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2021年6月8日随笔(3/3)
这是我第一次尝试用短短一万字去阐述一百余年时代变化,往常这是隐藏于长篇小说对话或者设定集中的。在长篇小说中,我们往往可以用数章来反复提及某个事件的方方面面来塑造出一个立体的印象,设定集则可以根据自己的书写习惯直白的写下来——这和用一篇一万字短篇来描写是截然不同的。
三部曲一共九章,每张一万字,几乎都是通过一个事件来综合的展开讲述一百余年的事件。这非常困难,也很有挑战性,正如老舍的《茶馆》,只短短几个场景就将三教九流、国家时局勾勒出来,这是我第一次对这样精致的艺术品发起挑战。
《密教之仪》的三个章节分别是爱提拉殖民开始、修斯格拉学派兴起、苏斯特翁一脉。这三个章节概括性的讲述了古西米拉尔哲学的兴盛到灭亡。因为古西米拉尔的哲学总是和宗教无法分别,在许多充满自然科学的内容中夹杂着宗教上的神秘学,所以《密教之仪》这个名字是合适的。
其实写这一篇最大的障碍就在于对哲学的概括,因为无论如何,想要将水本原、气本原、火本原等学说用简短对话概括进区区一万字的文章是非常困难的,甚至到了几乎不可能的地步。但我也不希望用虚假构造的西米拉尔来彻底代替现实哲学,这是不必要且不应该的,所以我更多的是希望通过我的简短描述让读者有足够的兴趣真正去阅读一些哲学相关信息。这也是为什么我书中不太愿意直接讨论哲学概念,而是讨论哲学学派流变脉络的原因吧。
《诸神的密语》的三篇是讲述了西米拉尼斯帝国从建立到濒临灭亡的过程。这个学者们草率建立的国家在短短的岁月里就走向了衰亡,这也是我对脱离现实的学者的批判,也是对学者时代的惋惜。
奥斯门拉的故事主要是提供了哲学逐渐走向抽象的脉络,并且也包含了哲学逐渐和神学交融的表现。第三篇虽然看似是为了引出奥拉克利特这样一个关键人物,实质上奥拉克利特在其中并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用三个人的语言、一个路过的吟咏诗人这样四个人的语言来综述了当时学者的四种普遍状态,也大致介绍了导致这些状态的原因。其实这在时间上是有些急促的,因为这四种学者几乎概括了从马其顿征服希腊到希腊化时代末期的众多学派,所以这些形象并不是非常立体,但很典型,主要就是为了直接的给读者鲜明的对比和印象。
西米拉尼斯这样的巫师帝国是一种幻想——是作者对魔法帝国的幻想也是小说中学者们不切实际的幻想,这种幻想最终使得西米拉尔众神信仰衰败,也是西米拉尔时代的落幕,所以这些学者就如同受到了恶魔蛊惑一样去窥探诸神的秘密,但恶魔又何尝不正是学者信奉的神灵呢?所以叫做《诸神的密语》。
《巫师的精神》一篇只讲述了西米拉尼斯灭亡到奥尔艾学派成立的故事。奥拉克利特成为了三篇的主角,而夏洛尔则是开启以后数百年时代的承上启下的继承者。这是西米拉尔学者的灭亡,是奥尔艾学者的兴起,但奥尔艾学者又何尝不是传承了西米拉尔学者的一切呢?所以这篇叫做《巫师(学者)的精神》。
至于我到底支持什么才是学者的精神,我想,奥尔艾的十二石碑正是我现在对学者精神最完美的定义。
本来是希望给各位读者以一篇精致的散文作为小说完结的感谢语,但近期的伏案工作已经让身体难以承担。所以只能草草以这样的随笔来零散地给大家表达我一些不成熟的小看法和写作感想。
感谢大家这半年来的支持。在这之后,艾维利亚的故事会继续,但书写的角度会离开史诗般的故事,更加贴近生活和具体人物。感谢陈栎杄、朱祝云丹等兄弟姐妹帮助校对和提出建议,是你们的帮助才得以让我的写作更进一步。
再一次感谢众位读者的阅读和支持,不胜感激,希望未来会给大家带来更好的陪伴。
吴起凡
2021年6月8日于扬州