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如入秦,完璧归赵(1/3)
于是,胡阳入赵,将秦王之书呈与赵王。
赵王召众臣于大殿内,谓之曰:“欲予秦,恐其见欺,璧去城不可得;欲勿予,又恐触秦之怒。”
赵豹回道:“秦之狡诈久矣,不宜与。”
韩徐为则回道:“若不与,秦赵将生间隙。”
讨论许久,诸大臣或言不宜与,或言宜与,纷纷不决。
这时赵胜站出来说道:“何不遣一智勇之士,怀璧以往,得城则授璧于秦,不得城仍以璧归赵,方为两全。”
赵王目视廉颇,廉颇俯首不语。
缪贤于是说道:“臣有门客姓蔺名相如,此人勇士,且有智谋,若要使秦,非此人也。”
于是赵王召蔺相如觐见。不久,蔺相如便入宫拜谒赵王。
赵王谓蔺相如曰:“秦王请以十五城易寡人之璧,先生以为可许否?”
蔺相如答曰:“秦强赵弱,不可不许。”
赵王说道:“倘璧去城不可得,如何?”
蔺相如对曰:“秦以十五城易璧,价厚矣;如是赵不许璧,其错在赵。赵未犹豫入秦而即献璧,礼恭矣,如是而秦不予城,其错在秦。”
赵王曰:“寡人欲求一人使秦,保护此璧,先生能为寡人一行乎?”
蔺相如曰:“大王若无他人,臣愿奉璧以往。若城入于赵,臣当以璧留秦;不然,臣请完璧归赵。”
赵王大喜,即拜蔺相如为大夫,以璧授之。
于是,蔺相如奉璧西入咸阳。
王言刚入咸阳,于东门巧遇胡阳回城。胡阳骑马,身后有兵数百,中间有一辆马车。王言与胡阳寒暄之后,二人结伴而行。
在马上,王言问胡阳道:“胡大哥身后如此阵仗,何事也?”
胡阳回道:“此番我奉王命,为使入赵,传大王之命,以十五城易赵王之和氏璧。车内乃赵之大夫,入秦献璧也。”
王言大惊,说道:“秦以十五城易璧,如此厚价,秦亏矣。”
胡阳说道:“此乃大王之命,小的不敢胡乱反对。”
王言问道:“大王得璧何用?”
胡阳回道:“听闻太后闻此璧后喜之,欲一见其容。”
王言说道:“荒唐也。”于是,王言与胡阳作别,往甘泉宫疾驰而去。
王言直入甘泉宫,拜谒秦太后之后,谓之曰:“姐姐为何许大王以十五城易和氏璧?璧虽难得,然十五城更难得。大亏也。”
秦太后笑曰:“易城者虚也,得璧者实也。”
王言说道:“果真如此,则甚好。可如何得之?”
秦太后回道:“赵使若持璧入秦,则将璧强留之。赵惧秦,不敢造次也。”
王言长舒一口气,说道:“如此则好。若真以城换璧,不值也。”
秦太后笑言:“妹妹多虑也。听闻妹妹不住白府久矣,此番回咸阳,就在甘泉宫住下。”
王言回道:“妹妹住客栈即可,不敢打扰姐姐。”
秦太后假意生气,说道:“甘泉宫奴仆百人,还愁多伺候一人乎?妹妹是嫌弃姐姐吧?”
王言无奈,只得作辑回曰:“岂敢,岂敢。妹妹住下就是。”
于是,秦太后令宫女带王言去甘泉宫厢房入住。王言离殿之时,恰巧魏丑夫进殿,二人互视一言,而后擦肩而过。
秦王闻璧至,大喜,坐于章台宫大殿之上,召集群臣,而后宣蔺相如入见。蔺相如留下宝椟,只用锦袱包裹,两手捧定,再拜奉上秦王。秦王展开锦袱观看,但见其璧纯白无瑕,宝光闪烁,雕镂之处,天成无迹,真希世之珍矣!
秦王饱看许久,啧啧称奇,因付左右群臣递相传示。群臣看毕,秦王命高让重将锦袱包裹,传与甘泉宫秦太后赏之,良久送回,仍归秦王案上。
蔺相如从旁伺候,良久并不见说起割城之话,相如心生一计,乃前奏曰:“此璧有微瑕,臣请为大王指之!”
秦王乃命左右以璧传与蔺相如,蔺相如得璧在手,连退数步,靠在殿柱之上,睁开双目,怒气勃不可遏,谓秦王曰:“和氏之璧,天下之至宝也!大王欲得璧,发书至赵,我王悉召群臣计议,群臣皆曰:‘秦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恐璧往城不可得,不如勿许。’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万乘之君乎?奈何以不肖之心待人,而得罪于大王?’于是我王乃斋戒五日,然后使臣奉璧拜送于庭,敬之至也。今大王见臣,礼节甚倨,坐而受璧,左右传观,亵渎殊甚,以此知大王无割城之意矣。臣所以复取璧也!大王必欲迫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宁死不使秦得璧。”说完,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
秦王恐其碎之,乃谢曰:“大夫无然,寡人岂敢失信于赵。”即召高让取图而来,秦王指着地图,谓蔺相如曰:“从此处至彼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