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救救大唐!

第十回 河东王逃出生天,唐天子束手就擒(1/3)

  清晨,一缕青烟从西北方向飘来。也许,这是大家一生中的最后一个早晨了。李克用心想。

  用过早膳,李克用命人换下了自己沾满血污的盔甲,还上了一套崭新的战袍,死则死耳,一定要体体面面地走。

  “大帅!!”传讯兵在城头大喊道。“敌人,敌人退兵了!”

  “什么,什么声音?”李克用有点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亲兵从帐外跑来,上气不接下气地说:“大帅,好像是,敌人退了。”

  “什么?!”李克用在将士们的簇拥下走出大帐,箭步登上城楼,站在最高处向远方望去。

  只见,西北方向狼烟滚滚,厮杀声此起彼伏。一面黄旗上赫然印着一个“李”字!

  “是李存孝!李存孝!!”李克用大喊道。

  所有人都随着李克用的方向望去,是李存孝!!!人群中沸腾了!“援兵来了!!!!”守城将士中爆发出振奋人心的呐喊!

  “众将听令!”李克用道,“大军出城击敌,合围唐军!!”

  “诺!!!”

  随着令旗的挥动,临汾城的大门缓缓打开,黄尘滚滚,憋了好久的城内守军向开闸的洪水一样冲了出去,压抑了这么久的怒气一齐爆发,它像一把利剑,直直地向朱全忠的心脏刺去!

  大战持续到深夜,在河东军内外夹击下,唐军被冲断分割成了两节,十多万唐军被全歼,其余则做鸟兽散。

  河东军乘胜追击,在李克用的带领下翻越吕梁山,于第二年四月初攻占了黄河渡口。自此,朝廷的势力完全被驱逐回河西。

  五月,唐军班师回京。

  朱全忠为了个人权势,讳败为胜。无奈,朝廷也只好陪他演了这出戏。

  庆功宴上,皇帝李晔在无比尴尬的氛围中犒赏此次征战的有功之臣。当然,这次的第一“功臣”,非朱全忠莫属。

  “启禀陛下”,朱全忠走出群臣的队列,缓缓说道:“陛下隆恩臣没齿难忘,臣虽然略有微功,但此战毕竟耗费了数十万国帑,臣祈求辞去东平郡王的爵位。”

  “这……”李晔有些游移不定地看着朱全忠,他不知道这朱全忠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原本,臣子请求自贬,皇帝依例驳回就是,这在唐代是很常见的,但这次……

  “皇上!”这时,蒋玄晖突然言道,“陛下万不可让东平郡王请辞,否则,会寒了我大唐将士的心啊!”

  “是啊,朱大人劳苦功高,怎能请辞!”

  “我等决不允许!”

  一时间,朝堂鼎沸,李晔瞬间慌了,只得望向朱全忠,等待他的回应,只见,朱全忠紧闭双眼,完全没有理会自己。

  李晔又扭头望向群臣,这时,宰相杜让能走出来,毕恭毕敬地道,“臣以为,东平郡王绝不可退,不仅不可退,而且应该进封梁地,以震慑关东诸侯。”

  “臣以为,杜阁老所言极是,东平郡王关乎我朝兴败,应当晋位。”韦昭度不失时机地插话道。

  “臣附议。”

  “臣附议。”

  李晔望着群臣,此刻朝堂的形势一目了然,微微一笑道:“朕以为,东平郡王此战劳苦功高,威名足以彪炳青史,因而不仅不能辞退,而且要更进一步,传朕旨意,加封东平郡王朱全忠为梁王!赐天子车驾,加九锡!”

  此言一出,群臣愕然。这是埂古未有的尊荣啊!

  台下的徐彦若咳嗽了几声,面露愠色,可又无计可施。

  “徐大人,身体怎么样?”一旁的孙偓关切地问道。

  “啊,没事没事,从剑门关回来,身体就大不如前了,哎,老了。”徐彦若道。

  是啊,从川蜀回来后,徐彦若清楚地感觉到朝廷的巨大变化,朱全忠已经成为大唐的实际掌舵人了。

  “皇帝此举意在安抚朱全忠,但言外的意思,无非是想借抬高朱全忠来震慑关东诸侯罢了。”孙偓低声道。

  “如此明显的意图,朱全忠会不明白?他所忧虑的,是皇帝已然逐渐失去了对关东诸侯的掌控,封王只是第一步,下一步怎么办,还需慢慢谋划。”徐彦若回应道。

  几日后,朝廷册封朱全忠为梁王的诏谕便发往了全国各地,果不出所料,诸藩不服,海内沸腾,凤翔节度使李茂贞首先发难,自立为陇西郡王,而关东各镇也纷纷效仿,顿时冒出了大大小小十几个“王”。

  而另一边,晋阳城内,河东军的庆祝连续进行了三天,李克用因此战的骄人战绩自封为太尉忠勇侯,位在三公之列。在民间,李克用的事迹也被传为佳话,各地因而纷纷建立了忠勇祠,以生祠之礼供奉战神李克用。

  河东之役后,蒋玄暂的生死之交朱珍也因蒋家的关系拜会了朱全忠,朱全忠十分看好朱珍的一身武艺,在他的关照下,朱珍转而投军,由于性格刚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小说推荐阅读: 新月刀三分归汉照夜白海布丹传奇穿越回三国之我是王子均刘备偷看我日记,立马跑去卖草鞋三国都被我挑了群雄争霸:开局救蒙毅,自立吴国三国之无限乱战氪金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