妃常嚣张之王爷请就位

张三,字见一,曾是晋王爷的门生。此时裴钧想了想自己的门生邓准,又想了想晋王的门生张三,竟觉心里略有些不是滋味儿。

实则邓准和张三是同期考入青云监的,也就是同窗。

邓准是个十足寒门子弟,蹭着榜尾能入监已是烧高香了,但资质有限,三年前恩科失利,未入殿试,几乎丢尽裴钧颜面。而晋王的门生张三却是监生头筹,当年被大红字写在青云监录生的榜首,考入后却被人发现,他竟是前吏部尚书、现携领青云监的文渊阁大学士张岭的幺子,自己放弃了无考保入青云监的资格,却还是从一干监生试子中脱颖而出,且在三年前的同一场恩科中名贯状元,由少帝御笔点进御史台奉职。

资质上,高下立判。

理所当然,张三成了监生届长。提训众监生时,他曾面若冷石说过这样一言:

“寒门子弟别以为世家之中只有庸夫,权宦之后亦不可认定庶族平民没有高人。从今以后,我等必将勉力学业、勤修不缀,只因一朝入班为臣,皆是为了朝廷做事,忠诚之心别无二致,无需因身怯职,也需记得这青云监中,绝没有身份高下之分!”

一时监中欢呼雷动、响彻云霄,张三这名字,便在朝中传为一桩美谈。众人逢了张岭就夸他儿子极有出息,张岭却是胡子一抖,直眼薄唇道:“那小子还差得远。”

啧。裴钧此时想起张岭那冷峻神容,鸡皮疙瘩都还能起一溜。

“不过,”晋王突然在裴钧身边站住了,看向他道:“有张大学士在,裴大人怕是进不了青云监。”

这一针要害,又把裴钧给扎噎了会儿,半晌才道:“臣不进去就是。”

晋王目光在他身上停留一时,转看前方,青云监已到了。

不成想还挺热闹。

今日并不止他二人光顾青云监。毕竟十月监生新进,此时正是百官择生、监生择师之时,故青云监门口管事迎来送往许多朝臣,皆是点头哈腰,见着晋王也是捧起笑脸,可目光落在裴钧身上,却顿时面起难色,挠头瞥向了右侧一人。

大门右侧的石狮旁,立了个云雁玄褂的青年人,皮相挺清俊,此时也转身向裴钧和晋王望来,不免遥往晋王单膝跪下,一容冰川,字字清晰道:“学生张三,参见晋王殿下。”

晋王这才行至,也没伸手,只淡淡道了句免礼。

张三站起来,冷脸又转向裴钧:“下官见过裴大人。”

他这脸对谁都如此,裴钧倒不在意,只点过头,“张中丞。”

可张三却神色不变地盯了裴钧好一会儿,又看了看晋王,嘴皮终于一动:“裴大人不可入青云监。”

晋王睨了裴钧笑:“裴大人也没想进去。”

裴钧叹气,唤了个管事:“烦请知会门生邓准,本院来瞧瞧他。”

“裴大人来的正是时候。”管事道,“邓南山方才同人吵起来了。”

——还好不是打起来了。裴钧面色上笑得淡了些:“本院要见他,即刻叫他出来。”

青云监属张三父亲张岭治下,故管事不禁撇眼看张三脸色,见张三隐隐点了头,这才跑进内里叫人。

晋王见此,不免挽了唇角,半是严厉,半是向张三笑:“张中丞,愈发承袭尔父之风了。”

张三垂眸告拳:“王爷谬赞,学生还差得远。”又问:“王爷今日怎来了?”

裴钧听言扭头看晋王:不是说张三请他来替择生掌眼?

却见晋王怡然看远,“你如今也稳妥,孤原不想来的。不过祭礼毕了,顺道来瞧瞧罢了。”

裴钧却不知他顺的是哪条道。

一边张三不再多问,只请晋王进里边儿去,然这时,却听一阵人声喧哗,是两个监生笑骂着另一个,共三人从监中外行。

“……邓南山!裴大人这样的教你也考不进,就算了吧!不如将门生位置让与思齐兄,别占着茅坑不拉屎。”

“就是!我要是你也没脸面待在青云监,早就收拾包袱回乡了!”

这三人都穿着青云监的青布长衫,可后头被骂的那人本就瘦,怀里又抱了个灰扑扑的小布包,此时就更显狼狈些,脸上两道细短的眉头蹙着,一双吊眼定看前方,虽一样是青年人,却远不如头前两个意气风发。

两个骂人的嬉笑着闹到门口,一转眼,竟看见被他们骂作茅坑的裴钧裴大人正淡笑着闲立在晋王旁边儿看他们,不禁吓得差点儿一跌:“裴……裴裴裴大人……!”又忙不迭同晋王告礼。

而后头那被骂的见了裴钧,却是神情讶然中燃起一丝希冀:“师父!”

这人便是邓准,南山是他的表字。

裴钧此时见了他,历过回忆种种过去,也有些感慨地笑了笑,冲前头两个骂人的监生扬扬下巴,挑起眉来,口气轻巧地问邓准道:“怎么,南山,这是你新友?”

被提及的二人顿时舌头都要打不直了,不待邓准说话就抢白道:“是是是!……我二人同南山兄,从来嬉笑惯的。”一人还揽过邓准脖子笑道:“哈哈哈,你说是不是,南山兄!”

邓准一脸白着,懦懦缩了一下,倒不好意思说不是。

裴钧冷眼瞧这二人,又瞧瞧邓准,心道孰是当官为臣的料子,这不一眼就能看出来?

他心下将失望放了放,只面上一笑便和气向那二人道:“好好好,既是南山小友,本院自然也得照拂。来,同本院说道说道你们名讳表字,二日殿试上瞧得见你们,本院也好同皇上举荐举荐。”

这话好好儿的,却将那二生的脸都给吓白了,连连拼上性命摇手:“不不不,学生位卑,不敢劳烦裴大人!学生不打搅裴大人晋王爷,学生告退!”说罢,各自拉着袖口飞也似逃窜了。

晋王悠悠瞅着二生狂奔的背影,似想起什么,冲裴钧一笑:“裴大人倒惯常爱吓唬小辈。”

“王爷倒不说小辈爱吓唬臣呢?”裴钧笑眯眯拍着胸口作弱气状,徐徐道:“臣这京兆少尹若是茅坑,那王爷治下的京兆司,得成了什么?”

晋王笑中顿时一寒,不言看向裴钧。

这时监里头跑来方才那管事的,正要同裴钧说没找到邓准,却发现邓准立在门口,不禁不满道:“邓南山,你在这儿啊,叫我好找。裴大人寻你呢。”

邓准支吾道了谢,过来妥当见过晋王、张三,又挪到裴钧身后:“学生谢师父。”

裴钧却是眼睛落到他胸前抱的个灰布包袱上,一口气提起来:“这是什么?”

晋王领了张三正要进青云监,听了裴钧这话,又回过头来。

邓准面上一热,将灰布包袱扭到身后,梗着脖颈嗫声道:“没什么,师父,我们回罢。”

可这事儿要在裴钧跟前撒谎,却直如关二爷面前耍大刀。他抬手就从邓准身后拿那包袱,谁知邓准情急一回扯,那包袱竟就开了。

裴钧这边儿的力道带得内里一道墨砚登时飞出,还未及抬手挡它一下,那墨砚已在周遭惊扯倒吸的声音中,重重砸在了他身后晋王的凫靥裘肩头——

砚台何其重?人群中晋王被砸得闷哼一声倒退一步,张三眼疾手快,连忙在后头速速扶了他一把,而墨砚滚落、砸到地上磕出个小坑,在裴钧懵然回头间,只见晋王爷雪白的千金裘袍上已被那砚台残余的黑墨划拉上了一大团乌漆漆的痕渍,回观晋王爷本人,也正用那王府花厅里漫端茶盏的神情,静静看着他……

且还诡异勾了勾唇角。

裴钧:“……”

——得,这回邓准没打宁武侯世子的门生,倒是他自个儿将晋王爷给打了。

片刻中,周遭众人直楞看着场上,介于裴钧、晋王便是场上官职最高的二人,左右不敢置喙,便只能面含期待看向一旁张三,叫张三面无表情看向邓准,邓准面露惊惶看了看地上那破砚,又吞吞口水,蹙眉看回他师父裴钧。

而裴钧目不斜视,此时只撩袍就向晋王跪下,顿挫道:“臣,罪该万死。”

邓准这才猛了回神,连忙跟着师父跪下,唯唯诺诺:“草草……草民罪该万死。”

朝中皆知晋王爱洁,府中屋宇器具时一涤之,为京中传成一谈。此时污墨脏了裘袍,照理早该青了脸,可瞧在裴钧眼里,却觉晋王爷此刻笑的模样,还更瘆人些。

晋王垂眸看了眼肩上的墨,又看了看裴钧头顶,轻轻叹了口气:“裴大人,你先起来。”

“谢王爷。”裴钧掸衣站起来,心想现下挽回了邓准伤人自断前途一事,算是了却他前世一憾,叫邓准日后总有高升之望,不至哀哀戚戚十来年,而倘若这变命之事需赔进个袍子不免千金,他裴钧也不是赔不起,如此便坦然向晋王道:“臣一时不察误伤王爷,罪过颇深,烦请王爷准许臣将功补过,为王爷修补此袍。”

晋王伸出长指,艰难解了领口系带脱下凫靥裘来,裘袍晃动间,前襟羽翼在日光下折出道青绿的纹路,煞是好看。

他提着裘袍,面对裴钧笑并不变:“看来裴大人识得此裘,那裴大人应当知道此裘不好修补。”

“臣知道。”裴钧假作沉重,“可便是不好修补,臣戴罪之身,亦当为王爷勉力奔赴,哪怕寻山访水、躬身亲织,仍万死不辞。”

裴钧本料晋王洁癖,许是不准旁人动他用度之物,可能会说算了。

但估摸他方才已逆过了晋王这道鳞,晋王与其说算了,倒不如留着袍子折腾他一道,故就还真笑了一声,把手里裘袍向他一递:“好,那孤等着裴大人。”

“……”

裴钧抬了双手接过来,“谢王爷,臣修补好了就给王爷送去。”

晋王站在石阶上,垂了睫羽看裴钧一眼,默然点头。

京城的十月末,今日冷得只差下雪,晋王脱了那裘袍也觉出阵冷意,想了阵状似也无甚话说,便嘱咐个管事告去元辰门外停靠的王府马车,叫侍卫送来旁的裘袍。

他回头再瞧了裴钧和邓准一眼,沉吟片刻,遂带着张三入监去了。

人群渐渐各做各事,裴钧将晋王的裘袍卷了一手抱住,脚尖踢了踢石砖上那倒霉砚台,斜睨身后的邓准一眼:“南山,为师府上留了多少好砚你不用,非要带个学监里的破砚回去使……你也不嫌糟蹋手。”

邓准双眼紧锁着地上那砚,眸中敛了半分不平与半分晦暗,低声嗫吁着垂了头:“连累师父此番受罪,学生一万个该死。”

裴钧常见不得他这懦弱模样,如今好容易管回事,便也没急着带他走:“你且说说你带了这砚是想做什么,今日用不着你动手,我在此替你出了这口恶气,省得你日后又动那邪门歪火惹麻烦。”

邓准听言抬头,青白着脸踟蹰了会儿,最终还是气不过,咬着牙小声道:“我,我就是想……教训教训那钱思齐,他欺人太甚……”

——钱思齐。裴钧唏嘘,还果真是此人。

世人个个都有致命弱点,无人幸免,裴钧总深知。有人爱赌,有人好色,有人贪财,而邓准其人吃喝嫖赌都不沾,此身却有个往后多年都改不掉的臭毛病,那就是门缝儿里瞧大街——不知长远。此病叫裴钧前世煞费苦心都不曾替他改过来,今世要动自然也并非易事,此时再骂再气也就没了用处,是故他现今思及这邓、钱之事,只可叹怎么就摊上这么个孽缘。

这姓钱字思齐的,正名钱海清,便是那本该被邓准砸个一头血的宁武侯世子门生,常在青云监中同邓准过不去。先不提宁武侯世子唐誉明打小就与裴钧不对付、入了官场还处处给裴钧找刺儿,只光说当年他这钱生择师之事,便就是一场生拉活扯。

钱海清这人,脾性气度乃至模样,放眼整个青云监,都算是一等一的官场根骨,考入时是头筹,要学问能做学问,要人情能做人情,心里也是个知好歹的,当年许是听闻裴钧岁数轻轻短年高升、学问也够,便曾一心想拜入裴钧门下。

本朝得了历代官员门生在门中内讧致人才失散的教训,早已规定一官只可带一生,要待门生过试出师或被扫地出门,才可再带下一人。钱海清入监择师时,恰逢三年前恩科刚过,拜帖来裴钧书桌上打了好几轮,言辞恳切、妥帖,看得裴钧自己都觉着邓准送走后此生就会入门,便也没退过帖,算作默认了,只等邓准皇榜有名、功成出师,就给此生下纳生帖。

可人算却不如天算——裴钧为邓准苦心教导、悉心答问,新科放榜时,邓准竟然落了第。

当时不仅是邓准,连裴钧都被青云监生与朝中百官背地里笑了个痛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