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韩两城,以慑韩人(2/3)
白起谓王言曰:“欲攻下缑氏城,恐要一场血战。”
王言说道:“若秦军可不费吹灰之力而攻入城内,战况又将如何?”
白起回道:“缑氏难攻,在于入城。秦军一旦入城,则秦军所向披靡。”
王言说道:“我有一法,可使秦军轻松入城。”
白起大喜,说道:“言姑娘请将。”
王言说道:“破敌之法便在脚下。”
白起低头看着脚下,皆是黄土。白起说道:“言姑娘之意,乃堆土成山乎?”
王言点头回曰:“没错。”
于是,二人回营,下令众士卒到小山坡掘土,再将黄土装入麻袋,随后运回营地。三万秦兵来往于秦营和小山坡,如此三日,此时秦营内已堆满沙袋。是夜,趁着夜黑,秦军每人抗一包沙袋,搬往缑氏。先往护城河扔下,使其堆成一条一丈之道。随后继续往前,至城墙下,将沙袋从城角下开始堆砌,一点点向上垒。韩军认为秦军不会夜晚来攻,且连日来也未见秦军攻城,因此夜里的韩军也就放松了警惕。而秦军一切动作皆是悄悄进行,城垣上之哨兵并未发觉。直至黎明,秦军已筑起一座土山,直达城垣。
韩卒从梦中醒来,睡眼朦胧,用手擦拭双眼,使其睁开。待双眼睁开,定睛一看,一座由沙袋堆砌而成的土山映入眼帘,而秦军已手持兵器开始登城。韩卒大慌,立即敲锣打鼓。可为时已晚,秦军势如破竹,很快便登上城垣,将城垣上的所有韩卒歼灭。城垣上的秦兵越积越多,而闻讯而来的韩卒见城垣上满是秦兵,惊慌失措,逃的逃,降的降。
随后,秦军将城门打开,秦之大军从大门涌入,占据了缑氏。缑氏守将见大势已去,只好率两万韩军投降。白起纳降之。
秦军遂拔缑氏。休整三日,秦军南下攻韩之蔺邑。此役,王言因病未随,留在缑氏养病,而司马梗仍为裨将,随白起南下。另外,前日所降之韩卒已编入秦军,亦随军攻韩。
欲攻蔺邑,须通过轩辕关。韩军得知秦军来袭,早已于轩辕关布下重兵,以抵挡秦军。嵩山由太室山、少室山对立,太室山在东,少室山在西。两山之间有山道为界,山道两侧山崖怪石嶙峋,山势雄伟险要,道路曲折盘旋。轩辕关便立在此山道,此关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摧。
这天,秦军首攻轩辕关,未能进,多有伤亡。战毕,白起从前线回营,司马梗紧随其后。白起哀叹道:“轩辕关地势险要,且韩兵甚多,欲破此关,免不了一番血战。”
司马梗说道:“将军何不以缑氏所降之韩军为先锋,由其攻关,以减少我军伤亡。”
白起说道:“不可。韩卒方降,其心难测。”
司马梗又言:“将一半降兵扣押,余者攻关,若有异心者,斩扣押之降兵。”
白起思虑片刻,说道:“虽有不测,但仍可一试。”
于是,白起将缑氏所降之韩军分为两军,称为左军和右军。这天,白起召其至营帐前训话。白起对其曰:“今由左军为先锋攻轩辕关,右军留在营内待命。若能一军破关,左右两军皆升爵一等。若有闪失,左右两军均以畏战论处。诸位将士既已降秦,秦自待诸位为兄弟。此役乃尔等对秦表忠心之机,切莫失之。”
用过早饭,左军向轩辕关出发,秦军大军在后紧随。至轩辕关下,左军主将向关上守兵喊话:“吾等乃缑氏韩军,先前迫不得已降秦。请速开关门,让吾等进关,共御秦军。”。由于秦军大军距离左军较远,未能看到左军主将向关上喊话。轩辕关守将认得喊话者,下令打开关门。
随后,降军向轩辕关冲去。秦军起初以为此举乃攻关,并未在意。待许久,发现前面降军越来越少,又未见有架云梯者,方知左军叛变。司马梗立即率军冲关。可为时已晚,秦军冲到一半,所有降军皆已入关,关门亦毕。秦军继续向前。韩军见状,于关上张弓搭箭,往关下射箭。秦军不得前,司马梗只好罢兵回营。
白起得知左军叛变,大怒,下令将右军悉数斩首。白起谓司马梗曰:“如今轩辕关内新增一万韩军,攻之亦难矣。”
司马梗跪地请罪道:“都怪末将无能,献以拙计,请将军治罪。”
白起说道:“此时责怪已于事无补,当务之急,乃想出破敌之法。”
司马梗起身,说道:“不如将王姨接来,以其智慧,兴许有破敌之术。”
白起说道:“王姑娘染病,此时将其请来,于心不忍也。”
司马梗说道:“若不能早日破韩,则不能及时与王将军之军汇合,恐将失军机。”
白起思虑片刻,说道:“也罢。为求速战速决,只有难为王姑娘了。”
于是,遣使往缑氏接王言来轩辕关。王言并还未痊愈,仍咳嗽不止。王言一听白起有请,未及多想,便让人收拾行装,与使者同去。王言坐上马车,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