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沟死守,克敌三日(2/3)
传令兵回到黄巷坂,对冲锋队主将传匡章之令。之后联军停止了进攻,撤退回桃林塞。
众秦兵见联军撤退,长舒一口气,纷纷于原地坐下休息。
白起对王言说道:“总算挡住敌军第一天的攻击,我军损失极少,王兄此阵真神也!”
王言回道:“敌军始料未及罢了!明日联军必派善泳之卒来攻阵,切不可大意。”
白起说道:“那今晚要好好休息,待明日再与敌军死战。”
王言摇头说道:“尚不可休息,晚饭过后,仍需清理沟道尸体,以防敌军借尸渡沟。”
此时已是日落夕阳。
次日,匡章带领了三千善泳之卒,来黄巷坂攻阵。在其一声令下,联军之卒纷纷跳入沟内,奋力游到对岸。白起和王言从容自若指挥着秦军战斗。起初,在敌军士兵还未上岸时,便将其杀于沟里。后来沟内联军士兵越来越多,杀之不及,被少数联军爬上岸来。幸好,秦军占据地利、人和之势,均能较快地将上岸者一一斩杀。只是今日联军有备而来,秦军虽说守住西岸,然伤亡不少。
匡章见依旧不能破阵,便领着剩余的一千士卒回营。回到帅帐内的匡章,对田文说道:“薛公啊!此阵甚妙,竟可以一敌十。”
田文问道:“为何如此?”
匡章回道:“士卒多半未来得及上岸,便被斩杀。而侥幸上岸者,却往往因为寡不敌众,也被击杀。”
田文说道:“那可有办法,让士卒同时上岸,又或者让士卒避免水下作战?”
匡章拍案而起,说道:“薛公一语惊醒梦中人。木舟,将兵士载于木舟之上,便可在靠岸时,与秦军拼杀。”
田文回道:“此计或可行。”
匡章说道:“今晚我便让全军连夜造木舟。”
此时魏冉正好从营帐外走进来,讥笑道:“听闻匡将军刚打了百战回来。何不听我所言,拿地撤兵,以免损伤更多。”
匡章不服道:“我已想到破阵之法,待我明日证明给你看。”
魏冉说道:“齐未与秦接壤,攻秦于齐又有何好处?”
田文回道:“秦乃虎狼之国,人人得而诛之,齐未想获益。”
魏冉又言:“如若老楚王未死,还在秦国。想必秦便可以老楚王换取联军撤兵吧!”
田文愤言:“两年前,秦已用此计诓骗于我。如今又想故技重施?”
魏冉笑言:“因此说齐国大义,不为一己之私而攻秦,乃笑话矣!”说完,魏冉拂袖而出。只是令魏冉不明的是,何人领兵在以寡敌众的情况下,而致联军连败两仗。
第三日,匡章率领五千联军士兵,扛着上百艘小木舟,前来攻阵。
远远看到敌军朝沟而来,白起对王言说道:“看来敌军此次是有备而来。”
王言回道:“匡章真乃将才,可惜小木舟依然难破此阵。我们只须小心谨慎,按部就班御敌,便可安全度过今日。”
联军来到岸边,放下木舟,十人一组登上小舟,划水而行。
待小舟划过一半时,王言大喊道:“将士们,冲上去,挡住舟上敌军攻击后,用长戟长枪优先推翻敌军木舟。待其落水后,将其击杀于水中。”
秦军士卒便一拥而上,未待木舟靠岸,部分士卒用长戟挡住舟上敌兵刺过来的长枪,其余士卒在长戟的掩护下,用长枪将木舟撬翻。待木舟侧翻之后,所有秦兵便用手中兵器,刺杀水中敌军。侥幸上岸者,也未待其站稳脚跟,亦被刺杀。如此挡住联军十几轮攻击之后,匡章喊停了进攻。匡章沿着沟岸踱步,时而停住脚步,时而望向对岸,搔首沉思。
而对岸的白起之众,则紧握兵器,刀口向着敌人,丝毫不敢懈怠。王言对白起说道:“莫要松懈,对手乃齐之勇将,定会又想出破解之法。”
果不其然,匡章突然转过身,对全体将士说了些什么。之后,联军便将木舟并排成一排,两舟间紧靠,然后用绳索将木舟两两系在一起。如此,小木舟便成了大船。
王言对白起说道:“如此以来,想掀翻敌军木舟就难矣!只能靠地利之势,我们于岸上与舟上的敌军硬拼了。尽可能地减少敌军上岸,即便上岸也要尽快将其解决。如非如此,待敌军大量上岸,我们危矣!”
此时白起灵机一动,说道:“我们可以用长竹,于岸上顶住敌军船头,已减缓它的行进。”
王言回道:“此计可行。”
白起指着南门深林,说道:“该处有竹,须尽快砍来用之。”说完带了一小队士卒,就到竹林里砍伐柱子。
联军将连在一起的木舟推入水中,缓缓地驶向对岸。而西岸的秦兵则两三个人抬着一根竹竿,蓄势待发。激战一触即发。
待木舟使到河道中间使,秦兵便用竹竿顶住木舟,使其不能前。而舟上的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