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后抛夫带球也快活
这老头儿虽是个小人物,却也是小人物中的强者。
可能与他善良豁达的性格有关,也可能是因为他的枝艺纯熟有口皆碑,自女儿出生后,他虽然要顾及家里,可事业上居然意外的顺风顺水起来。
他不仅能承担家里的开支,居然还有盈余供儿子上学堂。
他的初衷,是想让儿子到学堂学个两年,多认几个字,以后不像他做个睁眼瞎,日子也能更轻松更如意些,可他哪能想到,他儿子居然是个神童呢。
上学不到一年,他就展露出极好的天赋。
天生聪慧脑子灵活不说,小小年纪居然能耐着性子脚踏实地打基础,紧跟着夫子们的教学步骤不说,甚至还能举一反三,这让夫子们喜出望外。
神童难寻,可勤奋的神童更难觅啊!
如此天赋当然不能浪费了,为了鼓励他读书,也为了减轻他家里的负担,学堂破例的免了他学费,甚至连笔墨纸砚也给包了。
亲爷本来还担心儿子小心智不坚定,就怕辜负了夫子们。
却没想到,他儿子也真的不负夫子们的期望。
他天生是个读书料子。
十五岁中了童生,是个案首。
十六岁考中秀才,还是个禀生。
整个府城,秀才取五十人,禀生只取前十,而他儿子居然考了第三名。
他每月能从县里多拿几十斤粮食,还有二两月银。
而普通的秀才,不仅没有银子可拿,粮食还得减一半。
儿子中了秀才,这本来是赵家大喜事,可还没高兴多久呢,老伴听到消息后居然就这么走了。
转眼喜事变丧事。
这让常年提着一口气的硬汉受不了,也垮了,但他却强拖着。
他伤心的料理完老伴后事,又急匆匆的给儿子、女儿寻摸亲事。
拖过丧期后,却在女儿出嫁不到一个月,再也撑不住还是跟着老伴去了。
古代守孝是很艰苦的,父母殇,子要守三年。
对外,不能走亲访友。
对内,除了族中大事,其他一切交际活动都得停止。
在这清苦中赵秀才却寻到了乐趣,因为他妻子居然新婚时就怀上了。
对妻子蒋氏这胎,赵秀才抱了十分兴致,他除了读书就是陪着孩子玩。
原主还在娘亲肚子里时,他就常常读书给她听,出生后更是除了读书就整天围着女儿转。
就一个名字,他就取了八月之久,最后却取了个俗气的慧字。
乳名都免了,直接就叫小乖。
他成天张口就是他的小乖乖,女儿成了他的心头肉,其他什么乳名都配不上。
对这个女儿,赵秀才是真的捧在手里怕摔了,放在嘴里怕化了,让周围人大跌眼睛,说这神童居然也食人间烟火了。
这还不算,等原主三岁时,他还亲自给她开了蒙,亲自教养了。
六岁前的原主赵慧是快乐的。
父母健在,双亲宠着,二人成天的就围着她一个人转,这在古代是非常罕见的。
这个时代,各种礼教盛行,还有个抱孙不抱子的风俗,何况原主还是世人眼中的赔钱货,父亲不抱才是正常的,但对于赵秀才来说一切都是屁,什么都没女儿重要。
可这些,都止步于原主六岁那一年。
一直被娇养的小女童,她不明白什么叫死亡,也不明白成天陪她的父亲为什么就躺在那里不动了,后来甚至不见了。
她更不明白,她的亲娘怎么天天哭,也不明白家里怎么有那么多的、让她害怕的白。
因为不明白,因为少个疼爱她的人,也因为满室的寂静与害怕,她就整天的哭闹,闹着亲娘,哭叫着父亲。
等赵秀才下葬后不到半个月,她就把自己给折腾得病了。
原主亲娘本就伤心难过,又无亲友开导还要强拖着身体照顾女儿,也倒下了。
等到亲兄长蒋二奎回家安顿好,返回来准备接他们母女二人回蒋家时,却发现妹妹气色不对。
她皮肤蜡黄不说,还虚弱不堪,赶紧找了大夫。
可却晚了,原主娘腹中已有四个多月的胎儿流了,而且居然八成还是个男孩。
蒋氏原以为自己只是累到了,才导致月事不调,万没想到却是怀孕了。
她刚知道怀孕还可能是个男孩,都来不及高兴呢却又流产了,只痛得昏死过去。
等她再醒来时整个人都没了精气神,像个提线木偶似的,整天伤心愧疚着没把赵秀才的根留住,仅仅多拖了半个月也跟着去了。
在原主赵慧脑海中,母亲最后的画面就是躺在床上,发白的脸色带着虚弱的微笑。
“小乖,娘亲很喜欢很喜欢你啊,以后小乖要多笑笑。
你看,自从你爹躲起来,娘找不到他了娘就没笑过了。因为娘老是不开心不爱笑,所以娘亲病了还很不舒服了,整天只能躺在床上,都没法陪小乖玩了。
你以后要多听舅舅的话,娘现在带着弟弟一起去找父亲,找到后就一起来看娘的小乖啊…”
赵慧想,即使最后蒋氏想陪伴女儿也无能为力了。
她最后的语言及肢体动作,无不希望女儿能笑对人生。
但蒋氏也知道很难,女儿无父无母,无兄弟姐妹,什么依靠都没有,注定要辛苦一辈子。
赵慧接受了原主记忆,知道蒋氏流产了。
按理原主六岁也不算小了,可惜被她亲爹娘给养废了。
她被养成了一朵娇嫩的室内花,不能接受任何的风吹雨打,不然也不会亲爹去了半月,她就把自己差点折腾得没了。
原主那时受了打击,有选择性的忘了部分记忆,她胆小不敢去寻找记忆深处的答案,那就是旺家欠了赵家三条命。
哪怕就是后来长大了,成亲了,她也从来没深想过,她母亲最后的那个弟弟是什么意思。
亲舅蒋二奎发现她记忆出错,也只能将错就错,只要人没问题就行了。
而且这时旺家也来了难题,他分身乏术再没法顾及到她,因为旺氏全族敲锣打鼓的出面求娶外甥女。
不管旺家目的如何,是报恩还是看中赵秀才的财产,他都得谨慎对待,因为他们的动静搞得太大了,直接惊动了整个镇子。
原主那时只有六岁,不可能单独生活,要么由族人照顾,要么是跟着蒋二奎回蒋家,现在却又多了一个旺家。
经过三方多次协商,势单力薄的蒋二奎与人心不齐的赵氏族人最终败下阵来,同意了旺家请求。
双方商量好,就在热孝中成亲。
于是六岁的小新娘原主,就这样被送到了旺家。
为了外甥女以后在旺家好好的过日子,蒋二奎怕旺家,特别是怕旺正勤只记得恩情反而忘了夫妻相处之道,就没提过蒋氏流产一事,他还专门关照过郎中别对外说。
他不怕旺家对外甥女不好。
要知道当时可是整个镇子的人都关注着此事。
特别是妹夫的弟子、同窗,还有赵氏族人,他们可都大瞪着眼瞧着这旺家怎么行事,怎么对待恩公之女呢!
当时的蒋二奎想法很简单。
赵家因为旺正勤已经走了两位,如果再添一个以后岂不把外甥女当作菩萨供起来?
谁好好的人不做,却要去做个假菩萨?
可惜,怕什么来什么,一切还是向蒋二奎期待的反方向发展了。
如果早知有孕,赵慧相信蒋氏肯定会好好的保养身体,把肚子里的孩子生下来,这不仅给秀才留了根,也给她女儿找了依靠。
这年代,女子出嫁活的如何,就得看娘家,没有娘家就等着被婆家折磨吧。
因为她的不知道,她伤心的把身体搞垮了,还丢了儿子,这双重打击击垮了她。
赵慧清楚接下来她意味着什么,因为她运气极背,不仅穿越,还穿了书!
书上详细写着出事那天的事,以及蒋氏去世前后事情发生的始末。
不然仅靠原主逃避的记忆,她不会知道得这么清楚。
旺正勤那小子本该午休,却偷跑出去到镇边上的枫园游耍。
园中有个池子,水深达两米,旺正勤水性好,游了几个来回就想回去了,因为怕被夫子发现挨训。
结果快到岸边时,他一个脚却抽筋了。
如果是成人,只要不慌,水性又好,只要慢慢用手划着肯定能上岸,可他那时只是个十岁的调皮孩子,还是个被家里宠着的小霸王。
他是独子,又是人嫌狗嫌的年纪,真遇上事了,很少动脑筋亲自去解决,不然他也不会偷跑出来了。
正惊慌时,他看到了夫子,就急着浮出水面叫救命。
赵秀才不明情况,还以为孩子要淹水了,可手边又没长杆捞不到人,很着急。
因为着急,他甚至忘了,对方既然能把头伸出水面,又怎么可能会淹水出事?自己慢慢游过来不就是了?
可他没功夫深想,人命关天档口,他怕孩子真的会出事。
最后他想着,这离岸边也就两米左右,自己水性虽不太好,可把他拖上岸想来是没问题的,结果悲剧了。
本来没事的旺正勤,因为有了指望,下意识的动了抽筋的脚,结果小抽筋变成了大抽筋,人直接沉到水里去了。
慌乱之际,他摸到了赶过来的赵秀才,从前面搂住了他的脖子。
赵秀才被他搂得使不出劲也喘不了气。
他本就长得清瘦,力气也不大。
而旺正勤虽然是个小子,却也十岁了,还是个乡里娃,成天的上串下跳,力气却大得很。
他从前面紧搂着赵秀才的脖子,让他没力气拖他上岸不说,还拖着他向水里沉去。
既没法喘气又拖动不了旺正勤,赵秀才急了,再不上岸,他两全得交代在这里。
可他有心使力,另外一个却总是拖后腿。
他数次想把他举起来又数次被对方拖入水中。
混乱中,两人不仅没走向岸边反而滑向了深水中。
赵秀才水性不好,也就比狗刨好点儿。
危急时,他也没想过扳开他脖子上紧搂的手,最后他还是成功的把旺正勤给顶了起来。
恰好被几个路过的人看到了,他们先救了孩子,再想着救他时,他早就因长时间缺氧,滑向了水底深处。
等救出来时,人早没气了。
长大后的旺正勤水性更好,也了解到岳父确实是被自己害死的。
对原主,他很愧疚。
特别是原主越长越像赵秀才时,这愧疚之情就更深了。
二人本该是青梅竹马,可对他来说,只要对上赵慧那双眼睛,他就产生不了男女之情。因为他觉得,那是赵秀才通过赵慧在看着他,在责问他为什么要拖他下水。
再说书上五品大官,吏部员外郎云大人,此人是个典型的士大夫。
他算得上一个正直的人,不会无辜去害人,但也绝不会为了他人而损伤自身利益。
虽然口头上说让旺正勤考虑,但如果旺正勤坚决不同意并对外爆出原配对他有大恩,他也只能退让,并不会追究旺正勤什么责任。
毕竟当时二人能碰到一起,不能算旺正勤一个人的错,他女儿也得占一半责任,甚至还更多。
在这方面,礼教对女人的约束总是比男人高得多。
大庭广众之下,女儿不嫁他,那京城一个好男儿也别想嫁了。
如果旺正勤不退让,最差的结果,就是女儿维持原样,嫁给现在这个无能的未婚夫。
不过他不可能同意,也不会就此罢休,如果好好运作,凭女儿条件及自家根基,找个外地的好儿郎容易的很,也能因此事彻底摆脱定亲的混小子。
当然,如果旺正勤同意那就更好了,这可不是矮个子里挑高个。
毕竟这小子也是新出炉的二甲进士,不说比定亲的女婿强,就是一般世家子弟,与他相比也差多了。
定亲的未来女婿读书不行,最多止步于举人,而且到现在还只是个秀才,还是个末尾。
如果不是从小定亲,他绝对看不上。
那小子学业不行就算了,居然还是个软包。
从小养在后宅里,就知道听娘的话离不开娘。
即使以后他帮着运作,终身成就也不会超过七品。
女儿嫁给他,对云家是什么好处都没有。
他最终落得贴人贴银子还得给对方铺路,他亲儿子都没让他如此操心。
如此赔本的买卖他岂能同意?
他一直想找个借口黄了这婚事,却一直没找到机会,毕竟既不能影响自家名声还不能毁了宝贝女儿的闺誉。
哪知道旺正勤这厮居然会撞上门来,真是神来一笔。
这种穷小子他看得多了,他运气好考个二甲又如何,没银子没门路,到死最多熬个六品就顶天了。
当然他的好运气还得坚持下去,要不犯错、不战队,不走上歪路,还不能被人打压,这可能吗?
拿定主意,他也不等旺正勤是否答应,就出手了。
他使了个计,半强迫的让已定亲的男方家同意退了亲。
他若不赶紧办了此事,等对方缓过神来,说不上他反而会被赖上,退亲更是不可能的事。
他们若抓住女儿与外男扭抱一起这个把柄,向云家要钱要人脉,却又坚决不退亲,他都能想象得出,到时他将如何的骑虎难下。
而女儿却迫于舆论,又不得不嫁,那婚后日子甭提多憋屈了。
旺正勤不同啊,这小子起步比那小子高多了,精明不怕,就怕是个扶不起来的软包。
他一个泥腿子出身,没有任何背景居然能考上进士,名次居然还很靠前,说明这小子脑子好使。
而且他没背景,只能仰仗云家,女儿低嫁过去,决对不会被人欺负,他以后还得靠云家提拔呢。
云家帮忙运作,他仕途顺遂不说,对云家来说也是个助力。
看看,这小子滑的很,都不用他怎么暗示,居然以退为进,骗了一起来的两个兄弟帮他回去处理原配了。
他真的就是天生吃官家饭的料,女儿以后一个诰命是跑不了的。
至于旺正勤原配,一个村姑而已,他相信凭他那脑子能处理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