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1/3)
【危机】
立冬的时令如约而至,然而和这萧索凛寒的节气相比,所有人面临着的外部形势,则变得愈加严峻——
从陆地到海洋,一条有形的封锁铰链,正在以令人窒息的态势快速旋紧。
此时,一则来自大洋彼岸超级大国的消息,在全球各大媒体平台迅速蔓延开来,进一步加剧了决策层对局势前景的担忧——
前任首席国家安全顾问,再度出山!
凡是一直对超级大国政局保持着密切关注的人都知道,这位一头浅灰色长卷发、满脸红褐色雀斑、身形肥硕不堪的中年白人男性,在大国政坛上,是个不折不扣的激进鹰派代表。
三年前,当新一届政府入主代表着最高权杖的哥伦比亚特区中心时,应新总统之邀,从教育界起身,出任首席国家安全顾问的他,甫一上任便火力全开,大肆叫嚣道:
遏制东方主要竞争对手的战略窗口期,只剩下五年时间,从现在起,必须不惜使用一切手段,从经济、贸易、科技、外交直到军事的所有领域,对其实施全面打压封锁,必须将其不断加速的崛起势头彻底遏制,使其永远陷入低水平循环发展的模式中。唯有如此,才能确保超级大国在世界的领导地位永不衰退!
然而,随着此人在全球出访行程中,我行我素的大放厥词,以及奉行令人咂舌的极限施压信条,包括传统盟友在内的世界各国,都对其十分反感。
一次又一次,他都明目张胆地要求,众多盟友国家必须无条件地服从“灯塔之国”的最高意志,无论付出怎样的代价,也要配合打压、封锁这个对于全球大多数国家而言,都有着无比重要地位的经贸合作伙伴国。
面对重要的政治与经济利益,将可能因为这样莽撞的举动而遭受巨大损失的风险,欧洲国家的忍耐力首先被耗尽。
在欧洲理事会的牵引下,各国领导人终于联合起来,以中止与情报合作、退出军事联盟为威胁,要求超级大国政府,立即罢免这个唯恐天下不乱的国际政治“危险分子”。
迫于强大的海外政治舆论压力,总统最终下达了逐客令。
但洞悉政治游戏规则的人们深知,被划归“鹰派”的个人,只是被推举摆放在台面的代理,他的所有言行,实际体现着现任总统本人,乃至政坛两党之间统治精英层的思想共识。
果然,局势的变化并没有随着一个人的下台而走向转折,恰恰相反,在随后的两年里,分处于太平洋东西彼岸的集团之间,各个领域的摩擦都在逐级升温。
特别是今年以来,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激烈对抗程度。
关停,禁运,袭击,劫持,失联……短短的时间里,针对性极强的各种突发事件如此频繁集中地发生,必然不是巧合,很难让人相信这一切背后,没有一股无比强大而又极端敌视的力量在悄然操控。
一个月之内,在连续密集地接待了几批来自军方与国土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到访人员后,公司上下对于龙谨茹负责的这个项目明显重视起来,随着创新中心的资源定向倾斜,项目进程也陡然驶入了快车道。
提前一周通知准备的项目启动会如期召开,却没有选在单位最大的会议报告厅举行,而到会的项目团队成员也屈指可数,甚至没能坐满并不宽敞的这间会议室。
但亲自出席的吕跃然,依然郑重其事地作了长达半小时的开篇讲话,再次分析了当前国际层面日趋吃紧的形势,着重强调了该项目的战略意义,勉励大家全力以赴,力争早日实现关键突破。
在随后的团队成员介绍环节,当吕跃然宣布楚哲作为项目分管领导和第一责任人时,出乎陈深意料的是,相比台下年轻骨干们的羡慕神情,楚哲本人的脸色显得十分难看,他强忍住百般的不情愿,有气无力地表示,将尽心竭力确保项目的顺利推进。
作为项目最早的发起人,龙谨茹毫无争议地担任总体设计主管,陈深则在项目中负责各个重新环节的测试验证工作。
另外在启动会上,多位加入团队的新成员也一一亮相,他们大多是从相关领域研究最为权威的热能物理研究所、重点实验室、大学等单位特聘请调过来,具有着极为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验经验,或在生产可行性论证和产品制造质量管控方面造诣颇深的青年才俊。
此外,在经费管理,物资采购,原理设计,外协生产,试验牵引,质量检验等各个环节,公司均竭尽所能,为项目团队配齐了必需的人手。
其中,会上有一个叫凌子锋的人,给陈深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初次印象:
他身材颀长而肌肉强健,显得十分孔武有力,一看就应该是保持着常年健身的好习惯。
在团队中,他的职责是与公司兄弟部门协调项目所需的各类资源,并定期组织召集项目团队开展工作例会,准确研判和掌握项目进展,编制整理成会议纪要等书面材料,及时向项目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