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救救大唐!

第一回 李七郎深夜即位,朱全忠朝堂上疏(2/3)

旁肥胖的宫女,边走边提鞋,一路小跑地跳上了龙辇。

  “看见没有,和先皇一样,猴急,嘿嘿。”几个小太监看着皇帝远去的背影嗤嗤地笑道……

  巍峨重檐的太极宫内,一群身着玄服的大臣三三两两地站着。李晔原本以为会是多么盛大的典礼,毕竟这是他做皇帝的第一天嘛。可当李晔俯视群臣的时候才发现,这台底下站着的,十个手指头都数的过来。

  李晔不等开口,身旁的大太监便一声长啸道:“上朝!”

  尖利的声音穿过空荡的大殿,随即,几名大臣懒洋洋地跪地呼道:“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李晔拨开额前的冕旒,定睛一看,顿了顿,开口道:

  “平,平身,咳咳。”他清了清嗓子,缓缓说道:“今日是朕入主太极宫以来的第一次朝会。说实话,你们中的很多位朕还是第一次见到。先,先皇在位时,你们都是皇兄的肱骨之臣,朕,还年轻,今后的朝政,哦,今后的朝政还需要仰赖诸位同舟共济啊。”

  “臣,一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徐彦若应答道。

  几名大臣仰望着李晔,李晔也俯视着他们,一切都是那么陌生,可一切又都是那样的熟悉。不过好在有徐彦若的帮场,李晔的心思才定了几分。

  “朕还年轻,说的不到位的还请直言,众爱卿有什么事,就请奏上来吧。”皇帝道。

  “臣,中书省孙偓有本启奏。前日,淮南大雨,冲毁了漕运河道,江南漕粮遂无法北运,臣奏请陛下立即拨款,以期尽快修缮。”

  “好,把奏疏呈上来,孙爱卿,朕知爱卿素来勤勉,最近时常废寝忘食,是吗?”

  “谢皇上挂怀,此乃臣之本分。”孙偓道。

  “朕知道,漕运是我大唐的根本,漕运不通,则我君臣无食。先帝就曾经为漕运之事发愁,爱卿既然提到了,那就交付户部吧,让他们抓紧定个章程。”

  “陛下,陛下”,这时太监张居翰从旁边耳语道:“陛下,是工部。”

  “额。”李晔自知话误,但话已出口,覆水难收,想必堂下的大臣们一定暗笑自己。

  “朕,是朕失言了,此事应该是工部管辖,不过,朕还有一层额外的意思,漕运不通,漕粮就不能收集,夏秋两税也无法保证,那何谈富国强兵啊!”李晔忽然正襟危坐道。

  没想到,此话一出,朝堂里一下子安静了下来。几位大臣面面相觑,一时哑口无言,大家都在想,皇帝这么说,莫非是有所指?很快,所有人的目光都朝向了手握重兵的朱全忠。

  富国强兵,谈何容易,李晔也觉得话说过了,目光小心地向下扫视着。

  让人万万没想到的是,兵部侍郎朱全忠突然站了出来,说道:“臣闻陛下胸怀大志,英明神武,从漕运一事联想到富国强兵,令臣等愧不能及。”

  “哦,朱爱卿。”李晔赶忙微微欠身,伸手道,“爱卿公忠体国,黄巢作乱,要不是爱卿擎天一柱,保我大唐,朕和百官安有此相聚啊,哦,不知爱卿对此有何高见?”

  朱全忠会心一笑,顺势答道:“陛下谬奖,从我朝高祖开国以来,一直沿用府兵制,兵士训练由各地折冲府一体负责,天宝年间,府兵制废弛,才导致安史之乱,继而各地、,民不聊生。”

  ”这?”李晔体察到朱全忠这话里有话,赶忙问道:“那,不知爱卿有何具体想法?”

  朱全忠用余光扫视旁侧,见时机已到,便脱口而出:“此乃臣纂写的奏疏,请陛下过目。”

  没想到平时只会带兵的朱全忠这次竟是有备而来,大大超出了李晔的预期。“那,呈上来!”

  身旁的大太监张居翰迈着碎步走下楼梯,似笑非笑地接过了朱全忠的奏疏,恰在此时,二人一个不轻不重的眼神相会,朱全忠嘴角也微微上扬,张居翰则心领神会地转身回去。

  李晔看着这本厚厚的奏疏,要不是亲眼所见,真以为是哪位翰林所写,不由得感叹:“爱卿辛苦了,奏疏朕会好好拜读的,爱卿不妨先说说想法。”

  “谢陛下”,朱全忠清了清嗓子,道:“我朝以马上得天下,但玄宗以来,军事废弛,各地豪强林立,臣的建议无非是两条,强干弱枝,讨伐西川。”

  “这……”李晔不禁大惊,上朝听政第一天,朱全忠就语出惊人,给自己出了这么一个大难题,他抬眼望向群臣,只见大家纷纷低着头,装作一派昏昏沉沉的样子,心中不免一气,说道,“爱卿不妨具体说说”。

  “强干弱枝,就是把散落在各地藩镇的兵权收归朝廷,如果有谁不服嘛,大兵剿杀!阆州防御使王建,早有异心,勾结党羽,图谋霸占西川,臣以为,不灭王建,则圣上不足以立威,我大唐更不足以彰信!兵者,诡道也,臣建议……“

  李晔听着,身上的寒毛竖了起来,万没想到,面前的朱全忠竟然会有如此缜密的想法,最可怕的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小说推荐阅读: 关上新世界的大门开局忽悠女娲,我苟成了人族老祖渔生苦短开局觉醒生死簿,收录诸天神魔诛仙青云之上大秦最后人仙诸天之果封神:开局剧透,忽悠纣王当昏君鬼狐书生大晋殓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