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立二王,终致宫变(1/3)
次年,函谷关之战后,秦苦于韩魏两国仍驻军于函谷关附近,扼其东出之行。秦王派国尉司马错大败魏军于襄城,以解东出之困。
而戍守函谷关的白起,一载以来,多次于函谷一带阻击韩魏两军的骚扰,使秦后方无忧。白起站在关上城墙边,眺望东方,思念王言,对其去向一无所知。
同年,赵主父赵雍与齐、燕联合灭中山,将中山王移迁至肤施。赵主父凯旋后,论功行赏,全国欢庆。之后,封代之地予公子赵章,号安阳君,并派田不礼相之。田不礼有门客数十,王言于年初,以男装之扮,拜田不礼门下。
一天,王言对田不礼说道:“安阳君公子章本为正统,奈何赵主父宠爱吴娃,废公子章,而立公子何为太子,极为不公也!今赵主父封代与安阳君,是为收回赵王何之权,何不趁此机会,说服赵主父,让其封公子章为代王。”
田不礼问道:“何以见得?”
王言回道:“赵主父传位赵王何,自称主父,是为与赵王何分别掌赵之国政和军事,而使自己可全心专注于对外战事。经三年听政,赵王何已懂执政,名正言顺取代赵主父之位,又严控兵符,使赵主父未能从容执掌军事,其二元设想失败,权力和名位的远去使其失落。今封地与公子章,可见其对公子章的愧疚,其欲扶植公子章之意昭然若揭。若能成,赵主父又可重掌赵之大权。而您又可借此,东山再起。”
田不礼说道:“公子章被废,同情已久。前日,赵主父见公子章朝见赵王何时萎靡不振,赵主父面露苦涩。公子章又相貌秉性更似赵主父,又多次随父出征,履立战功。公子章更改为王。”
王言回道:“你可寻机暗示赵主父,让其立公子章为代王。”
不久,田不礼将封公子章为王的建议告与赵主父。赵主父认为可行,便找赵相肥义商议。
赵主父私下对肥义说道:“安阳君屡立战功,又颇有威望,吾欲封代郡给安阳君,让其称王。”本以为以自己积累的威望,讨封必成。不想肥义断然拒之,曰:“国无二日、百姓方宁。”赵主父悻悻而去。
赵主父离去后,肥义自觉此时必有蹊跷,别将赵主父讨封之事告与赵王何。赵王何听后,认为此事极为严重,与肥义商议,一切外事由肥义代办,而派可靠胡将信期日夜守护赵王何。
肥义对信期说道:“公子章与田不礼让人忧也。此二人语言动听而本质凶恶,为人不像儿、亦不像臣。奸臣于朝廷上,乃国之患;谗臣于宫庭中,乃君之蛀。此人贪而野心打这,在内讨主父欢心,在外恣意施暴。若二人假借主父之命发动政变,易成也!现吾忧此事,已废寝忘食。盗在旁而不能不防!此后,若有人奉主父命来召见大王,必须先见我,我将先前往,无变故,大王才可去。”
李兑听闻此事,找肥义劝言道:“公子章身强力壮,又怀有野心,现他的党羽众多,贪欲极大,恐将有所谋!田不礼残忍好杀,十分狂妄,此二人勾结,必定图谋不轨。小人若有野心,必定妄动,只知其利,而未知其患。此类人互相推动,同入灾祸之门。此必不长久。然您身为赵相,责任与权势之重,乃变乱伊始之目标,亦是灾祸之所在,您必定首当其难。仁者爱护万物,聪者于祸难未成前必有所防备,若是不仁不聪者,又怎能治国?您何不推说有疾,闭门不出,将国政交与公子成?勿成怨怒之渊薮,勿成祸害之阶梯!”
肥义答道:“昔日主父将王托付与吾时,曾言:‘毋变而度,毋易而虑,坚守一心,以殁而世。’吾再三拜谢承命而记之。今若惧怕田不礼加害于我,而忘昔日之承诺,变节无比此大焉。变节负心之臣,为刑不容。谚曰:‘死者复生,生者不愧。’我已话在前头,既想尽力履行承诺,哪顾及自身之命!贞节之臣临祸方显其节操,忠心之臣临灾方彰其德行。尔之言乃忠于我,然吾言已在前矣,终不敢失!”
李兑听完,只好说道:“好,那您勉力而为之!吾所能见您之日,恐只有今年耳。”说罢,流出了眼泪。
之后,肥义让李兑和公子成执赵王何之兵符,驻军于城外,随时勤王。又让赵豹戍守邯郸不许外军入城。
赵主父将讨封不成一事告与公子章和田不礼,得知此事,二人更加不满,更加怨恨赵王何。
回到田宅的田不礼,闷闷不乐,颇有怨言,对王言说道:“尔之策,不成也!主父向肥义讨封不成。”
王言问道:“讨封不成之事,赵主父亲口告知于你的?”
田不礼回道:“是的。”
王言说道:“既讨封不成,赵主父将此事告知于你们,意在暗示尔等可采取行动了。”
田不礼问道:“是何行动?”
王言回道:“取赵王何而代之。”
田不礼小声问道:“如何取之?如今邯郸防卫严密,赵王何又只于听政时一见,如何下手?”
王言回道:“以主父之名,让赵王何于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