了,库房中的银子不足百两,明日怕是施不起粥了。”走到正堂门口,林管家的声音传来。

“哎,我还是低估了百姓人数啊。”钟于杭扶着额头叹息。

“钟大人。”夏婵走了进去。

“夏姑娘,可是药不够用了?”钟于杭问道。

“紫叶草不够,但我不打算再从其他城池购买了。”夏婵道。

钟于杭疑惑地看向夏婵。

“钟大人,城中现在尚可活动的青壮年男子有多少?”

“有上千人。”

“很好,分成五路人,我手里有一份地图,途中标记的地方都有紫叶草。”夏婵拿出地图说道。

钟于杭的眉头松了下来:“夏姑娘,您是想让这些人去采紫叶草?”

“没错,儿时父亲经常带我去采药,不过每一个队伍都必须有一位郎中随行,以免采错。”夏婵提议道。

“没问题,我这就去安排。”老林一听紫叶草有办法解决,连忙去叫人。

夏婵还在犹豫要不要将剿匪的战利品拿出来,那些东西数量较多,难保不会有人见财起意。

“太守,东区的王员外,陈员外,西区周员外,方员外等人求见。”门口的府兵来报。

“请进来吧。”钟于杭揉着太阳穴,这些人都是古河城出了名的富豪,难不成也是看到了商机?

“草民见过太守。”进来的人足有十三个。

“不必多礼,王员外,今日各位结伴前来,所为何事啊?”钟于杭问道。

“太守,我等听闻太守在此施粥施药,特来相助。”为首的富豪说道。

钟于杭表情怪异地看向王员外。

“城东王家,送来大米五车,白面五车,白银一千两,请太守过目。”说着王员外递上一个礼单。

钟于杭张了张嘴巴,所有的话哽在喉头。

“城北卓家,送来白面三车,大米三车,白银一千两,请太守过目。”

“城西方家,送来大米五车,白银一千两,请太守过目。”

“城北齐家,送来白面三车,紫叶草一车,白银一千两,请太守过目。”

“城东陈家,送来······”

“城西周家······”

夏婵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场面,听到方家报单,眼泪已经止不住流了下来。

钟于杭更是湿着眼眶,哽咽着对十三人一拜:“古河城太守钟于杭,多谢诸位。”

“太守万万不可。”王员外连忙扶起钟于杭:“古河城在您的庇佑下才有今天,如今古河城百姓有难,我等岂能坐视不理。”

夏婵悄悄退出正堂,走到太守府大门口,一车接着一车的大米白面,一眼望不到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当如是也。

“三玄。”夏婵喊道。

“夏姑娘。”三玄走了过来。

“你去一趟无双城······”

等到十三位院外留下物资离开,钟于杭又着手去安排采紫叶草的事,虽然齐家送来了一车紫叶草,但是距离治好每一位百姓还很远。

上千的青壮年男子在下午就已经进了太守府的院子,当他们知道自己可以帮古河城度过难关时,立马答应要跟着郎中去采药。

按照夏婵说的,将上千人分成五路,每一路由两位年轻郎中带领,再配上二十个古河城卫兵护送,此行若是顺利,不出三天他们就能回来。

白头翁还在埋头苦思如何将污染的水井恢复正常,只要外面没有什么大事,夏婵就会去和白头翁一起试,历经两天,采药的队伍成功将紫叶草带了回来。

许多人渐渐恢复正常,有家底的回家自己维持生计,家里过于穷苦的就在太守府门前的粥棚帮忙。

整整十天过去,白头翁终于研究出可以中和井水的药粉,经过多次试验,钟于杭正式派人将药粉撒进井水,古河城的井水全部恢复正常,富豪们送来的米面和银两慢慢见底,太守府门口的人也越来越少。

直到第二十天,粥棚一样熬了粥,太守府门前的百姓却都没有去接粥,而是携着一家老小跪在太守府门口大喊:“小人叩谢太守救命之恩!”

百姓的声音一声高过一声,钟于杭连忙走出太守府,只看见一群跪在门口的百姓。

刹那间,钟于杭老泪纵横:“古河城能渡过此接,多亏了白老和各位郎中,还有古河城十三位员外鼎力相助,钟某多谢各位抬爱。”

“三玄,红玉姐姐,我们走吧。”夏婵和红玉坐在马车上,掀开帘子看向太守府,不让城中百姓知道她的存在是她自己提出的,她不属于古河城,古河城只需要永远相信钟于杭,相信城中的三十六位郎中,这就足够了。

“婵儿,你可真善良。”红玉忍不住说道,她自己忙里忙外做了那么多,最后功劳都给了钟于杭,换成别人哪有这么大度?

“古河城只需要一个神,在此之前,你们见过哪个地方的乡绅富豪拿出自己的财富声援太守的?钟于杭,他就是古河城的神。”夏婵道。

“说错了吧?婵儿,我觉得你才是。”红玉道,古河城的一切都是夏婵到了之后才好起来的,不然为何街上会有那么多尸体?

“夏姑娘,我觉得红玉姑娘说得对。”三玄道。

“我本就是赶巧而已。”夏婵放下帘子,微微一笑。

马车离古河城越来越远,夏婵也慢慢将古河城的事藏在心底。

“太守大人,夏姑娘呢?”白头翁左看右看没有看到夏婵。

“对对对,还有位女郎中,我也记得她,太守大人,那位姑娘去哪儿了?”有个百姓开口问道。

“夏姑娘已经离开了,但是我希望古河城能够永远记住夏姑娘。”钟于杭道。

“是,太守大人!”

从那以后,古河城多了一个医仙的传说:成元十八年,古河城突发瘟疫,好在有医仙下凡,瘟疫结束之后,医仙踩着仙鹤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